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5-28 21:00台灣有趣的廟會文化來過台灣的旅客都知道,台灣的廟宇就像便利商店一樣多,而這些廟宇在台灣也擔當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並且承載著在台灣獨有的歷史文化。而筆者想來說說的便是台灣廟會。 廟會是台灣民間信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擁有悠久的歷史,透過不斷地演變,現今已成為台灣社會的一個特色。筆者將從歷史、發展、演變和對社會的正面和負面影響等方面來探討台灣的廟會文化。 台灣廟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漢人移民來台時期。當時,移民帶著家鄉的信仰和文化,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其中,媽祖信仰是最早傳入台灣的民間信仰之一,而媽祖廟會也是最為人所熟知的廟會形式。隨著漢人移民逐漸在台灣定居,各地建立起信仰中心,形成今日我們所看到的廟會文化。 廟會文化經過多年的發展,除了反映出台灣民間信仰的多元性,也體現了社會經濟的變遷。早期的廟會以祭祀為主,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地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平台,廟會不僅有信仰活動,還有展演、競技等各式各樣的節目。例如台灣著名的北港朝天宮媽祖遶境,活動通常在農曆3月23日至30日期間舉行,不僅有信士抬轎、遶境祈福,還有舞龍、舞獅、陣頭、歌仔戲等表演,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信眾和旅客專程前來參與和體驗;而大甲媽祖遶境更被譽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還有苗栗通霄的白沙屯媽祖則有「粉紅超跑」之稱。除了媽祖,在南台灣則盛行王爺信仰,結合王船祭典的廟會更堪稱地方年度盛事,熱鬧非凡! 廟會的演變也帶來了許多正面的影響。首先,廟會增強了地方特色,成為各地區的文化象徵。其次,廟會促進了社區凝聚力,提供了一個讓信仰群體互動的機會。此外,廟會也有助於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吸引旅客前來觀光,帶動消費 然而另一方面,廟會活動有時也會帶來若干負面影響,例如交通管制的困擾,或大量焚燒紙錢、燃放鞭炮可能造成環境污染與噪音;另外,一些過於激烈的競技活動,還有廟會陣頭有時會爆發肢體衝突等...均可能對參加者的安全造成威脅。 總結來說,台灣的廟會文化是一個具有歷史、發展和演變的有趣現象。它反映了台灣民間信仰的多元性,並在不同方面對社會產生了影響。廟會作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民眾好好去珍惜、瞭解和傳承。 最後筆者也建議,如果大家前來台灣旅遊的話,途中不妨停下來仔細欣賞一下這些具有特色的廟宇,如湊巧碰到廟會神明出巡的話,也可以一起感受一下這種十分有趣且有意義的文化活動。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5-28 15:00談談中國的「瓦房店化」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瓦房店化」?瓦房店其實是中國遼寧省轄下的一個市,這個地區在滿洲國時期是製造滿洲國軸承的中心地,其製造品被供應用於製造飛機和一些重要的軍事用途。後來,瓦房店便用來形容一個地區無法或是沒有發展自身技術,只有引入外來技術作出生產,外來技術撤出後,只能用較次的技術生產較為劣質的產品。瓦房店化一詞首先由中國的歷史學家劉仲敬提出,旨在批評中國腐敗的官僚文化導致當地無法發展自身技術,只能靠引進外國技術來遮掩這種弊端。 香港的工業發展早已沒落,自然談不上什麼瓦房店與否;藝文產業雖然較早前年代息微,但是仍有很多優秀的創作人守住防線,雖有劣化但亦不能說是「瓦房店化」。但我們將鏡頭轉向中國,故事就完全不同了。中國可說是「瓦房店化」的大始祖。無論是晚清的北洋水師還是共產主義底下大躍進中的全民大煉鋼,都可以說是「瓦房店化」的完美案例。筆者並不是說中國無創新,但是筆者很同意劉仲敬教授的觀點:中國腐敗的官僚文化導致當地無法發展自身技術。在人人可欣賞的藝文類產物,我們可以很明顯地見到中國電影娛樂界的停滯甚至倒退。 以古裝電視劇為例,近年新的古裝劇劇本新意欠缺,妝容服飾一成不變甚至突兀,劇情台詞酸腐,和當年的《仙劍奇俠傳》、《康熙王朝》、《鐵齒銅牙紀曉嵐》等佳作無法相比,無論是整體美感還是文字功底都有所倒退,而中共仍然要對本就倒退的電視業加設更多條框。劉教授的論點可說是在此完美展現。 再看看台灣的電子業發展,早期的台灣電子業發展也經歷過一段瓦房店化時期。在80年代,不少現在聞名國際的電子業公司當時居然在做翻版電玩,賭博機小瑪莉、盜版紅白機,甚至盜版蘋果電腦等,甚至還曾經被蘋果、任天堂等公司跨境提告。雖然賺了不少錢,但是台灣的技術人員和公司們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他們深知技術的重要性,並努力鑽研電子業的生產技術,最終脫離了瓦房店化的魔咒,並成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電子業龍頭。 筆者認為,舶來技術本土化的過程一定會有劣化的性質存在其中,吸收一個外來的技術或藝文特性需要時間和人才,沒有技術斷層的畢竟只是少數。要將外來變成本土,少不了的是外來物撤出後本地人對其的探索、發展和重構,這個外來物才有可能變成本土的產物。無論是工業技術、航天技術、音樂或是電影,在華人國家均是舶來品。但是這些「技術」在經過本地人的探索和努力,均變成了自身的產物,甚至有些方面被本來的外來技術更加精進,只有無法發展自身技術才會令自己變為「瓦房店」,產品的劣化只是過程,並不能看到這門技術會否真的變為「瓦房店」。只有真正發展自己的技術,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才可以稱得上是擁有這項技術,不論這項技術是否外來。 作者》阿朵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5-27 20:00台灣教育的多元選擇:與香港教育的比較近年來,教育的多元化成為全球趨勢,各國紛紛推行不同的教育政策和制度。而在亞洲地區,台灣和香港這兩個華人社會,均在努力提升其教育水平。然而,在這兩個地區的教育制度中,筆者發現台灣的教育制度相對於香港,更具有多元選擇性。本文將探討台灣教育制度中的多元選擇,並與香港教育進行比較。 首先,台灣教育制度的特點之一是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台灣,國小和國中的教育階段,學生不僅可以選擇一般的學科課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特色課程。這些特色課程包括藝術、音樂、體育、科技等,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相較之下,香港的教育制度相對較為單一,學生在小學和中學階段的選擇較為有限。 其次,台灣高中職教育具有多元選擇性。在台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志趣和未來規劃,選擇就讀普通高中或高級職業學校。普通高中著重於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為升學做好鋪墊;而高職則更注重學生的實用技能培訓,為學生投身社會做好準備。香港雖然也有中學文憑試及職業訓練局等制度,但整體來看,台灣高中職教育的選擇性更為豐富。 再者,台灣大學的學制相對較為靈活。在台灣,大學生可以在就讀期間修習不同學系的課程,甚至可以跨系、跨院修習。這種學制讓學生有機會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拓寬視野,培養跨領域的綜合素養。與之相比,香港的大學學制較為固定,學生多在入學時便確定主修科目,後續的選修範圍較為有限。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政府積極推動國際化教育。為了促進國際間的教育交流,台灣政府鼓勵學校開設雙語教育,並積極與國際知名學府建立合作關係,提供學生更多的交換生和研究機會。此外,台灣政府還積極吸引國際學生來台就學,為在地學生創造更多與不同文化接觸的機會。香港雖然同樣具有國際化的優勢,但在國際教育交流方面,台灣所展現的開放態度和政策支持更為明顯。 筆者認為,從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色課程,到高中職教育的多元選擇,再到大學靈活的學制以及積極推動國際化教育,台灣教育制度相對於香港,更具有多元選擇性。在這個充滿變革與競爭的時代,台灣教育的多元選擇不僅有助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跨領域能力的人才,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機會,讓他們能夠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更自信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作者》NO OFFENSE BUT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5-22 23:38台北vs香港:生活物價比一比筆者在台灣也算是生活了三年,所以這篇想和大家比較一下台北與香港的物價,特別是從租屋、食物、交通費和休閒活動等方面進行比較。作為兩個經濟活躍的城市,它們在物價和生活水平上有何異同?究竟台北的生活成本是否比香港低?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首先,從租屋方面來看,台北的租金普遍比香港便宜。根據筆者的調查,台北市區一間普通的單身套房月租金大約為新台幣1萬元左右,相當於港幣2,500元。相較之下,香港市區的同類型單位租金往往高達港幣8,000元甚至更高。即使在較為偏遠的地區,香港的租金也相對較高。此外,香港的住宅空間普遍較為狹小,居民在品質與價格上的選擇相對有限。在租屋方面,台北無疑比香港更具吸引力。 其次,食物方面,台北和香港都以美食聞名。兩地均有豐富的地道美食和國際化的餐飲選擇。然而,在物價方面,台北的食物價格普遍較香港低。以小吃攤為例,台北的小吃價格通常在新台幣30元至100元之間,相當於港幣7.5元至25元,而香港的街頭小吃價格則多在港幣20元至50元之間。在高檔餐廳方面,台北的消費水平也較香港低。總的來看,無論是地道小吃還是高級餐廳,台北的食物價格都比香港更實惠。 再來談談交通費。台北的交通系統以捷運為主,輔以公車和計程車等多種出行方式。根據筆者的經驗,台北的交通費用相對香港較低。以捷運為例,台北捷運的起跳票價為新台幣20元,相當於港幣5元,而香港的地鐵起跳票價則在港幣9元左右。此外,台北的計程車起跳價格為新台幣85元,約港幣21元,與香港的起跳價格港幣24元相比,也顯得更為經濟實惠。總之,在交通費方面,台北比香港更具競爭力。 最後,從休閒活動的角度來看,台北和香港均有豐富的娛樂選擇,包括電影院、遊樂園、博物館和文化活動等。然而,在物價方面,台北的休閒活動費用普遍較香港低。以電影票為例,台北的普通電影票價格約為新台幣300元,相當於港幣75元,而香港的電影票價格一般在港幣100元至130元之間。此外,台北的博物館門票價格和文化活動費用也相對較低。綜合比較,在休閒活動方面,台北的消費水平相對於香港更為平易近人。 綜上所述,在租屋、食物、交通費和休閒活動等方面,其實台北的生活成本普遍低於香港。作為兩個亞洲重要城市,台北在物價上的優勢使其成為了不少人選擇居住、工作和旅遊的目的地。然而,筆者認為,每個人的需求和喜好不同,在選擇居住地時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如職業發展、生活環境、文化氛圍等。希望這篇文章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資訊,讓大家在選擇台北與香港之間時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5-20 14:57居台港人真心推薦 慢活台北好去處台北,這座繁華的城市,生活節奏快速,人們忙碌地穿梭在街頭巷尾。但是,當筆者想要放慢腳步,尋找一個可以慢活的角落時,也能在這座城市裡找到許多適合悠閒度過一天的好去處。在此,筆者將與大家分享五個筆者親身體驗過的「慢活台北好去處」,希望能讓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個放鬆心情的地方。 筆者分享五個「慢活台北好去處」,由左至右分別是大安森林公園、寧夏夜市、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陽明山國家公園、故宮博物院。(合成圖/維基百科) 慢活好去處一:大安森林公園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是一個充滿綠意的城市綠洲。擁有廣達近8公頃的綠地,這裡擁有各式各樣的植物,吸引著不少市民在此悠閒地散步或運動。偶爾週末筆者特別喜歡在這裡感受大自然的氣息。此外,公園內還設有兒童遊樂區和文化藝術活動場地,適合親子同遊,也可以欣賞各種街頭藝術表演。 慢活好去處二:寧夏夜市 位於台北市大同區,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夜市。夜市內琳琅滿目的小吃攤位,各具特色的台灣美食,讓人垂涎三尺。這裡的臭豆腐、蚵仔煎、滷味等地道小吃都是本地和遊客的最佳選擇。除了美食之外,寧夏夜市還有各式遊戲攤位和購物小店,是個絕佳的消遣場所。漫步在熱鬧的夜市,品味美食,享受悠閒的時光。 慢活好去處三: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位於台北市中正區,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這裡曾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酒廠,現在已經變身為一個融合藝術、設計、音樂、電影等多元文化的創意產業園區。如果大家有接觸底片相機,或喜歡攝影,相信大家在這裏都找到非常多靈感。此外,園區內還有許多特色餐廳和咖啡廳,是品味美食、品味生活的好去處。筆者在這裡放空和拍照時,都能激發無限創意和靈感。 慢活好去處四: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位於台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豐富生態和美麗風光的國家公園。這裡的櫻花、杜鵑花、松雪蘭等各式花卉,讓陽明山成為賞花的絕佳去處。筆者尤其喜歡在這裡遠足,攀登七星山、大屯山等知名山峰,欣賞壯觀的山巒美景。此外,公園內的溫泉區也是放鬆身心的好地方,但假日前往的話請務必預約,不然很可能都是客滿會令你白行一趟。但暖呼呼的溫泉再泡下去的一刻的確讓疲憊的身體得到水月舒緩。 慢活好去處五:故宮博物院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是一個蘊藏著中華文化寶藏的博物院。這裡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中國古代藝術收藏,包括書畫、玉器、陶瓷等無數珍品。名家的書畫藝術,品味古代的工藝美學,感受悠久的歷史文化。故宮博物院內還有許多經典的中國文化活動,如國畫、書法、茶藝等,大家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可從中學習到中華文化的精髓。 雖然說台北這座城市繁華熱鬧又緊張,有時候還令筆者喘不過氣來,但同時也擁有許多慢活的好去處,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寧靜與愜意。筆者相信,只要您願意放慢腳步,去尋找這些慢活的角落,一定能在台北找到屬於自己的悠閒時光。希望筆者的分享能對大家有所啟發,讓您在台北的日子,能充滿愉悅與滿足。 作者》NO OFFENSE BUT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5-16 23:54台灣音樂祭初體驗(下)(續上文) 其中一個筆者感到台灣的音樂祭十分具有感染力的因素便是台灣的樂迷。這次音樂祭中,參與的樂迷都非常投入,無論是 Mosh Pit、Circle Pit 還是 Wall of Death 甚至衝浪,在音樂祭的樂迷們都十分熱情地參與其中,相比起香港音樂節中很多靦腆和放不開的樂迷,台灣的樂迷顯得全情投入,甚至有些死忠粉絲可以完完全全地將整個setlist歌曲的歌詞和樂隊同步唱出,霎時令這次音樂祭的感染力不斷上升。雖然不限於音樂祭中,單是筆者想提出的是台灣的樂迷基本上沒有 Gatekeeping 的文化 (老樂迷對於新樂迷作出排擠)。大家對於新樂迷都十分友好和包容,熱情地歡迎每個新成員,更會積極介紹喜歡的音樂作品。我覺得這個友善的環境更會鼓勵樂迷們不斷探索新音樂,這也或許是為何台灣的音樂文化如此蓬勃和生生不息吧! 不過有讚就有「彈」,這次音樂祭的確是有一些不足之處筆者認為可以改善。其中首要的便是演出音質的問題。是次音樂祭並不是在傳統的音樂祭場地舉辦的,而是在鬧市中,而音樂祭中的三個舞台的地點、結構和大小完全不同,音質比較發散和稍差可說是無可厚非,但筆者在場地的中後排已經無法辨清音樂,樂隊的音色顯得泥濘混亂,各個樂器的聲音頻率亦常常「打架」,筆者認為主辦方在下次同地點舉辦活動時可以考慮對場地本來不太優的聲場 (Acoustics)作基本處理,否則使用再好的設備也是徒勞。 其次便是場地大小的問題與匹配的演出團體。這次音樂祭的參加人數甚多,可是筆者注意到一些比較受歡迎的樂隊演出的場地容納人數過少,即使在場地外然後有大批樂迷面向舞台聚集,再加上不太好的聲音處理,或許會令某些樂迷失望,而一些樂迷較少的演出團體卻被分配到一個較大的場地,配上較為分散的聽眾,觀感和氛圍始終差了一些,希望這次主辦方可以考慮更多這些細節上的小小問題,在下次的音樂祭可以更上一層樓。 這次的音樂祭初體驗,對我來說是一次正面的經歷。這次經歷讓我瞭解到更多台灣現場音樂產業的現狀,並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台灣音樂祭的感染力和過人之處。筆者只能慨嘆香港的現場音樂產業對比台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無論是香港人還是台灣人,希望各位讀者可以多多支持你們的本地音樂人,讓他們在音樂這條路上多一些鼓勵和支持。最後,若有機會,當然要在台灣參加一次振奮人心的音樂祭! 作者》阿朵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5-16 23:44台灣音樂祭初體驗(上)台灣的音樂祭文化尚來熾熱濃厚,即使在幾年前,仍然身處香港的筆者也常有耳聞。台灣的音樂祭文化比起香港實在是成熟太多了。香港的大型音樂節除了每年在中環海濱公園舉辦的 Clockenflap 音樂節以外,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較為大型的音樂節活動;反觀台灣,每年各個時節在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音樂祭,更有多種音樂類型任君選擇,而台灣音樂祭的票價對比起香港更是十分相宜,讓作為熱愛獨立音樂的「聽團仔」筆者甚感羨慕。而在聽聞台灣音樂祭生態後的筆者,終於在來到台灣後有機會參加一次,而這次的體驗絕對讓筆者耳目不暇給。希望藉著整理這次的音樂祭初體驗,可以一窺台灣現場音樂產業的現狀。 在踏入這次音樂祭時,筆者首先注意到的特色是音樂祭的主題與氣氛。這次筆者參加的音樂祭有一個大型市集 (筆者以個人隱私為由省去是次音樂祭的名字),主辦單位由商戶選擇到整體的裝潢燈光都十分有心思,在維持個體性特色之餘,更非常符合音樂祭的氛圍和主題,這是香港所欠缺的。香港的音樂節中附帶的市集較少會考慮氣氛的一致性,而是力求簡潔和整齊,筆者覺得比起台灣會少了對美學規劃的細節性追求,可能這就是香港音樂節不比台灣音樂祭更對參加者具感染力的原因吧! 另一個讓我感到十分特別的特色之處便是這次音樂祭和在地文化的結合。筆者注意到這是一個台灣各大小音樂祭的特別之處,有些音樂祭會結合當地的生態旅遊和景觀作為主題的一部分來鼓勵參加者探索當地的文化和自然特色。筆者參加的這個音樂祭在鬧市之中,並以宮廟廟會作爲主題,甚至有些舞台是直接在宮廟之中搭建,氣氛營造的非常富感染力,無論是裝潢還是主題,都十分切合當地的文化和感覺。這是香港一個彈丸之地難以做到的特色,對我來說真是新鮮又好玩!這種音樂祭與在地文化的結合不但提舉了音樂的發展,也讓當地的獨特文化得以被非本地的樂迷看見,可以促進當地旅遊業和文化保育的發展。 另外一個筆者覺得難能可貴的特點就是台灣的音樂祭十分支持本土的音樂人。在香港,因為音樂團體的基數較小,變相很多樂迷會更支持一些國外的樂隊和音樂人。反觀台灣,本地各種樂風的樂隊和音樂團體甚多,搖滾、電音、Hip-Hop等曲風都有不少音樂人默默耕耘,相較起音樂人基數比較稀少的香港可說是琳琅滿目,任君選擇;而樂迷們亦給予這些本土音樂人相當多的尊重和鼓勵,音樂祭的主辦方們更是常常主力邀請本地音樂人來演出,音樂祭的表演者們總是本地音樂人更多一些,由此可見台灣的音樂祭給予了本地音樂人蓬勃發展的土壤和機會,可以讓他們登上夢寐以求的大舞台。 作者》阿朵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5-16 00:09在台灣追尋活著的意義台灣,這個美麗寶島,不僅擁有迷人的自然風光,也是個充滿活力的島國。在這片土地上,筆者發現許多讓人充滿刺激與挑戰的活動。以下將為大家介紹五個筆者親身體驗過,可以讓大家找回活著的意義以及一生難以忘懷的活動。 首先,來到台灣的最南端─墾丁,在這裡可以嘗試一項極具刺激性的水上運動,那就是「飛行傘」。在墾丁國家公園的大街上,看到了一家專門提供飛行傘體驗的店家,當下就決定要挑戰一下。經過專業教練的指導,筆者披上救生衣,繫上安全帶,然後坐在飛行傘的座椅上。緊接著,快艇加速,飛行傘隨風飄起,筆者在天空中俯瞰大海和墾丁美景,想像自己像是一隻海鷗,自由地翱翔在天際。這種刺激與美好的感覺,實在是難以言表。 接著,來到台北市,筆者也嘗試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運動-攀岩。地點是在信義區的一個大型運動中心,提供了室內攀岩的設施。筆者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學會了如何運用身體的力量和技巧,一步一步地攀上高牆。每當攀過一個難關,都讓筆者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而站在高處回望,也讓筆者感受到征服高峰的成就感。攀岩不僅是一項身體力行的挑戰,也是對毅力和勇氣的考驗。 然後,來到了宜蘭縣,筆者參加了一場令人興奮的「溯溪」之旅。在專業領隊的帶領下,筆者穿越崇山峻嶺,跳過清澈溪流,攀越瀑布,體驗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在這趟旅程中,筆者不僅需要克服身體上的挑戰,還要面對恐懼,因為某些地段需要沿著峭壁攀爬,甚至需要跳下幾米高的瀑布。但正是這種與大自然搏鬥的過程,讓筆者獲得了莫大的滿足感,並對這片土地產生更深厚的感情。 此外,筆者還嘗試了一項極度刺激的空中運動-「熱氣球」。在台東縣的鹿野高台,每年夏季都會舉辦熱氣球嘉年華,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欣賞和體驗。在專業飛行員的帶領下,筆者登上了熱氣球,慢慢升空。這時,俯瞰整個鹿野高台的美景,遼闊的稻田、連綿的山巒和藍天白雲,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在眼前展開。隨著熱氣球的升高,筆者的心情也變得澎湃激昂,仿佛置身於一個夢幻般的世界。 最後,帶大家來到了花蓮縣,在這裡挑戰了一場驚險刺激的「泛舟」活動。在專業教練的帶領下,筆者與其他參加者組成一支團隊,共同操控著橡皮艇,奮力向前。在波濤洶湧的溪流中,筆者時而翻江倒海,時而穿越險灘,感受到與大自然抗爭的刺激與快感。泛舟不僅考驗筆著勇氣和決心,更需要團隊之間的緊密配合,這也讓筆者深刻體會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總結,台灣這個美麗的寶島,不僅有著迷人的風光,更有著無數刺激的活動等待著我們去挑戰。從飛行傘、攀岩、溯溪、熱氣球到泛舟,筆者在這些活動中,體驗了挑戰自我的樂趣,也深刻感受到與大自然共存的奧妙。相信這些活動將成為筆者生命中美好的回憶,並激勵著筆者繼續探索這個世界和人生中到底在追求什麼和存在的意義。希望大家有機會來台灣時,也可以親身嘗試一下這些刺激又有趣的活動。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5-10 23:09宜蘭一人之旅這幾年台灣社會發生很多事情,很多人會選擇去爬山或到離島逛逛,預訂酒店享受旅遊度假氣氛。隨著疫情趨緩,很多國家也接受旅客前往旅遊。透過一個短暫的假期,去一個沒有人認識你的地方,認識朋友,學習當地的文化,好好調整自己的心態,你將會在這個旅程找到更多,找到不一樣的自己。 不知不覺,我也來到台灣三年多了,有時候我會後悔自己選擇離開故鄉、來到台灣唸書這個決定,甚至曾經意氣用事,想過買一張單程機票回到香港,或許這樣我會變得更快樂。但我知道離開香港是對家人和自己最好的,雖然距離畢業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但我還是會擔憂之後能否取得台灣身份,每天發生的事情這麼多,我覺得有點撐不過去。 我相信在一個人的旅程中,我更了解自己,於是在早前找了一個假日岀走一下,享受三天兩夜的一人之旅。 在網絡上買了一張車票,訂了一家民宿,便開始這個短暫的旅程。這次的我沒有準備太多旅費,畢竟比較臨時,我也沒有很多計畫,主要希望能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好好與自己對話,愛惜自己,給予更多的力量繼續向前走。 而我這次選擇了到台北最近的宜蘭礁溪, 久違的早起床,檢查一下東西有沒有帶齊,先到樓下早餐店迎接新的一天,才乘搭公車到台北轉運站,買了一張前往礁溪的車票,大概需要一個多小時就能到達。但由於時間尚早,我找了一家咖啡廳,充滿異國風情,彷彿去了法國一趟,剛好也是一家不限時的店,難得能夠放下平日急促的生活,停下腳步,好好享受一個人的時間。 看看時間,差不多可以入住飯店了,把行李放下,稍微休息一下,便出發吃晚餐了。這家餐廳裝修比較古舊,很有六十年代的感覺,主打砂鍋粥,但需提前預約,進去時候人也不少,位置也不算太多。而本人很喜歡吃廣東粥,所以我很期待口味會不會有適合,畢竟在台灣沒有找到香港的味道。果然沒有讓我失望,老闆也十分熱情,前來關心口味是否適合,並贈送一些小吃給我。 吃到差不多了,便前往一家新開沒多久的酒吧,氣氛不錯,小酌一下,享受微醺的感覺,調酒師跟店員也會跟你閑聊,還在那邊認識到一些新朋友。 或許是因為酒精的關係,第二天我直接睡到下午,也沒有特意調鬧鐘,但醒來還是有點宿醉的感覺。稍微打扮一下,便出發前往吃飯的地方,我選擇了一家平價的串燒店,份量不會太多,加上宿醉的我胃口沒有太好,解決了一人點餐份量的問題。 接下來要去下一個地方,剛好最近晚上天氣有點涼,泡一下浴,對身體也會好一點,促進血液循環。 我找了一家計時的小湯屋,一個私密的空間,專用的衛浴,泡進水裡後什麼煩惱也會拋諸腦後。 休息到差不多,身體裡的酒精也從汗水排泄岀來了。就要前往吃飯的地方,我找了一家很好拍照的夜景餐廳,點了一個燉飯跟一杯酒,餐點種類不算太多,但提供接駁車,這是蠻貼心的。夜景加上美食,實在很享受! 本來打算吃完就前往飯店休息,畢竟還要回去收拾行裝,準備明天回去北部。突然接到友人的電話,剛好他這幾天回去自己的家鄉宜蘭羅東處理事情,我們也很久沒有碰面了,就約了晚一點喝酒談心。 他有追蹤我的社交平台,知道我最近沒有過得很好,便找時間跟我聊聊,希望我知道有時候依賴一下朋友也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喝了有點多,差不多就回去飯店休息。最後的一天,也是宿醉的我,但因要準備退房,早上九點就要起來了,先到樓下買一下早餐,再回來收拾東西打扮一下,再坐計程車到火車站。 雖然這個三天兩夜的行程不算太完美,但能夠讓我了解自己,沉澱心靈也是很重要的,希望我會找到更多台灣好玩的地方分享給大家。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未成年請勿飲酒※ 作者》Anyone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