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18 19:24香港同志平權仍有長路要走時光荏苒,十年前,同志議題在香港和台灣均未獲得足夠關注,社會對LGBTQ+族群的認識和包容程度亦不高。但是,在這十年間,隨著社會價值觀的進步和LGBTQ+族群的努力,這兩個地區的態度和對待方式已有很大的改變。本文將會探討一下香港和台灣兩地對同志平權問題的差別。 在過去幾年,香港的同志權利狀況有所改變,但仍存在許多限制和挑戰。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問題。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法律體系與中國大陸有所不同,但同性婚姻目前在香港仍未被合法化,香港政府也沒有提出相關的立法草案。2018年,香港法院裁定同性伴侶應有平等的居留權,但同性婚姻仍未合法化。此外,香港社會對同志者的態度亦存在分歧,尤其是在保守的中國文化影響下,同志仍受到污名化和歧視。雖然有一些香港明星和公眾人物公開支持同志權利,但仍有一些反對聲音。 此外,香港同志遊行是亞洲其中一個最大型的同志活動,每年吸引數萬人參加,這反映了香港社會對同志權利的日益重視。但在2021年,由於疫情的影響,遊行被取消,這使得香港同志表達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另一方面,台灣近年對同志權益的保障和支持有相當大的進步,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是亞洲第一個立法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這樣的法案(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在經過歷經多次的辯論和審議後,於2019年5月17日正式通過,並於一週後生效。此外,台灣也積極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和宣傳,政府相關機構也推出了多項同志友善措施,包括性別友善廁所等,這些措施讓同志族群得到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權益保障。 另外,台灣對於性別多元人士也給予足夠的保障,例如在性別識別方面,允許民眾選擇自己的性別類別,而不是被生理性別所限制。此外,台灣政府也積極宣導反歧視,支持同志社群,並在歷年立法中也增訂了多項保障性別平等的法案。這些積極的措施讓台灣的同志族群得到了足夠的社會關注和支持。 而在多元家庭權利上,台灣亦比香港進步,例如去年台灣法院首度裁定允許同性伴侶領養非親生兒童,而香港則不允許。此外,台灣同志權益議題已逐漸成為主流議題,而香港則相對較為保守,仍有不少人反對同志權益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台灣許多同志已經開始勇敢地走出櫃子,並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而在香港,仍有很多人選擇隱藏自己的性傾向。 最後筆者認為,雖然香港和台灣在同志權益上都有一定程度的進步,但兩地在立法和社會文化觀念的推動上仍存在巨大的差距。筆者認為,這些差異不僅僅是法律上的問題,也是文化和社會觀念的不同。香港需要更多的公民社會組織和政府支持來推進同志權益的進步,並實現真正的平等和包容。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4-14 16:52台港跨性別人士的法律保護與社會接受度探討隨著時代的變遷,教育程度的提升,人人都在追求各方面的平等,尤其是爭論數十年的性別平等,至今仍是議論紛紛,沒有一個特定的答案。 近年來「跨性別」人士的權益議題,更是經常在各地引起高度關注。今天,筆者想藉著這篇文章,帶大家探討香港和台灣跨性別人士的待遇:兩地法律對跨性別人士的保護及其社會接受度,令大家了解他們的難處和堅持,重新接納他們。 其實,不論在香港抑或在台灣,跨性別人士在爭取法律保護和社會認可方面皆面臨著無窮無盡而艱難的鬥爭。儘管面臨重重挑戰,但兩地近年來在制度上都有更好的改進,繼而支持和承認跨性別人士享有各方面的權利與平等。筆者先講述跨性別人士在法律保障方面和社會接受度方面的現狀,進而探討有待改善的地方。 一、法律保護 在香港,跨性別人士受到《性別歧視條例》等法律保護,該條例禁止基於性別、婚姻狀況和針對懷孕人士的歧視。可是,該條例沒有明確將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列為受保護的歧視理由。這意味著香港的跨性別人士在獲得醫療保健、教育和就業方面仍然面臨法律阻礙,條例亦存在灰色地帶,似乎有名無實。 反觀在台灣,很慶幸台灣政府已採取重大措施保護跨性別人士的權利。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例子就是在2004年通過了《性別平等教育法》,要求學校提供全面的性別平等教育,其中也包括有關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的資訊。 二、社會接受度 香港和台灣的跨性別人士在社會接受度方面,坦白說也面臨重大挑戰;汙名和歧視導致這兩地的若干跨性別人士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不過,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加上跨性別人士團體的宣傳和教育,香港和台灣社會對跨性別者的接受度都在慢慢提高。 例如在香港,一年一度的同志遊行運動(Pride Parade)已成為促進LGBTQ+權利的重要活動,包括跨性別人士的權利。香港跨性別資源中心更為跨性別人士及其家人提供支持和資源,而香港其中一個團體,名為Rainbow of Hong Kong,則宣導LGBTQ+社區所有成員的平等權利和機會,讓香港人了解跨性別人士的難處和想法,希望能讓跨性別人士的社會接受度提高。 台灣更不用多說,台灣一直是亞洲促進LGBTQ+權利的領頭者,近年來一年一度的同志遊行運動更吸引了超過10萬名參與者。還有幾個宣導跨性別人士權利的組織,包括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性別人權協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等等。由此可見,台灣在宣傳和教育跨性別人士的議題上更用力,希望社會能夠慢慢了解他們,從而接受他們。 三、需要改進的領域 雖然香港和台灣在推廣跨性別議題上有明顯的進展,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改善。筆者認為,香港政府需要加強對跨性別人士的法律保護,包括對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的明確保護,不應再有漏洞,從而令他們爭取不到屬於他們的權利。此外,香港社會還需要開展更多的教育和宣傳活動,以促進對跨性別者的更大接受和理解。 在台灣,有人對《性別認同法》的立法與實施提出擔憂,特別是要求個人在合法改變性別之前須獲得醫生對性別焦慮症的診斷;但筆者認為這恐怕是本末倒置,難道沒有焦慮症(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就不能在後天改變自己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性別嗎?因此,或許台灣還需要開展更多的教育並提升民眾對相關議題的認知,才能讓跨性別者不再受到汙名化和歧視。 總之,筆者認為香港和台灣對於跨性別人士的權益,應該持續加強法律面的保障,促進更多的教育和意識,並且改善醫療保健和支持服務的可及性,以朝向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邁進。 作者》NO OFFENSE BUT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4-11 18:54台灣人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近日與台灣朋友講起台灣選舉的事,發現台灣人的政治參與度、公民責任、身份認同等意識比香港人濃厚,令筆者留下深刻印象,回家找了一些資料作比較。 自從1949年兩岸分治後,台灣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形象,而且經過多年的民主發展,人民對於國家的認同感也逐漸增強。 鄰近中國的台灣和香港雖擁有相似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承,但在政治參與度方面,台灣人相對於香港人更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台灣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和法治體系,民主政治文化相對成熟,選舉和投票的過程公正透明,政府和政治人物也更加重視民意和民主參與。 台灣人對於自我身份有著強烈的認知和認同感,源自1950年代以來一系列的社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變革,強化了台灣的本土意識和文化特色。這種本土意識和文化特色又進而提升了台灣人的政治參與和公民意識。 相比之下,香港作為一個英國的前殖民地,在1997年回歸中國後,其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逐漸受到中國大陸的影響。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當局的政策和行動也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起了明顯作用。中國對於香港的主權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中國認為香港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香港人則希望保持其相對獨立和自治的地位;這種爭議使得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存在著分歧和不確定性。 此外,中國在香港實行的一國兩制政策也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產生了影響。一國兩制政策是中國當局為了實現對香港的管治而提出的方案,其主要內容是在中國大陸的主權下,香港擁有相對獨立和自治的地位。但是實際上,香港在中國的政治管控下,公民的政治參與度和自由度受到了相當大的限制。 然而,最近幾年,由於香港和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逐漸惡化,反而強化了香港人的自我身份認同。特別是在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中,香港人上街抗議,要求政府撤回引渡條例,並表達對香港自由和民主的渴望。這個運動同時展示了香港人對於自我身份認同的強烈渴望,表現出了他們對於中國政府的不滿和對於香港獨立性的堅定信念。 只是,此舉也令中國政府對香港社會採取了一系列打壓行動,包括限制言論自由、收緊選舉制度等,進一步打擊香港的自由和民主,對於香港人身份認同感的形成和發展亦產生負面影響。 相對於香港,台灣人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感則更加強烈,這與歷史背景、政治制度、社會發展,以及政府政策和媒體自由等因素有關。在全球化的時代,身份認同感不僅是個人自我價值的體現,也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基石,正由於這種強烈的身份認同感,讓台灣人民在面對挑戰時能夠團結一心,維護自己的主權和民主自由,不斷提升人民的政治參與度,使得整體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和穩定,並讓台灣成為亞洲最成功的民主國家之一。 作者》Anyone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4-08 22:22永遠懷念張國榮—抑鬱症問題在香港的嚴重性「雖已告別了,仍是有一絲暖意。」—《風再起時》 筆者坐在書桌前,正在思考要寫什麼主題的時候,滑著滑著,想起才華洋溢的張國榮先生逝世已20週年。此刻心裡突然浮現出一句歌詞,是張國榮先生的經典之一,也是筆者心中永遠懷念他的代表作之一。2003年的4月1日,張國榮先生因為患有嚴重抑鬱症(編註:台灣稱「憂鬱症」),抵受不住生活的折磨,於是以跳樓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 今日,筆者以這首歌曲作為開端,探討抑鬱症問題在香港的嚴重性,並詳談香港生活壓力構成的不同原因,以及政府部門的對抑鬱症患者有何協助。 在香港,抑鬱症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由於社會、經濟和工作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香港人常常感到生活的壓力和不安,這種情況特別嚴重。根據一項調查顯示,香港有高達 27% 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其中以女性居多。許多人長期處於高度壓力的狀態下,這種狀態下抑鬱症的發病率也相對增加。筆者認為,探討香港抑鬱症問題的背後,需要從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 首先,香港的社會環境對香港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香港是一個高度現代化的城市,人們總是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為此常常付出極大的努力。人們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生活,常常會感到孤單、壓力大,甚至是無助感,這些負面情緒都會加劇抑鬱症的發生。 其次,香港的經濟問題也是抑鬱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香港經濟發展快速,但也有著極高的生活成本,很多人需要長時間地工作,而工作環境和待遇往往不盡人意。這些因素都會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增加抑鬱症發生的風險。 香港政府雖然在抑鬱症問題方面也有一些協助措施,但其實遠遠不足夠。但值得讚揚的是,政府成立了專門的醫療機構和社會服務機構,提供抑鬱症患者心理醫療和輔導服務。此外,政府也推行了一些政策,例如減輕勞動壓力、提高最低工資等,以緩解香港市民的生活壓力,這些措施可以幫助抑鬱症患者嘗試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並且降低抑鬱症的發病率。然而,筆者認為,政府的協助還不夠。在香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而且心理醫療師的數量遠遠不足,這些都會影響到抑鬱症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另外,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抑鬱症問題的宣傳和教育,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種疾病,並且在早期發現和治療抑鬱症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援。 筆者想再次表達對張國榮先生的懷念,喚醒眾人對抑鬱症患者的關注。香港是一個繁華的城市,但也面臨著各種社會和經濟問題,這些問題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和社會各方應該共同努力,加強對抑鬱症問題的認識和宣傳,提供更多的治療和康復支援,讓抑鬱症患者能夠早日康復,重獲健康和幸福。最後,筆者再次以張國榮先生的名曲之歌詞來總結這篇文章:「風裡笑著風裡唱,感激天意碰著你,縱是苦澀都變得美﹔天也老任海也老,唯望此愛愛未老,願意今生約定他生再擁抱。」,共勉之。 自殺警語: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衛福部專線「1925」、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作者》NO OFFENSE BUT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4-08 16:26近來香港警察犯罪率急升 代表了什麼?近來,香港社會對於警察的信任度正在下降,而最近的新聞也指出,2022年香港警方發生的犯罪案件數字已經超過了前一年同期的數字,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議論。現時香港社會不少人對警察的行為產生了質疑,認為警察權力過大、過度濫權,再加上警察犯罪率的急升,這讓人不禁要問:這是否代表了什麼? 對此,我們可以首先回顧一下近年香港警察的犯罪率情況,2020年香港警方共有45名警員因不當行為而被捕,相比2019年的數據增加了一倍以上。此外,根據《蘋果日報》報導,自2019年反送中運動以來,香港警察犯罪率持續上升,包括暴力執法、性侵、貪污等不同類型的犯罪行為都有發生,這些情況顯示出香港警察犯罪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再看看香港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英屬時期,警察犯罪率相對較低。當時的香港警隊除了負責維持治安和執行法律之外,還具有防止犯罪和保護市民生命財產的重要職責。這樣的職責和使命讓香港警察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有了一定的權力和威望,同時也為警察的不良行為帶來了更高的壓力和約束。而在香港回歸後,香港警察的地位和角色發生了變化,雖然仍負責維持治安和執行法律,但也成為了中國政府的代表。這種變化,讓香港警察在政治上有了更多的權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他們的約束和監督,使得不良行為的發生變得更加容易。 另外,香港的政治環境也對香港警察的犯罪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於香港政治環境的不穩定和變化,警察可能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影響,例如工作壓力、政治干預、行為模仿等。警察是維護社會治安和穩定的重要力量,但警察在犯罪活動中的參與無疑地破壞公眾對他們的信任和尊重,這不僅影響了警察形象,也影響了社會對於法治的信心。 根據一份2020年的調查報告,香港民眾對警隊的信任程度已降至新低,只有19.2%的受訪者認為警察很可信。而近期發生的多宗警察犯罪案件更加劇了公眾對警察的不信任感。警察犯罪行為的出現不僅威脅社會安全,也加劇了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出現。此外,警察犯罪的出現也顯示出香港法律體系的漏洞和不足之處,警察是否被特別保護也引起了社會公眾的關注。如果警察犯罪行為得不到有效處理和制裁,這可能會對整個社會的法治建設產生負面影響,並進一步激化社會的分化和對立。 警察是一個崇高的職業,他們需要具備高度的道德素養和職業操守,以保障公眾的利益和權益。香港警察犯罪率的上升不僅威脅了社會治安和穩定,也損害了公眾對警察的信任。筆者認為政府和警察部門應該認真思考,對警察進行更嚴格的管理和監督,確保警察機構能夠恢復公眾對其的信任。此外,也應加強對警察執法權力的限制和培訓,以減少警察的違法行為和濫權現象。只有這樣,才能讓香港這個美麗的城市,擁有更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4-01 15:00台灣塞車問題觀察近年來,台灣的交通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塞車問題。作為一位生活在台灣三年的香港人,筆者深有體會。相比香港,台灣的交通狀況總體上要更為壅塞,特別是在高峰時間。如何解決台灣塞車問題成為了一個迫切的課題。 那麼塞車的情況到底有多麼嚴重呢?筆者每天上班的路程大概1.5小時,如果下雨的話更再加長15-20分鐘不等。但在不塞車的情況下其實只需要30分鐘不到。 另外,內湖到台北市中心的塞車情況更是令人頭痛。一個100公尺的路段,紅燈需要塞上20分鐘,即使看到前面是綠燈也沒有辦法前進。 要解決塞車問題,必須了解背景。台灣的道路設計歷史較為特殊。早在日治時期,道路設計已經針對當時的需求進行了安排。然而,時至今日,台灣的道路並沒有完全跟上現代交通的需求,加之車輛數量不斷增加,就形成了今天的壅堵狀況。例如,台灣的高速公路出入口設計多為急轉彎和直角,並未考慮到交通流量和速度,這使得車輛出入公路時會造成阻礙。 面對如此嚴重的交通問題,我們必須尋求現實的解決方法。其中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是優化公共交通系統,減少私人汽車的使用率。例如,台北市政府推出的YouBike計畫,提供了自行車租借服務,使得短程出行更加方便。根據輔助交通工具中心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台灣自行車使用率年增率為2.4%,顯示市民對自行車的接受度與使用率正在增加。此外,台灣政府也推廣使用電動自行車,減少對汽車的依賴。因此,透過鼓勵市民騎自行車、使用公共交通系統等方法,可能會有助於改善台灣的交通堵塞問題。 其他國家已經成功地解決了塞車問題,其中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是荷蘭。荷蘭有許多專為自行車和行人而設的道路,這使得自行車成為了荷蘭人出行的主要方式。同時,荷蘭的公共交通系統也非常發達,人們更願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這樣的解決方案若套用在台灣的可行性大嗎?答案並不是很明確,因為台灣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都與荷蘭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單單用其他國家的解決方法直接套用在台灣身上。 筆者認為,要解決台灣的塞車問題,除了改善公共交通系統,改善道路設施以外,還需要提高人民的交通意識。遵守交通規則、禮讓行人、騎車不亂闖紅燈等等,這些小小的行為都能夠減少塞車的發生。加上筆者的汽車駕照是在台灣考的,這令筆者更加相信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有一大部份都是因為台灣的考照制度過於簡單。相比起其他國家例如日本和澳洲等,台灣考試制度的複雜性和所需時間明顯簡單和時間過短;大家都可以輕鬆考到汽車駕照然後上路,卻不真正了解道路上的規則和禮儀,導致駕駛新手時常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阻塞交通。 筆者在香港的時候,政府一直鼓勵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除了方便之外,更能夠減少私家車上路,從而減少塞車情況。政府也積極推廣騎單車,以減少道路上的機動車輛,同時也鼓勵市民使用步行和自行車代替開車。 總結來說,台灣的塞車問題實在是一個相當嚴重的議題。不過,透過改善公共交通系統、改善道路設施、提高人民的交通意識以及借鏡其他國家的成功案例等方面的努力,筆者相信台灣的塞車問題也能夠得到改善。因此,筆者期望台灣政府和人民能夠一起努力,共同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 動,目前在台。
-
2023-03-30 00:10香港娛樂產業能拒絕中國資金嗎—談中港合拍片最近的港產片可說在華語市場聲勢浩大,不但有最新的科幻巨作《明日戰記》,還有《正義迴廊》、《毒舌大狀》等劇情片佳作,而《毒舌大狀》甚至成為了港產片的香港票房新高。作爲一個熱愛藝術文化的香港人,香港電影有此等成績當然令人感到萬分驕傲,甚至讓筆者有種錯覺,認為香港本土電影的復甦指日可待。 在80至90年代,港產片在台灣可說是炙手可熱,一些熱門的港產片如周星馳的笑片等,更是在台灣的電視台中不斷重播,成為眾多台灣人的時代回憶。而然,在輝煌過後,近年來的「港產片」卻是更多地包括了眾多中國演藝界人士,像以前般全港班子的演藝作品越來越少,往往在演員表上都會有一些對岸的知名演員做一個頗為重要的角色,而電影的取景也會囊括一些中國的地點,而電影投資方亦會多了一些由簡體字拼湊而成的影視公司。 到底這些打著「港產片」旗號的中港合拍片是什麼時候開始浮上檯面的呢?這就要從中國的電影制度說起。在2003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共政府為了應對可能面對的西方電影市場衝擊,便修例允許民營電影公司製作、發行與放映電影,自此中國便不再只有國企可以拍片。在同年,中國與香港簽署了《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貿易關係的安排》(CEPA)亦有有關影視產業的相關協議,其中包括: 1. 香港電影不受進口配額的限制,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出口分公司統一進口。 2. 合拍片等同國產電影待遇,不過,合拍片故事情節或主要人物須與中國有關。 3. 在電影工作人員組成方面,香港主創人員不受限制,而中國演員比例不得少於影片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 其中,中港合拍片不受進口配額的限制與同國產電影待遇,可說是對著香港影視資本市場有著最致命的吸引力:票房與利潤。在當時香港流行文化的耀眼光芒下,在中國上映的中港合拍片其與香港本地票房的差距可以動輒超過10倍。在逐利爲主的影視資本市場,中國市場的人口基數無疑有著無比巨大的吸引力。但巨大的利益面前,電影藝術可能就要有些讓步了。中國廣電局的審查,讓每個電影均須有個「偉光正」的結局,警匪片更是如此,罪犯必須最終被捕,而警察亦不能是反派。久而久之,利益巨大的合拍片開始佔據香港的本土電影市場,而港產片獨有的「港味」亦在這些合拍片的審查制度中漸漸消磨殆盡,實屬可惜。 不過,筆者對香港本土電影的未來亦並非感到絕望,近年因一連串的政治運動導致香港年輕一代本土意識興起,連帶著香港影視行業的年輕從業人員亦開始注意中資對創作內容的影響。我們可以在近年看到如周冠威等優秀的新生代本土導演,亦有《毒舌大狀》、《正義迴廊》、《十年》、《少年》等本土優秀作品。說不定這正表示著香港本土電影開始脫離了中港合拍片的桎梏,迎來了一個再次屬於香港藝術市場獨有的時代,筆者對此也充滿期待呢! 作者》阿朵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3-29 23:58在台港生的台南遊記來到台灣幾年了,除了想念家人,還學會獨立自主。慢慢發覺一個人離開家鄉,前住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實在很不容易。從一個人過來,有本來認識的香港朋友好陪伴,到慢慢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融入當地環境,學習了解當地文化。 鑒於一直也沒法與朋友約到時間旅行,所以這次我選擇在寒假這段時間開展了台灣單獨之旅,前住台南三天兩夜。 光是岀發的交通工具就讓我想了很久了,雖然考了汽車駕照,但上路的次數也沒有很多,第一次遠行就要獨自的開車,還是有點顧慮,加上路程有點遠,路線也沒有很熟悉,最後選擇了到台北車站乘搭高鐵。 從疫情到現在,一直困在一個繃緊的環境下,除了念書跟上班,好像沒有找到休息的時間,好好放鬆,終於找到一個機會,讓自己好好放慢腳步,享受這幾天的假期。 剛到台南,第一步一定要先到酒店把行李放下。我選擇的酒店附近不遠就有夜市跟小吃攤,對於在台北住在山上的我,實在十分感動。接下來我就開始我第一個行程——咖啡廳。這家店是收養流浪貓咪狗狗的咖啡廳,點一份甜品跟咖啡,靜靜的享受這個安靜的環境,與貓狗愉快的度過一個下午。 接下來我去了黃金海岸,在海灘慢步,吹吹海風,看看海,到五點多傍晚的時分還能看到日落呢! 可能是下午吃太少的關係,開始餓了,在台灣生活好幾年,也受到影響而有了早吃晚飯的習慣。我去了一家咖啡廳,在巷內不太好找,但蠻有名氣的,也只能現場候位;平日去還是要花一時間來排隊,缺乏耐性的大家可能就要考慮看看了。 店內氣氛感十足,浪漫的氛圍,很適合戀人們。少數有賣鹹食的店,外觀跟味道也不錯吃的,但我只有一個人,不然我一定會甜點,下次一定再訪。 第二天前住漁光島,一定要先喝個牛肉湯吧。 網路上有很多不同家的介紹,但這家好像比較有名,剛好我晚一點要去的咖啡廳也在這邊附近,就來試試看吧。排隊是在所難免的,但當你吃完一定無悔!牛肉是當天新鮮宰殺,粉嫩粉嫩的,再把高湯淋上去,沒有任何調味料,湯甘甜的,實在太幸福了。吃完以後,在島上逛逛,天氣涼爽,享受好天氣。 接著我們就前住最後的景點吧,也就是台灣流行的夜市,路邊攤的選擇比較多,賣的也比較便宜,你可以邊逛邊吃。剛好我也找到附近有一個文創市集,吃完可以走走,消化一下。 最後一天了,今天也是天氣好好的,真的很羨慕這邊的天氣,不像台北經常下雨,我有點不捨,不想離開了。但無奈還是要接受現實,雖然這三天兩夜好像沒有去很多地方,但我的心靈有放鬆很多,讓自己有適當的休息,才能有效維持日常生活。 希望大家到台灣旅遊時也能找到當中的樂趣。 作者》金槍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3-27 23:49為何要禁止TikTokTikTok是一個流行的短視頻分享平台,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主要是年輕人和青少年。它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娛樂、文化、社交和消費等方面。 TikTok對消費市場的影響力非常大,用戶可以在平台上觀看商品和服務的推廣和評價,對其受歡迎程度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消費行為。TikTok的內容包括音樂、舞蹈、時尚、美食等,這些內容可以傳播文化和價值觀,對於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然而,這些影響對人們來說卻可能是負面的,由於短視頻的吸引力,使用者可能會花費過多的時間在平台上,而無法用於更有意義的活動。特別是對於學生來說,TikTok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進度和成績;其次,TikTok上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宜的內容,如暴力、色情和恐怖等,這些內容可能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對那些年齡較小的使用者。 此外,TikTok可能會對青少年的「自我形象」造成不當的影響,尤其是當用戶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或外貌與TikTok上的標準不符時。 而TikTok也被指控存在隱私問題,這可能會讓青少年的個人訊息暴露在網絡上,進而受到不必要的騷擾或威脅,進而導致身份盜竊或其他網路犯罪行為。 再者,TikTok上的內容以簡短、口語化的方式呈現,若長久依賴並且使用,可能會影響年輕人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並且讓使年輕人失去對閱讀和其他形式娛樂的興趣。 最後,TikTok可能會對家庭和社交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因為使用者可能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在TikTok上,從而忽略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 TikTok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其母公司 ByteDance(字節跳動) 與中國政府有關聯,可能會將用戶數據分享給中國政府,從而構成安全威脅。此外,美國政府還擔心 TikTok 上的內容可能會受到政治影響和干擾,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因此,最近美國國會還為此召開了TikTok聽證會,可見其嚴重性。 總的來說,Tiktok 已被多個國家禁用,這些國家除了擔心中國政府可能在TikTok的後門取得大量個人資料,也為了避免年輕人不加思索進行這些TikTok 挑戰時傷害到自己,例如「龍之吐息」(即進食液態氮糖果並吐出煙霧)挑戰而令內臟灼傷等,所以筆者認為禁止使用TikTok 或許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以保護這些被不當潮流荼毒的青少年。 作者》金槍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