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23 23:42亂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筆者常用來警惕自己的一句古語。這句古語來源於《禮記》的《大學》篇:「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總括來說,這句古語秉持著一個論點,就是培養自己的個人修養是進行所有社會事務的核心根本。而然,作為在如此動盪不定的東亞地緣政治局勢和社會中,作為一個身在異鄉的香港人,到底如何可以做到這個儒家中華文化中影響甚深的主張呢? 首先,筆者必須先釐清,為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雖然這是一個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但筆者並非一個非理性的「逢中必反」的人。我認為這個思想可以很好地提點我們在亂世中對自身及所處社會中的責任與義務。面對世界的種種動盪,我們作為其中的一份子,絕對有責任和義務盡力阻止種種社會上的不公義。「齊家」、「治國」和「平天下」對於我們這一群漂泊不定的抗爭者來說似乎是一些很遙遠的抱負和無法達成的責任,所以「修身」便成為筆者生活上的重中之重。 綜觀來說,「修身」指的是個人修養。而我們又應該如何詮釋何謂個人修養呢?筆者認為「修身」最重要的一環便是「唔可以慣」(不可以習慣)。當我們遇到生活中種種的不公不義事時,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心理習慣這種不公的現象。這不正正就是我們在2019年反送中站出來反抗的初衷嗎?我們站出來,就是因為中共政權在香港所作的事不合公義,出爾反爾,干預香港的自治發展,甚至出動紀律部隊殘暴地打壓示威者。我們所作的種種,都是圍繞著公義二字而作,不是嗎?而當我們抵達一個新地方,我們不是更應該將這種行公義的精神秉持下去,這才對得住我們自己和手足們在2019年所作的種種付出。 筆者明白在一個新地方重新開始,難免會在一些時刻感到萬分洩氣,生活的艱辛有時很難令我們保持自己一貫的信念,但我們對公義的初心是定義我們自我的很大一部分,對筆者來說,即使如何困惑和迷茫,亦不應該失去自我,這也是「修身」的重要性——是一種對自我身分的定義和保持。我們在人生路上會作出越來越多的妥協和取捨,但是對公義的追求並不應該是我們取捨的一部分。 當迷茫時,不妨回看我們一路走來,對「唔可以慣」的執著是如何定義我們的人生。希望可以為你帶來努力走下去的勇氣,並可以繼續在這個亂世中做到屬於你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作者》阿朵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3-18 20:42香港失去了什麼?港版國安法帶來的負面影響港版國安法自2020年6月30日在香港生效以來,香港改變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筆者認為,國安法對香港的國際形象、經濟發展、教育系統、政治環境和言論自由帶來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作為一個關注香港議題的人,這些負面影響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 首先,國安法對香港的國際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而國安法的立法可能會影響香港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和地位。國際社會對於國安法的立法存在著擔憂和批評,國際社會也認為國安法存在「龍門任我搬」(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之意),對與香港的合作存在不確定性和不信任,這可能會對香港的國際合作、經貿往來等方面造成影響。 其次,國安法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但國安法的立法可能會影響外國企業和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從而影響香港的經濟發展。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據,2020年香港的GDP下降了6.1%,這也是自1998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此外,國安法的實施也可能會對香港的旅遊業、餐飲業等行業造成影響,因為國安法能套用在任何國籍的人身上,不少旅客對到訪香港也漸漸失去熱情,大大打擊了香港的核心經濟。 另外,國安法對香港的教育系統造成了影響。香港的教育體系一直被認為是開放和多元的,但國安法的立法可能會影響香港的教育自由和多元性。根據報導,香港的教育局已經要求學校加強對國安法的教育,例如有計劃把「今日香港」和「三權分立」的概念從書本中拿掉,從而操控入世未深的學生深信書本的內容;甚至將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文說話」考試取消,禁止學生訓練自主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加上,教育局也規定老師必須自我審查,並不准有任何政治立場,或是貶低中國之地方,打壓教育界的言論自由,這絕對會對香港學生的思想自由和多元性帶來負面影響。 再者,國安法對香港的政治環境造成了影響。國安法的立法可能會影響香港的政治自由和民主。例如,香港特首選舉的資格審查制度就是根據國安法制定的。此外,國安法也影響香港的立法會選舉和區議會選舉等政治活動,例如是先讓民主派議員嬴得立法會議員的選舉,再一次過取消他們的資格,進而影響香港市民的政治參與和民主權利。 最後,國安法對香港的言論自由造成了限制。根據這項法律,任何違反國安法的言論或行為都可能被視為犯罪。這使得香港市民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時感到較大的壓力和不安,有時甚至會自我審查。此外,香港政府也以國安法為由禁止了多次遊行和集會,唯一合法表達對政府及社會問題的途徑都被限制,可想而知為什麼反修例活動會隨即演變出來,因為是香港政府教我們「和平是沒有用的」。 由此可見,國安法弊多於利,對香港社會並無用處,反而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作者》NO OFFENSE BUT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3-17 23:45AI能夠取代人類嗎?隨著ChatGPT聊天機器人大行其道,人工智慧(AI)會不會取代人類也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相信大家對AI都不陌生,但其實AI能夠取代人類的工作,都是一些重複性高、需要大量計算和精確度的工作,包括製造業、物流業、銀行業等等。今天我們就先來比較一下人類勝於AI的原因吧! 人類擁有獨特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不同想法、來創造創新之作品。雖然AI也能夠自動化和優化工作流程,但是他們缺乏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再來就是意識和情感,AI只能進行計算和分析,但人類能夠透過感知和理解來感受世界,以不斷的經歷累積來處理情境與問題,並做出適當的決策。人類在經驗和學習中不斷進步和成長,以優化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並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情況。雖然AI能夠進行自我學習和優化,但仍需要依賴人類,進行不斷的訓練和監督,這種靈活的適應能力是需要時間累積的。 最後就是道德和價值觀,雖然AI可基於規則和目標的決策,但人類可對行為和決策進行評價和判斷,做出符合社會和個人價值觀的決策,並避免造成不利後果。以上這些能力和優勢是AI所無法替代的。 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需要慎重考慮其潛在的危害和風險。我們來檢視一下AI可能的潛在危機吧!首先,AI的智能達到超級的水平時,發展出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可能會導致不可預測的後果,出現不利於人類的情況。 再來,AI的系統可能會因訓練數據的偏見或系統設計的問題,出現歧視性的決策,對少數族裔、女性和其他弱勢群體造成傷害。駭客可能會使用AI來攻擊網路安全,或使用AI來製造病毒和惡意軟體,這也可能會對人類造成危害。 最後我們來講一下這個新技術衍生岀的問題和挑戰吧! AI技術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可能包含個人隱私訊息,例如個人健康記錄、網上瀏覽習慣。而當這些數據落入不良分子手中,可能會對個人造成傷害。雖然現在網路上有一些軟體可保護數據的安全和隱私,但我們還是需要好好注意,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安裝,可能需要讓民眾更關注並了解此嚴重性。 當然,AI技術的發展將導致某些工作的消失,確實會影響到一部分人的收入或者導致失業。此外,也可能會對社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擴大貧富差距、加劇社會分化。因此,我們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和監管措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確保AI的發展和應用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 作者》Anyone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3-17 23:42香港獨居老人問題隨著超高齡化社會來臨以及家庭結構的轉變,不只台灣,「獨居老人」也成為香港社會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這個族群常常被忽視,缺乏陪伴和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更是充滿了困難和挑戰。今天筆者想來探討,究竟香港社會是否有足夠的措施來關心和支持獨居老人。 根據香港政府的統計,截至2021年底,香港獨居老人已經達到22萬人。這群獨居老人的生活狀況十分堪憂,許多人缺乏照顧和支持,甚至連基本的生活需要也難以滿足。例如,有些老人因為缺乏陪伴,不敢外出購物,只能依賴網購;有些老人因為沒有人照顧,只能靠自己處理日常生活,例如做飯、洗衣等等。 除此之外,獨居老人面對的精神健康問題也十分嚴重。根據香港耆康之家的一項調查,超過六成的獨居老人表示感到孤獨,逾四成老人表示感到憂鬱。這些情況都是由於缺乏社交活動和陪伴所導致的。 對於獨居老人而言,他們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支持。香港政府有一些相關的政策和措施,例如提供長者醫療援助金和長者住屋補貼等等。然而,這些措施並不足夠,因為仍然有許多獨居老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和幫助。 除了政府,社會上的組織和團體也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來支持獨居老人。例如,香港耆康之家就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和服務,例如社交活動和長者照顧等等來幫助獨居老人。這些組織和團體的努力,對獨居老人的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和幫助。 此外,由於獨居老人缺乏照顧和支持,他們更容易遭受身體和財務上的壓力。根據香港資深公民協會的一份報告,有高達八成的獨居老人沒有足夠的退休金,甚至有些老人還需要繼續工作賺取收入。而在健康方面,獨居老人也更容易患上各種疾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等等,這是因為他們在平時都缺乏運動和飲食上的指導和支持。 總體而言,獨居老人面對的問題十分複雜和嚴重,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在政府方面,可以進一步加強長者福利和健康政策,提供更多的援助和支持,例如增加長者護理服務、提供更多緊急救助等等。在社會組織和團體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動和服務,幫助獨居老人增加社交和照顧支援。而在個人方面,我們也可以從身邊的家人、朋友和鄰居開始,多關心和支持獨居老人的生活和健康。 最後,讓我們問問自己,我們是否已經盡了自己的努力,去關心和支持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獨居老人?或者,我們是否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去幫助他們度過艱難的日子呢?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生活和周圍開始,做出一些微小的改變,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關心和支持弱勢群體,讓獨居老人也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 作者》NO OFFENSE BUT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3-14 00:01論香港無障礙設施不足問題你知道香港每800人就有37位是有登記的殘疾人士(身心障礙者)嗎?然而香港對於這些殘疾人士的照顧仍不足以讓他們應付日常生活所需。目前香港的無障礙設施並不足夠,導致殘疾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困難,這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筆者希望透過本文,讓讀者能夠重視這個問題,並且敦促香港政府在這個方面改進。 首先,香港大部分地方都不具備無障礙設施,導致殘疾人士行動受到限制。例如,路面沒有下降的斜坡,沒有升降機或輔助設備,讓輪椅使用者很難自由行動。根據香港政府的統計數據,香港僅有14%的街道符合無障礙標準,這表示港府在這個方面的努力並不足夠,需要更多的投資和行動。 其次,香港公共交通工具的設計並不符合殘疾人士的需要。例如,很多巴士和地鐵車廂都沒有設置升降機,讓輪椅使用者等殘疾人士很難使用。此外,香港的交通狀況也使得殘疾人士的乘車體驗更加困難,例如,巴士站點通常都很擁擠,很難找到有足夠空間的座位。根據一份由香港自閉症聯盟委託的調查顯示,約有三分之一的自閉症家庭會因為交通問題而感到困擾,這反映了香港政府在交通方面的問題。 第三,香港的建築物普遍沒有配備無障礙設施,這影響了殘疾人士的生活品質。例如,很多的商場和辦公室都沒有安裝升降機和斜坡,讓輪椅使用者等殘疾人士很難進出。根據《香港殘疾人士組織聯會》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香港有逾37萬名殘疾人士,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在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下,缺乏足夠的無障礙設施,對殘疾人士的生活和活動範圍造成了極大的限制。例如,對於行動不便的人士而言,沒有無障礙電梯或坡道,上下樓梯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大挑戰。這也使得許多殘疾人士無法享受香港提供的豐富文化和旅遊資源,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的社交活動。 香港政府在推行無障礙措施方面亦未盡力,有部分公司及機構亦未能提供適當的無障礙設施,令殘疾人士在工作上遇到很多困難;例如他們無法使用樓梯或者是遠離無障礙的公共交通工具,所以讓他們無法按時到達工作場所。據《明報》報導,不少殘疾人士在工作上遭受歧視,例如不得晉升或被裁員,這些都與缺乏無障礙設施有關。 香港政府亦未能提供足夠的政策支持,例如對於殘疾人士的就業、教育和醫療等方面,政府的支持程度遠遠不足。根據《香港01》的報導,政府在就業方面提供的輔助金額不足,而且申請過程繁複,使得殘疾人士難以獲得資源。另外,香港政府亦未能有效推行教育方面的支援,例如在學校提供適當的輔助、課程和訓練,令殘疾學生無法得到公平的學習機會。 最後筆者認為,香港的無障礙設施及政策對殘疾人士來說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政府應該制定更為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以保障殘疾人士的權益,例如增加無障礙設施和提供更多的輔助金。此外,社會大眾的意識和同理心也應該提高,不應對殘疾人士存有偏見和歧視。讓我們一起為香港的殘疾人士發聲,營造一個更友善、平等和包容的社會。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3-13 23:43香港奇案面面觀:大角咀弒親案最近的香港大埔龍尾村碎屍案掀起了香港和台灣民眾的大大關注,其殘忍程度可說是香港兇案史中數一數二。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帶來一宗曾經震驚全港的恐怖兇殺案,這便是在2013年開始浮上公眾面前的大角咀肢解父母案,這宗兇案更是最近上映的香港電影《正義迴廊》的案件內容原型。筆者想探討的不只是案件內容,而是這個案件所揭示出的對精神健康關注的重要性。 大角咀肢解父母案始於2013年,一對姓周兄弟通過Facebook開設專頁,希望透過社交網絡尋找失蹤的雙親。他們報稱父母於當年的3月2日向他們聲稱要前往中國遊玩兩天,卻於其後便失蹤無法聯繫。兩人於3月7日向警方報案。此失蹤案於3月14日登上《蘋果日報》,當中小兒子周凱亮更在《蘋果動新聞》中憂慮地說:「究竟去咗邊?可以做嘅我哋都做晒!」(究竟去了哪裏?能做的我們全都做了!) 而警方則指出父母沒有出境紀錄,兄弟更事後發現護照和存款均原封不動,只是回鄉證缺失。 事情峰迴路轉,最後在3月15日,警方在大角咀角祥街發現兩具碎屍,結果拘捕了兩名男子,其中便包括了剛接受《蘋果日報》訪問的小兒子周凱亮和他的好友謝臻麒,警方更於晚上在發現屍體的冰箱中尋獲兩位受害者的頭部。關注事件的網民們認為小兒子周凱亮在殘忍殺害雙親後的一切行為,其中包括向哥哥謊稱父母失蹤、設立Facebook專頁及平靜地在鏡頭前呼籲外界協助,整個過程令人不寒而慄。 筆者更希望著墨的,是周凱亮的精神健康狀態。在周凱亮被拘捕的消息公諸於世後,網民們找出他的各種社交媒體內容,並發覺他其實有不少精神問題的跡象。周凱亮曾經猛烈抨擊其父母的「填鴨式教育」令他對人生絕望,並曾指出「臨死前,一定拉多幾個我生前最憎恨的人落去陪我」。可以看出,周凱亮思想較為偏激,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問題。而作為局外人的我們更無法得知他的成長經歷及與家人的關係,儘管殺父弒母在傳統文化中大逆不道,但我們在不了解他的個人背景時,並不宜對他妄作判斷。 造成此等悲劇,我們對兇手的態度可能會認為他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變態,但是筆者認為,我們更應該從社會的角度探討精神健康的重要性。香港的公立精神科排期動輒兩三年,要不就要負擔高昂的私家醫療服務收費,對於一些重症患者根本是杯水車薪,不像台灣可以拿著健保卡隨時可掛號就醫。但如果當時周凱亮成功被診斷出其可能有的精神問題並獲得適當的治療,或許結局又有不同?筆者希望可以藉這個案件,喚醒讀者對精神健康的重視,或許就可以阻止一些悲劇發生。 作者》阿朵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3-11 00:17香港人的快樂程度作為一個生活在香港20多年的青年,近期來筆者常常思考自己和周圍人的快樂程度。究竟香港人的快樂程度如何呢?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香港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人們在這裡可以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這種經濟穩定同時也伴隨著高昂的生活壓力。所以大家是否會因為生活壓力而感到不快樂呢?根據一項2019年的研究,香港人的平均工時高達44.6小時,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不乏加班和通宵工作。此外,房地產價格也是香港人經常掛在心頭的問題,這使得許多人感到負擔沉重,難以達到自己的生活目標。人們都為著一個睡覺的地方而會感到壓力重重。 另外,快樂並不僅僅來自金錢,社交和家庭關係也同樣對快樂有著重要的影響。而生活在香港的大家面對社交和家庭關係是否會對快樂程度產生影響呢?根據一項2020年的報告,香港人平均每週與家人相聚時間只有8.5小時,加起來也沒有一天上班的時間多,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此外,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香港人經常因為工作和其他壓力而忽略了自己的社交生活。然而,令人高興的是,近年來香港的社交活動呈現上升趨勢,包括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士進行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動,這種交流和互動對於改善香港人的快樂程度有著重要的影響。 此外在近兩年變得越來越重要的就是政治環境,這也是影響快樂程度的另一個因素。筆者相信一個和諧的政治環境對於大家的心理健康和快樂程度也有重大的影響。根據一項2021年的報告,香港在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76位,低於台灣和新加坡等地。香港的政治環境持續動盪,社會不穩定,這使得香港人對未來感到不確定和不安。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香港人都感到不快樂。在這種困難的時期,香港人彼此扶持,為自己和他人的權利發聲,這種團結和抗爭精神同樣可以帶來幸福感。 最後,筆者注意到近年越來越多不同國籍的人也來到香港生活,表示香港也變成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而文化和娛樂活動同樣對快樂程度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一項2020年的報告,香港人參與文化活動的比例高達76%,顯示香港人對文化和娛樂的熱愛程度。此外,香港擁有豐富的美食文化和旅遊景點,讓人們可以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除此之外,香港還擁有豐富的娛樂選擇,包括電影、音樂、體育賽事和遊戲等,這些都能帶給人們歡樂和樂趣。 最後,筆者認為,香港人的快樂程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生活壓力、社交和家庭關係、政治環境以及文化和娛樂生活等,不能只用一個角度作評論。然而香港目前依然面對著種種困難和挑戰,但相信大家依然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和獅子山精神,在逆境下找到屬於自己一片快樂的天空。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3-09 18:10口罩脫不脫?最近台灣放寬執行已久的口罩令,就連校園中必須配戴口罩的規定亦終於放寬,實在使筆者大鬆一口氣。因口罩引起積累已久的下巴上的痘痘問題終於得以緩解,而配戴口罩生活所帶來的物理與精神規限亦可以解禁,實在令我喜不自勝。雖然筆者對口罩令解禁的觀感十分正面,但亦難以忽略在台北,大部分民眾仍然選擇長期配戴口罩,無論在路上還是校園,都只能看見民眾們的雙眼而非整個面容。 到底為什麼台灣人即使在解禁口罩令後,仍然鍥而不捨地每日戴口罩呢?筆者認為,這是台灣人出於對自己和他人健康的關注與責任感所驅使。在過去幾年的疫情中,除了新冠病毒以外,以往SARS和MERS等病毒亦曾引起台灣社會的注意,而民眾亦因為這些疫情危機而產生對傳染疾病的高度警覺性;台灣政府的新冠疫情防疫措施,亦進一步加強了民眾對疾病防控的危機意識,因此即使在放寬口罩令後,台灣社會仍然保持著這種疾病防控的風氣。 除此之外,佩戴口罩也是一種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亦對其他民眾健康的責任感的一種表現。除了防止自己染疫,戴口罩也在同時保護其他人免受自身傳染予他人疾病的可能性。總體而言,台灣社會戴口罩的行為是出於對自身和他人健康的關注和負責,以及對疾病傳播的警覺和防範。 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為什麼要脫口罩呢?筆者認為,如果一個地區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病例數量和傳播風險降低到一定水平,脫口罩並無不可,這也是台灣政府官方宣布放寬口罩使用要求的原因。脫口罩的好處在於可以增加呼吸的舒適度、方便交流、減輕口罩使用對環境和人體的負擔等。 但筆者認為,除了這些外在好處外,脫口罩最重要的一點是一種自我宣示,是要告訴自己:我的生活已經不再被持續數年的疫情所束縛,而是放下現有對疫情和染疫的恐懼,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恢復正常生活的心理預備。 新冠疫情已經籠罩著我們的生活3年多了,筆者有時也忘記幾年前正常的生活模式是如何。在疫情高峰期,我們常常要在家中隔離,不能外出,更不能與朋友、家人聚會,也無法正常上班上課,長時間的隔離和孤獨感對我們的社交和心理健康產生了極度巨大的影響。筆者認為,在疫情放緩的後疫情時代,我們要重新開始審視我們現在的生活模式,是否是一種我們想要的形式,或是這樣的生活仍然是我們對疫情的恐懼所塑造的一種折衷主義所產生的習慣?在我們作出「口罩脫不脫」這個決定前,必須對此作些思考。 作者》阿朵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3-07 14:31台灣開放香港自由行》在台港生獨家旅遊勝地介紹(下)上篇筆者與大家分享了大台北區好吃好玩的地區,在這篇筆者將會「南下」,繼續推薦更多在台港生來台三年覺得非常值得遊樂的好去處。但在此之前,筆者想為上篇做一個簡短的補充及在台灣逛街需要知道的一些小事。 因為筆者想起香港人在防疫政策開始後,突然多了一個登山的樂趣,所以如果各位登山愛好者來到台北也可以參考看看筆者的推薦。 在大台北地區,交通比較方便的登山路徑是陽明山國家公園那邊,有台北市的最高峰—七星山。七星山位於台灣北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轄區內,行政區為台北市北投區,海拔1,120公尺,是台北市第一高的山岳。七星山為一複式火山,地理上屬於大屯火山彙,峰項置有一等三角點,山頂視野寬闊,能將整個大台北地區一覽無遺。七星山比香港最高峰的大帽山(海拔957米)還要高。再加上七星山是複式火山的關係,岩石中會噴出硫磺,整個地段都霧濛濛,跟仙境一樣,是香港無法看到的美景—相信各位登山愛好者看到這裡肯定都蠢蠢欲動了。更詳細的登山內容已經有一位朋友幫大家整理好了,筆者就不重複,請大家稍移玉步去這裡看看香港女生初攻七星山和大屯山的紀錄吧! 台北市的最高峰—七星山。(圖:可樂貓提供) 在繼續南下之前呢,這邊先與大家補充一下大家來台灣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小困擾與提供一些小tips。 第一,大家來台灣一定會來這邊的便利商店嘛~這邊的便利商店叫「超商」,台灣四大超商有:全家(family mart),7-11,萊爾富,OK mart。如果問路人的話說「超商」就會聽得懂。那到超商購物,店員會問你「統編載具」「加購」「會員」「加熱嗎」等等等等的「專有名詞」,前三個基本上都說不用就好(統編有公司的話有用的,載具就是電子發票,加購就是櫃檯可以加購那些),最後一個就是熟食他幫你微波爐加熱的意思(順便講一下,台灣這邊也會講「幫你微波」,跟香港的「叮熱」意思一樣)。在櫃檯結帳的我們經歷過重重困難後,店員會給你一張發票,上面有QR code的那種。如果你有台灣朋友的話,就給他們吧—因為這些發票可以存留起來,兩個月後兌獎,有可能中獎的!少則200台幣,多則......哈哈!請你台灣環島啦。如果沒有台灣朋友,可以直接丟捐贈發票的箱子,積功德! 第二,說到台灣,肯定要喝手搖飲嘛!那現在來台灣喝手搖飲的話,建議自備杯子,可以減5元或以上喔! 在台灣許多店家消費,消費者買飲料自備環保杯可立省5元。(吳琍君攝) 第三,上面寫了「5元或以上」,但台灣人比較習慣把「以上」的意思直接包括「或」,所以當他們說「5元以上」的意思就是「5元或以上」。 第四,來台灣當然是吃吃吃!那去到美食店的櫃檯後,店員會問你「內用/外帶」,就是香港人的「堂食/拎走」的意思,大家不會再聽不懂了喔! 第五,台灣很多餐廳都是採取「自助式」的,就是餐具、紙巾等都自己去某個位置拿。 第六,台灣的「自助餐」是什麼呢?不是我們想像的buffet喔!是便宜的自己選菜便當店。有些店家是葷素不同價,也有些餐廳是按秤算錢,更多餐廳是...看阿姨的心情來算錢吧哈哈哈哈!所以小tips:跟阿姨溝通比較好態度的話有可能可以省一點錢唷! 第七,大家如果有打算要跨縣市旅遊,需要買到高鐵/台鐵/客運(大巴)票的話,建議先上網查台灣今年的連假行事曆。「連假」=連續放公共假期,有時候四天,有時候五天。台灣政府會調整上班和假期的日子,因為連續放假可以方便民眾出去遊玩。台灣連假的時候,熱門旅遊景點和交通都是非常恐怖的。如果你剛好在連假的時候來,絕對不可能當場買到高鐵/台鐵/客運(大巴)票,就算你提早一兩個禮拜也絕對買不到,所以如果你們的行程剛好撞到連假,一定要看清楚車票是什麼時候準時開賣,要跟台灣人去搶!我也會建議你們避開熱門的景點,不然就只是排隊而已......自駕遊的話也應該塞車沒了半天......最好就是直接避開連假來玩啦! 最後最後,這是筆者一開始來台灣最不習慣的地方—就是台灣的樓層是從「一樓」開始算的,所以台灣的「一樓」等於香港的「Ground Floor」,台灣的「二樓」等於香港的「一樓」。 說了那麼多,相信大家都能避免掉很多令人尷尬的情況了~那我們就繼續南下囉! 首先是台中,筆者非常推薦台中的火鍋店!台中的火鍋店真的非常非常有特色,個個都氣勢逼人,裝潢很豪華,很有氣派!紅紅通通、金光閃閃,都好像是什麼「大佬」開的店。店外有流水,店內有池塘,有雕像,有各種掛飾,感覺裡面可以當博物館了,直接在裡面參觀半天~但不得不說,味道是非常不錯的,而且菜品都用很精緻的碗碟和器皿裝著,裡面的肉片啊,蔬菜啊,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所以這些火鍋店裝潢和菜品的外觀都可以拿來打卡!!非常適合愛打卡的各位。 台中再下去一點是嘉義,嘉義的劉里長雞肉飯必吃!他們是用火雞肉,飯上還淋了特別的醬汁和雞油,超級香,一碗根本不夠啃!而且他們其他小菜的CP值也非常高,兩百多台幣基本上兩個人就吃很飽了,在台北完全無法;再加上他們店家非常誠實,筆者上次去吃,有一隻小蟲飛進我的菜裡面了,他們拿回去換,筆者看到他們不是只把蟲子拿走喔!他們是真的全部倒掉,重新做了一份,再另外送一份給我們!筆者好感動~大家去嘉義一定要試試看~ 筆者先介紹到這邊,以後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 在這邊也稍微跟大家做一個心理準備,其實台灣人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綠」和那麼「黃」,筆者的生活經驗裡,還是有遇到不少很紅,很崇拜中國和習近平執政的台灣本土人。所以如果各位香港人來到台灣遇到這些持相反意見的台灣人就......自己執生(隨機應變)啦!哈哈~通常筆者都不會怎麼理他們。 筆者的香港朋友們都準備開始來轟炸我了,期待在台灣見到大家! 作者》迷走於34E之間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