-
2023-07-31 18:38港督府 Vs 總統府(上)不知不覺間來台生活已經過了三個年頭,之前因為疫情關係,到解封以後又因為工作原因,未能抽身,故一直都沒有機會參觀總統府,今個月終於找到時間去總統府參觀。對我這一些凡夫俗子而言,沒有機會參觀元首級辦公場所的時候,算起來,上一次已經是國小時代,隨學校參觀香港的港督府。 港督府的印象不多﹐畢竟年紀太小,對所看到的也沒有很深記憶與體會,唯一有印象的就是進去以後,有一股寧靜而莊重的感覺﹐讓一個嘴巴長期合不攏的七歲小朋友,竟短短數小時不敢發出半點聲音。這一種感覺出現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它的牆身很白,簡約而有氣派;或許不想打破裡面那一種寧靜而空靈的感覺。我不知道,畢竟是一個小朋友,只記那麼多就是了。台灣的總統府也給我不錯的體驗,應該是說有某一些部份會讓我重拾了童年參觀港督府的感覺,但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不一樣的感覺。 走進總統府範圍,第一件事情是要登記跟安檢,對一個已經數年沒有出境的中年大叔來說,有點懷念曾經經常出國旅遊的日子⋯ 國際機場是一個外地人到埗後第一個接觸的地方,所以他是為遊客建立第一印象的第一站,所以機場在建築上要充滿現化代與特色,這樣才可以讓外地旅客感到這片土地與眾不同,留下印象。而總統府亦一樣,除了是總統辦公室以外,同時亦是總統與各國元首或高官會面的地方,是一個國力的展現,所以我進去以前就幻想,那會是何等的氣派? 安檢通過後在總統府外圍走了一段路,正式從正門走進總統府裡面。通過的那一剎有一種滿怪的感覺,一個那麼大而宏偉的建築物,正門入口居然跟平常一般大樓差不多,只能讓 2 - 3 人同時通過?但想多兩秒以後就知道自已的無知,如此的設計應該是想到安全考量,畢竟這是最高官府,若然有甚麼社會或軍事狀況,總統府無疑都會是一個目標,當然要方方面面地保障這裡的安全。 老實說,我不是讀建築的,所以我也解釋不了進門後氣場轉的原因,進門前外面還是藍天,凱道上仍是車水馬龍,一股不以為意的台北日常生活日常感覺。但當爬過那小小的樓梯、跨過那一級門檻走到室內,剛剛那種鬧市的吵雜居然憑空消失,裡面明明也是有很多人在參觀,有的在跟孫中山銅像拍照打卡;有的在有講有說,明明充滿生氣,但卻有一種久違了的寧靜、安祥感。小時候參觀港督府時那種感覺突然湧現,小時候不懂形容,會覺得這是一個「壓逼感」,而今時今日我才懂得,這不是壓逼感,是「空靈感」! 頓時覺得總統府就有點像一個奇幻電影中的「異空間」,它穩穩的座落鬧市之中,裏面白而厚的牆壁把外面吵雜而熱鬧的都市繁華景象與聲音通通隔絕,那高聳而潔淨的天花板,簡約而莊嚴,莊嚴得好想靜靜地走到一角感受自己內心的衝動,有點像走到宗教場所那樣,寧靜而洗滌心靈,或許對日理萬機的總統以及其幕僚而言,每日公務如此繁忙,同時又要遊走不同地方視察民情,這種心情與能量轉換大抵是必要的,若然參謀前不去好好靜心,怎能在民主社會下,為各界謀出一個互相得益的福址來?(待續) 作者》《時代革命》阿爸 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中的受訪抗爭者「阿爸」本人,現流亡台灣,仍心繫香港、連繫世界,希望香港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發揮香港人的三大精神:靈活、創意、堅韌性。利用這些特性重新出發,寫出一個新時代。
-
2023-07-31 18:24今日的新聞就是明日的歷史:極權如何利用媒體與歷史統戰歷史,英文「History」赤裸而直接道出了這只不過是「他所寫的故事」,而這個「他」就是當權者。歷史有其真實性,但不代表是事實之全部,因為就算寫得再真實,都一定會被當權者以千方百計去將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寫進去,更甚者為求鞏固自己地位,會可能將一些非事實的種種「記錄」下來 大部分的極權國家,不管是中共、北韓還是俄羅斯等國家,都會利用歷史作為鞏固自己政權,情緒勒索人民的一種統戰手段。然而,現代科技社會並不像過去一般,只有史官才能將一切記錄成歷史,媒體、網絡資訊氾濫,人人都可以透過不同渠道將有關資訊保存,媒體報導會成為歷史紀錄的一大資料來源,畢竟「今日新聞.明日歷史」。 因此,極權國家對媒體的管制相當之大,對他們而言,要以歷史作統戰手法離不開四化:神化、醜化、美化、淡化,今次我希望講一下中共如何利搞媒體「神化」自己⋯ 透過假資訊神化自己 神化自己,以建立出一個偉大神聖不可侵犯的形象,高高在上的俯瞰眾生。有時候為求達到「神化」效果,故意會將一些小事情透過媒體將其放大,甚至在現今資訊發達的社會中,更會把一些事實混雜虛構情節以假亂真,無中生有地發放一些毫無根據的消息,以假消息去塑造自己是「救世主」的形象。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大約早幾年前開始,有不少親中人士透過香港以及中國國內不同媒體散播消息,指香港之所以能夠從 1998 年的金融風暴中抽身,是因為中共用資金救港。 雖然有多個網上社群、學者、新聞從業員等多番作出澄清,還原現實,指當年時任總理朱鎔基,雖曾向港府表示,若然港府有需要,中共會願意注資協助。然而,當時香港政府並未有向中央求救。反而是,時任的金融管理局局長任志剛,分別與財政司司長曾蔭權,以及財經事務司許仕仁聯手,動用超過一千億外匯儲備,購入多隻港股保持香港金融穩定。 縱然多番澄清,但到近年這一種論調仍在網上隨處可見⋯ 注意假訊息出現時間點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這些謠言出現的時間點,第一次是在 2016 年1月,當時中國股評人齊俊傑在微博撰文指「中共用平準基金的方式大量收購股票托市,才最終打跑了索羅斯」。當然文章一出就有不少知情人士直其非,當中香港資深傳媒人陳景祥甚至批評,香港當年對付索羅斯不只沒有請求中共出手,反而是中共利用金融風暴向香港吸引經驗。甚至前行政長官於 2017 年接受訪問時提到,整個行動與中共無關,一切操作都是由港府官員處理,完事後才向中央匯報。 2016 年是「雨傘」後第一個立法會換屆選舉,傘運讓香港的本土意識抬頭,「港獨」亦由當時開始成為一個半主流的香港民意,剛好在這個時間點出現如此假消息,不禁令人感到弔詭⋯ 第二次出現是在 2019 年 8 月,當時,政協委員高彥明在 2019 年,於明報頭版刊登文章指「中共應港府要求,調撥巨額資金到港,徹底打垮了索羅斯」。《明報》曾經是香港最高公信力報章,竟然能夠把這這失實的文章刊登,大家都非常錯愕,其後,《明報》專欄作家李曉佳更發表文章,點名批評高彥明篡改歷史。 同樣留意時間點, 2019 年,香港人由 6 月起就開展了一場漫長的社會抗爭,由 6 月高呼「五大訴求」再到 7 月高呼「光復香港」,甚至「香港獨立」!由抗爭的團結性,以及口號轉變都可以感覺到,香港人的民族意識已經完全覺醒,在這個時候卻出現這種假資訊混淆視聽,影響認知。 假信息不只竄改歷史也分化人民 可見,中共此舉目的就是要改寫歷史,把一件年代久遠的事,加插一個沒有發生過的「神跡」,就是希望讓沒有經歷過,又或是經歷過但沒有深刻印象的人對事件深信不疑,從而讓他們覺得中共對香港有恩,「港獨」不只是破壞國家安全,甚至是「忘恩負義」之舉。 中共過去一直把政治腐敗轉移到民族意識之中,當香港人的民族意識覺醒﹐分辨出中國人與香港人分別之時,又以虛假事件將民族意識轉移到道德綁架之中。 當然,經歷過事件有深刻印象的人,不會單純地輕易被假消息所影響,但若然事隔多年後,一個沒有經歷過事件的後輩,看到「新聞」內容後,發現與所認知的有所出入,假如你是那個後輩,會相信長輩憑記憶所描述的版本,還是網上有多人轉載的文章?假若你就是那個多年前經歷過事件的人,當看到網上有不少資料及文章出現,而內容與自己所認知不同,你會相信自己的記憶,還是會質疑自己認知,產生動搖? 只要條件許可,任何事都可以發生。要篡改歷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然而看似困難,但其實條件相當簡單,只要發放假訊息同時,有一部份訊息接收者沒有查證,又四出轉發予認識的親朋好友,當中只要再有人不求甚解再求轉發,就會令假資訊「講多變真」,形成一派支持者,當年代相去甚遠時,他們會與事實派的人互相抗衡。社會又再被撕裂成兩派,當兩派出現的時候﹐又代表極權再度成功的以「人民對人民」的方式將人民管起來。 作者》《時代革命》阿爸 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中的受訪抗爭者「阿爸」本人,現流亡台灣,仍心繫香港、連繫世界,希望香港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發揮香港人的三大精神:靈活、創意、堅韌性。利用這些特性重新出發,寫出一個新時代。
-
2023-07-28 20:27「721事件」讓談判桌變成賭桌 卻促成港人團結人的慾望無窮,人類社會並非單一,而是多元。不論是組織還是個人,各自都有自己想法,當兩者或以上單位出現,而各自為自己一方表態之時,政治就會出現。他們所爭取的可能是為了自己一方得到更多,或是為自己一方捍衛所現時擁有的,通通都會成為一種「政治」。這是人性,沒有褒貶之意,大家也在盤算一切的利益與利害。 常言道:「政治是一場妥協的藝術」,而「妥協」的意思並非單一方面去遷就、降格,相反大家要互相衡量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及輕重得失,權衡多方利益過後找出共識方案,令社會向前,彼此得到一個利益跟利害關係上作出讓步,從而得到更多,這才是健康的政治。要做到這一點,談判者要擁有絕對理性的氣度,才能在談判桌上和平地取得共識,這是民主體制下,一個負責任政府對人民有所承擔的展現,在平衡各方利益之下,找出彼此共識,讓社會中不同族群有相對的發展空間。 然而,極權面對權力、制度等問題,只會以打壓方式處理。生而為人少不免有七情六慾,「希望得到更多」的心態人皆有之,但願意放棄所擁有並不是人人做到,尤其是當社會制度上權力失衡之時,擁有權力的一方常會因不願下放權力,而作出更強硬、無理、橫蠻甚至高壓手段來保護政權自身所擁有的一切,由當權者成為極權、威權統治者,權力下放的可能性就會更低。他們寧願用更強硬、高壓手段對付異見者,亦不願坐到談判桌讓彼此得到共識。縱然深知其手段一出便會引起社會更大反彈,但他們都不會認為有錯。因為,極權者正在對賭,賭異見者會因被打壓後出現的情緒所帶着走,異見者被憤恨、恐懼所支配,而忘記改變社會的原委,大概「721事件」正正就是極權中共正式讓「談判桌」變成「賭桌」的開端⋯⋯ 當一班地區性黑道勢力能夠肆無忌憚地向示威者進行無差別式襲擊,執法者與施襲者就站在同一陣線。稍有良知的都會知道誰對誰錯,相信當權者無可能不知道社會會因此再度撕裂。然而選擇一意孤行的最大可能是:暴力打壓手段能夠令社會出現怒氣與恐懼,當市民的怒氣推到最高,焦點就會落到「721」上,大家就會忽略「五大訴求」,甚至由「警民對立」變成「民對民」的狀態。另外恐懼會使一部份人卻步,不再表態。然而,後面的發展明顯告訴香港政府甚至中共政權「你押錯注了!」。香港人卻因為「721」而更團結,抗爭者彼此之間的矛盾再一次化解,化解原因就是大家明確地找到共同敵人,香港人希望將這個如此過份的政權拉下來,這個想法,成為一種共同信念,「光復香港」成為一種「信仰」,而這個「信仰」使香港人團結。 然而,當國安法生效,「信仰」被惡法瓦解, 2019 年遠去,怒氣亦都慢慢消退,面對一系列的打壓,面對事隔 4年,施襲者仍然逍遙法外,香港人仿佛只剩下無力感,當無力感充斥時,好在這一天好好回想,或許怒氣已經漸漸消退,或好你會感到焦慮,或好你會哭得很累⋯⋯不要緊!這是正常,亦是一個好機會。當一切在心中沉澱久了,情緒就會消失,假如初心仍在,是時候好好為下一步作計劃,因為這個時候情緒雖不澎湃,同時在經歷如此多的時候,是一個理性去策劃未來的最佳時機,好趁這個日子好好回想過去,從過去的一切成為策劃未來的重要磐石。或許最近會愈來愈多讓人感無力的新聞,但不要緊!這只不過是極權的騙人技倆,因為當權者知道,情緒可以是動力,亦是阻力。而香港人對抗無力感的最大良藥,就是緊記:「香港人是一體.不論身處何地都是會繼續付出。」因為「一即是全.全即是一」。 作者》《時代革命》阿爸 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中的受訪抗爭者「阿爸」本人,現流亡台灣,仍心繫香港、連繫世界,希望香港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發揮香港人的三大精神:靈活、創意、堅韌性。利用這些特性重新出發,寫出一個新時代。
-
2023-07-17 17:35人民的沈默將是當權者的勝利之歌七月對香港而言是一個命運轉變月, 1997 年 7 月 1 日主權移交後,香港就如那一場青馬大橋的煙火一樣「江河日下」。由人人安居樂業、暢所欲言的年代,進入一個風雨飄搖、人人走上街頭捍衛自己所擁有的時代。 23 年過去, 2020 年 7 月 1 日,「港版國安法」在香港實施,香港進入一個沈默的混沌世代。 最近的「71」過後,港府在 7 月 3 日召開記者會,該記者會亦以線上直播方式發佈,會上以「危害國安」等罪名,分別懸紅一百萬港元(折合約四百萬新臺幣)通緝羅冠聰、許智峯、郭榮鏗、蒙兆達、任建峰、袁弓夷、郭鳳儀及劉祖迪 8 名流亡海外的香港民主運動人士。 海外通緝令企圖在意識形態上攻陷港人 自從 2019 年「反送中」後,西方多個國家因對香港的政治環境失去信心,相繼與港府暫停逃犯移交協議,當中包括英國、加拿大、澳洲,美國亦表示有意與香港終止其協議,上列的 4 個國家,正正就是「國安處」日前高調通緝的 8 名政治犯現身處的國度。即便說,縱然公佈通緝令,亦不代表港府真的能夠對 8 名通緝犯有所行動,我亦相信港府甚至中共深知狀況,在一個沒有實際作用的情況下,選擇以一個如此高調的姿態去頒佈通緝令,背後原因我覺得是當權者利用此舉,希望在意識形態上攻陷身處香港的香港人。 首先,中共是一個極度重視意識形態的一個執政集團,我多次講過中共所有的動作離不開「鬥」,他們是一個用「鬥」來奪政的組織,不管是黨內升遷、還是管治手法、甚或外交政策,都離不開「鬥」的影子,而鬥的過程「意識形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 極權者的手段:製造分化與對立 以過去的香港為例,當初市民對政府出現不滿,要求改變政治制度,市民以「黃」代表抗爭者的色彩﹐希望團結各爭取自由的市民,在暴政與警暴之下團結一致,向政權說不,「黃」成為了抗爭者的象徵。不久以後,政府就一邊以「顏色革命」譴責抗爭者,同一時間以「藍」成為反抗爭者的色彩,「藍」由支持警察成為親政府象徵。 亦可以留意一下,當權者亦有意以「對色」,作為與對抗者對立的象徵色彩,明顯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操作(當市民以「黃」成為抗爭者象徵色彩,政府則以其對色「藍」作為親政府象徵色彩;抗爭者以黑衣上街,親政府人士就身穿白衣,在街上無差別襲擊黑衣人士),讓大眾的潛意識出現一種壁壘分明對立﹐沒可能出現所謂「中間派」又或是出現希望遠離風波不問世事的一群。 社會被當權者如此故意地將思維推向如此壁壘分明的兩極下,每人唯有選擇靠邊站,選擇良知、普世價值的就成為「黃」,親政府、以個人利益為主的就成為「藍」,一個「非黃即藍」二元對立的社會正式誕生,而這一種環境絕對是極權(尤其中共)所樂見,甚至我深信是中共一直所計劃﹐故意將社會分成兩派,為的就是方便將異己一網打盡⋯ 當 2020 年「港版國安法」正式在香港實施後,抗爭者被政府所壓制,活躍的抗爭者要不離開香港,要不身陷囹圄。在此時此時刻高調發佈通緝令,若然仍在香港內的香港人,以非政府立場對事件作出回應或評論,或許就會身陷危險之中,甚至一些雖然移居海外,但因個別理由,需要經常往返香港的海外港人,亦會擔心回港後會因表態而衍生風險。 無力感與恐懼將令港人沈默? 若然選擇沈默,社會只有一種聲音,下一代的思維就更容易被「教育」成一個愚忠於政府的機器,減省了日後的管治成本。同時,人民的沈默此時在當權者眼中就是一首「勝利者之歌」,人民對不公、荒謬、無稽之事沈默,是因為無力感以及心中被極權震懾與壓逼下的恐懼,當這一切的意識在心中萌芽,就會令自己對反抗產生抗拒﹐甚至甘於活在極權魔爪的恐慌之中﹐因為反抗就是恐懼本身。 通緝令最後能否成功執行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通緝令背後為香港人所帶來的恐懼。 作者》《時代革命》阿爸 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中的受訪抗爭者「阿爸」本人,現流亡台灣,仍心繫香港、連繫世界,希望香港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發揮香港人的三大精神:靈活、創意、堅韌性。利用這些特性重新出發,寫出一個新時代。
-
2023-06-30 20:10港人移民:台灣政府的兩難近年,香港人入藉台灣的問題又再度成為台、港之間的一個爭論熱點。不知道是換屆選舉臨近,再次拿出來炒作一番,還是一眾在台港人對台灣當局對入藉門檻作出修改,加上審批時間一再延長,港人在長時間等待中慢慢失去原來的耐性,所以,港人留台的議題再一次放到檯面上。 作為其中一名「專案人士」,我所走的流程與一般正常途徑申請留台的港人不同,難以用第一人稱的身份去感受他們所面對的難處與感受,再者受惠「專案」,關於居留的條件與門檻亦相對低。所以,作為一名「專案人士」對正常程序的政策亦不便多講,以免因一知半解而講多錯多,畢竟正反雙方的立場大家早有所聞,亦各有理據。換一個角度去想,會覺得這也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呈現。或許,這亦是一個令香港人選擇移居台灣的原因。 然而,在台灣生活久了,對此狀況大概有一種感覺是﹐原來一個充滿善意的政策方向,偏偏成為台、港雙方的小風波,或許是彼此對對方的期望不了解﹐甚至會認為少了一份理解,才會引致這種落差。 香港在 2019 後被中共打壓得體無完膚,基於人道立場,世界各國均對香港伸出援助,當中包括台灣。然而,對比香港這個國際城市,台灣本來就是一個本土意識濃厚的國度。台灣一方面過去在國際舞台上一直被中共霸凌,導致台灣難以與國際之間有深入接觸,這點與香港很不一樣。另一邊廂,台灣長期受到中共滲透威脅,政府的保護意識定必相對高,關於這點大家都聽過不少,不用多言。 一個有責任有負擔的政府,當然要保護自身人民。同時看到香港在這個時候被共同敵人中共所打壓,基於道德立場,希望為香港人伸出援手。這樣使台灣政府出現一個難題:如何把對社會影響性降到最低,同時又能協助港人?向港人打開救生門同時,不會引狼入室,被中共所滲透?畢竟過去有太多事件被揭發中共以多方面向台灣進行滲透,作為一個對人民負責的政府,不得不對此考量。 為降低求援行動對本國影響力,以及滲透風險減到最低,台灣當局現階段決定以大降留居門檻讓港人留台,一方面可以讓港人暫時人身得到安全,同時又不會因入藉問題,令社會從資源分配、政治等方面出現巨大影響,可算是一種一石二鳥的方法。畢竟,台灣不似美國、加拿大、澳洲等移民國家,台灣社會相對簡單得多。 而在部分香港人眼中這樣的方法,又好像未得到真正幫助。一來,選擇移民的港人是希望能在外地生根,居留沒有身份,對部份港人(尤其有家室的)而言,不是一種長遠方法。結果台、港兩方才會出現如此分歧。 沒有一個民主國家對香港人有虧欠,我個人認為要在哪裡定居也好,首先要了解當地的文化,另外又要想想自身有甚麼可以為當地貢獻,畢竟從來政治就是「利益」與「利害」。投資移民,政府就是希望外來人士進來投資,帶動經濟,刺激就業等等的經濟活動而換取一個國民身份;專業移民就是希望申請人能夠以專業技術,推動本土發展提升競爭力,以換取一個國民身份,或許現在移民政策有所落差,但同時希望雙方能理解,或者可以互相幫忙下,讓台灣發展更好,甚至利用香港人的靈活及國際視野,在台灣與台灣人並肩邁向國際,當現實條件容許後,門檻自然會有再度放寬的空間。 作者》《時代革命》阿爸 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中的受訪抗爭者「阿爸」本人,現流亡台灣,仍心繫香港、連繫世界,希望香港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發揮香港人的三大精神:靈活、創意、堅韌性。利用這些特性重新出發,寫出一個新時代。
-
2023-06-30 15:58「一日三餐」反映現行黃色經濟圈模式的困境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現因「港版國安法」還押逾兩年的譚文豪,其位於旺角的餐廳「一日三餐」近日因被業主大幅加租,租金大漲25%,由原來的8萬港元(折合約 32 萬新台幣),大幅調整到10萬港元(折合約40萬新台幣)。當大家一邊慨嘆「生意難做」,一邊為仍身陷囹圄之中的譚文豪送上祝福及打氣外。同時,更需要的是直視「黃色經濟圈」現在的困境,雖然難以查證該地段的業主背景,但不禁再一次反思,如何解決大家在光顧同路人商店時,同時不會被中資、親中業主以「租金」之名,把同路人辛苦經營的成果奪去。 有關於「黃色經濟圈」的看法,我早已經在不同地方講過,不能從「消費層」往下挖,只會注定失敗,詳見我在央廣的另一文章「『黃色經濟圈』的最大效能」。內裡已簡單提到,現在「黃圈」仍處於一個重視消費,而忽略背後所隱藏地產霸權問題,香港大部份地主、業主要不是與中共扯上關係,就是中共本身名下產物,如2019年4月,有組織發表調查報告指﹐中聯辦在港一共有超過750個物業,當中包括住宅、辦公室、車位等,另根據2022年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2,114家中國公司在港設置子公司或分部,當中不少中資公司在港手持不同類型物業⋯⋯ 造成如此難以逆轉的禍根,一切起源來自於 2003 年。當年 SARS 肆虐,病毒源頭來自一河之隔的中國﹐香港受到疫情困擾,經濟蕭條,當時始作俑者的中共以「救世者」的姿態,利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以「進口零關稅」、「貿易優惠待遇」等,帶動香港經濟。 然而,看似推出一系列措施挽救經濟,但與魔鬼作交易,當然少不了魔鬼條文,當中的「22項經濟技術合作」,令到中資甚至有政府背景人士直接在香港以經濟、商業為由進入香港市場,以經濟方式逐步控制香港社會,本港商家北上發展,不得不與官員們打交道,中國資金亦藉由「CEPA」來港投資、囤地、甚至染指各行各業,電訊業、地產業、物流業、銀行業等等⋯掌握港人一切命脈,經濟上完全被中共及其爪牙牢牢綁死。話到這裡,大家又會否覺得「CEPA」跟「服貿協議」有點相同? 以經濟綁架一個國家,非中共新鮮技倆,回看「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多少國家因與中共簽署了魔鬼條文,最後落得如被中國殖民和佔領的下場?最近柯文哲指要重啟服貿⋯⋯台灣人啊!你真的認為「服貿協議」能助你活得更好?還是這一些蠅頭小利是要你的後代與後後代的未來,來交換呢? 作者》《時代革命》阿爸 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中的受訪抗爭者「阿爸」本人,現流亡台灣,仍心繫香港、連繫世界,希望香港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發揮香港人的三大精神:靈活、創意、堅韌性。利用這些特性重新出發,寫出一個新時代。
-
2023-06-12 17:52給每個同路人的信:香港人的故事還未完結曾經在街上一起同行的你累了嗎?氣餒了嗎?一轉眼已經 4 個年頭,你還好嗎?由 4 年前在維園一百萬人同行,到現在港人流散到世界各地,你還能夠看到這一篇文章,我還能寫,已經是一種福氣,一種平安。甚至,你還願意點進來看,更應心存感恩,因為事情過了仍願意關心,實屬可貴。 從 2019 走到 2023 , 4 個年頭過去,香港的轉變很大,由對政府不滿而爆發的怒氣,令 100 萬人、 200 萬人走到街頭,到「國安法」實施,疫情的來襲,街頭變的寧靜,然而我相信這一種寧靜是表面的,是虛假的。當事情發生過,就不可能當作沒事;當經歷過種種狀況,更沒可能回到過去。 4 年前的光景相信大家還是歷歷在目,一場浩瀚而悲壯的漫長抗爭正式揭開序幕。那一天,一百萬人走上街頭,希望能夠讓政府聽見我們的聲音,撤回「送中」惡法。當大家走得大汗淋之際,政府在深夜 11 點發聲明稿,指聽到香港人的聲音,同時,立法會將於 6 月 12 日繼續審議「逃犯條例(修訂)草案」。 政府漠視民意的舉動,讓香港人憤怒,甚至引起其後「 612 」、「二百萬零一人」等等,由這一天開始,香港已經注定回不去。那個時候﹐雖然香港有很大的戾氣以及怒氣,同時我們會相信只要團結,就可以為香港創造出光明的未來。所以,在我眼中其實還有朝氣,因為我們還有表達內心感受、思想的自由,仍有對未來產生的盼望。 4 年已過,縱然,不少人由少年變中年、由呼喊變沈默、由集結變四散。看似一片沈寂失去朝氣,然而,我相信這只不過是表象,很多人心底都有一種不甘現狀的壓抑,我相信物極必反。大家暫時如睡火山一樣沈寂﹐然而終有一天這一種壓抑會再次爆發﹐而且會比以往爆發得更厲害﹐因為現在香港正處於大離散時代,除了境內的你們,還有海外的我們,大家本是一體,四散之下大家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時機一到相信定能將局勢扭轉。 記住!只要心懷希望,世界就不會絕望!香港現在看似「 End Game 」但香港人的故事還未完結。 作者》《時代革命》阿爸 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中的受訪抗爭者「阿爸」本人,現流亡台灣,仍心繫香港、連繫世界,希望香港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發揮香港人的三大精神:靈活、創意、堅韌性。利用這些特性重新出發,寫出一個新時代。
-
2023-06-05 17:14六四事件34週年 軍人.機槍.坦克車自從「六四事件」發生後,每年的6月4日晚上,香港支聯會都會舉行燭光晚會,悼念一眾死難者,這個習俗從不間斷,縱然傾盆大雨,無論雨怎麼打仍風雨不改,期望自由的花朵終歸能夠在中國之中盛開,這就是一個美麗而悲憤的「民主中國夢」⋯直到2020年武漢肺炎爆發,香港政府以防疫為由連續三年拒絕批准團體在「維園」舉行悼念晚會,甚至,在「國安法」生效以後,今年縱然沒有受疫情影響,但香港警方亦以「國安」為由,以大量警力在「維園」附近一帶巡邏,嚴禁民眾集結悼念。 雖然香港悼念不了,但台灣仍繼續為六四事件舉辦活動。悼念活動中斷,到底影響可以有多大?為甚麼非悼念六四不可?有一個民主中國又與香港及台灣何干? 遠在2014「雨傘運動」後,香港人的本土意識正式抬頭,當時開始出現一種「六四是中國的事,與香港人無關」的論調,甚至有人開始發起「杯葛六四晚會」的行動。時至今日,這一種論調依然出現在香港甚至台灣之中⋯在我眼中,六四事件不論是台灣人還是香港人,甚至民主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非常緊要, 原因與民族身份認同無關,單純是種警號,而悼念活動則是一種提醒。 一直以來台灣都受到中共的虎視耽耽,中共經常以「和平」、「開放」、「自由」為口號,希望能夠將香港以及台灣收歸所有。現在中國就一直以「兩岸一家親」、「九二共識」等等,讓台灣民眾認為中國能夠給予台灣人自由、統一後得到和平的未來,而選擇「兩岸統一」⋯ 提醒台灣以及香港人「六四」的由來,正正就是一班希望中國能夠改革開放,變得民主自由的國度。亦因為這個原因,令當權的中共,以野蠻、獨裁、血腥的手法,利用軍隊以及坦克車,鎮壓手無寸鐵的平民,赤裸裸地告訴世人,他們就是一個殺人的極權,試問一個殺人極權,又如何能提供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予其人民?當一個殺人極權以軍人、機槍、坦克車屠殺自己人民,又如何保證在「統一」以後,台灣正式成為中國一部分,中共不會對台灣民眾下手?若然中共政權真的改過自身,願意下放權力予人民,給予人民民主自由的社會,為甚麼不單只不願承認屠城責任,甚至要以一切方法掩飾真相,欲蓋彌彰? 若然因本土意識強大,希望與中國能夠完全分割的人更應要悼念六四,因為在悼念六四事件死難者的時候正正可以讓大家反思以上的種種問題。透過思考以及悼念去認清真相,利用歷史去了解中共的政治手腕,從而想辦法提防這個一直對自己虎視耽耽的政權,以免誤信中共謊言而一失足成千古恨。請記得,一個人誤信詐騙集團遠走他方﹐最多都只不過是受害者失去器官及其家人傷心斷腸,但誤信一個長期對自己國家虎視耽耽的詐騙執政集團,輕則失去所有台灣人的未來,重則影響到整個國際格局的平衡。 作者》《時代革命》阿爸 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中的受訪抗爭者「阿爸」本人,現流亡台灣,仍心繫香港、連繫世界,希望香港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發揮香港人的三大精神:靈活、創意、堅韌性。利用這些特性重新出發,寫出一個新時代。
-
2023-05-31 21:00當自由與繁榮不再 香港文化娛樂產業也失去昔日光環香港在經濟起飛,發展一日千里之時,娛樂事業發展蓬勃,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演藝業發展直逼當時亞洲第一的日本,不少唱片公司與日本樂壇時有合作﹐把日本流行歌曲改編成粵語歌曲,甚至亦引進不少台灣藝人來港發展。而電影業同樣令人着迷。 昔日香港有「東方荷里活」美稱 當時的香港,擁有「東方荷里活」的稱號,電影題材多且尺度廣,由古裝武俠片到現代校園生活;由生活日常到警匪黑幫﹐《英雄本色》、《黃飛鴻》、《警察故事》,一個又一個主角成為正義的化身,透過大銀幕鋤強扶弱,儆惡懲奸。同時,又會有不少逆向思維的電影,如《無間道》一般,警察不一定好人,黑道也不見得是壞人。可以用電影直斥政府的不是,社會的不公,可以講出很多社會的問題,然而,政府不會因此而對電影發行作出過多干涉。 因為當一個地方上,人民生活得以安定,就自然會發展娛樂事業。同時,娛樂事業讓大家紓解生活的壓力,亦擁有了諷刺社會,讓公眾反思現況以及發掘社會另一面的社會責任。 一個聰明的政府,一個健康的社會,會讓這種文化及娛樂產品自由地出品發行,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種讓政權可以得以持久的技巧﹐一來讓公眾對社會不公以及不滿的聲音可以得到抒發﹐另外若題材內容被社會大眾留意﹐出現關注聲音的時候,一個有責任的政府就更需要去面對這樣的社會問題,讓社會得以持續穩步向前。 無奈,在「港版國安法」之下,香港的文化產業受到中共打壓,由書本到歌曲到電影,都難逃被禁的命運。在學校以及政府所設立的圖書館,很多圖書因為有「分裂國家」之嫌導致被下架;很多歌曲因有「煽動顛覆國家」被禁播;很多電影因涉及「危害國家安全」導致不能上映。 國安法運用浮濫 荒謬案例多不勝數 指控罪名之大﹐或許會令大家不以為意,因此以例子稍作講解:所謂的「分裂國家」只不過是有文化類書籍,在介紹世界各地慶祝節日的習俗,當中有一章節提到「端午節的時候,台灣人所吃的肉粽跟中國吃的不一樣」,只是一句簡單介紹,就有「分裂國家」之嫌。由於在中共眼中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縱然現實大家都知道從政治體制、文化、法治上都不同。而且,文中亦沒有提到台灣是一個「國家」,但當權者卻認為是在「分裂國家」,結果該類書籍就慘遭銷毀。 「煽動顛覆國家」、「危害國家安全」更令人摸不着頭腦,有一首粵語流行曲《銀減修理員》中,有一句歌詞為「祝你在亂流下平安」,正常人會認為普通不過的一句在混亂世界下,互相關懷與打氣的話,在政府眼中就看成是一種鼓吹與政府反抗的口號,所以有「煽動顛覆國家」而要被持牌電台所禁播;寫實紀錄 2019 年香港大型街頭抗爭的紀錄片《時代革命》,有關當局又認為該片會煽動港人抗爭,意圖「危害國家安全」,因此該紀錄香港事件的紀錄片卻荒謬地不能在香港上映。 以上種種例子代表着:中共以國安之名來打壓異己。 如此巨大的罪名,尺度卻如此寬廣,荒謬程度可見一班。你能想像有一天若然活在一個「認為《叮噹》中,大雄的惡作劇鼓吹社會混亂、《死亡筆記》中的奇拿正為社會推動仇恨、《七大罪》的梅里奧達斯散播分裂國家思想」因而通通要被禁,你能想像對創意文化產業有多大衝擊嗎?香港現在正正在經歷這種狀況⋯ 作者》《時代革命》阿爸 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中的受訪抗爭者「阿爸」本人,現流亡台灣,仍心繫香港、連繫世界,希望香港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發揮香港人的三大精神:靈活、創意、堅韌性。利用這些特性重新出發,寫出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