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29 14:00【台適生活】我和佛祖有個約會 ( 1 )以前一直都沒有宗教信仰,嚴格來說到現在還未有,但對宗教的興趣及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我爸媽都有宗教信仰,我媽聲稱自己信耶穌,但甚少去教會及讀聖經,她說教會太多功利的人,見她沒捐錢就對她冷眼,自己又不喜歡閱讀,於是她的信仰便是「有事才求神保佑」那種。我爸信道教,他相對虔誠,會定期到道場拜神,會花錢幫我們上燈。我年少曾大病一場,後來他帶我到道場,將我與祖師上契以求平安,自始小學有幾年我都要跟他回道場拜神。後來到我懂事以後,我都沒有再去過了,亦開始有一套自己對宗教的見解 – 當人自覺無能為力時借助的「外力」。當然有很多人是因為家庭因素而有宗教信仰,但在我看來許多人都是以宗教作為精神支撐,尤其遇到困難時,就拜神求神保平安,當時我會覺得,世界有幾十億人,個個都求神保佑,神保得多少個 ? 有時信了神亦會遇到大災大難,又會以「一切自有安排」合理化神不保佑的現實,因此我覺得信神不太理性,應該信自己,自己才是有能力主宰自己生命的人。 後來到我遇到困難,找方法解脫,朋友介紹我到一間身心靈的治療教室,做做瑜伽、學習禪修。好動的我第一次安靜的坐下來做瑜伽,還記得第一次嘗試深層放鬆,不消數刻我就睡著了,導師說這表示真的很累了。禪修堂的導師曾跟一行禪師修習逾十載,沒有出家的瘦長男人,在中大教書,受朋友邀請來這邊授課。他神態自若,總是帶著會心的愉悅,與當時的我成強烈反比。他教我們打坐的方法,以專注數呼氣次數來令心定下來,再邀請大家分享打坐時的感覺,不論同學們有什麼感覺,他總能以正面的角度回應,例如有人分心了,他就說注意到自己分心就是把心拉回來的開始。 沒上到多少堂,我就來到台灣。讀書生涯比以往輕鬆多了,對禪修依然十分感興趣,基於禪修來自佛教,又開始對佛教有興趣。另一個契機是,有段日子我鍾愛看 Youtube Channel 「好青年荼毒室」講哲學,有幾集講到佛教的「因緣」,顛覆了我對世事的理解。以前都相信世事都是靠個人努力而達到,但原來還有千千萬萬的因緣結合,加上自己的因素,才會令事物發生。這個說法比起個人努力影響結果更合理,因為總有些人再努力也未如理想。但這不表示個人不用努力,只是不用把得失看得太重,因為人能掌握的比我們想像的更少,如果看得清的話,人其實沒有什麼事能掌握。 自始對佛教越發感興趣,我加入了學校佛學社團,一來可聽佛偈,二來有免費飯盒。來授課的和尚來自一家台灣的大寺,他們資源豐富,在不同學校開佛學班以及派便當給上課的人,以便弘揚佛法普渡眾生,他們稱之為「結緣」。或許我並非「一般」的大學生,聽他們設計給大學生的課程都覺得很無聊,常講如何以佛法面對生活難題,例如不造口業廣結善緣、種惡因 ( 晚睡 ) 得惡果 ( 上課累 ) 云云,彷似初中上「共創成長路」活動會講的道理,哪有大學生會聽這種話 ? 依我所見,大多的參與者都是為了吃便當而出席,連社團指導老師招攬學生也會以「叫朋友們來吃便當」做招徠,分不清這是他們的策略還是誤判。Anyway,後來為了認真學禪修,我報了他們寺的免費禪修班。那時候武肺戒嚴時期已經結束,口罩令也取消了,但去寺院還是有一系列嚴格的防疫程序,連坐的時方也要舖一塊即棄布,對我來說是非常浪費,但對他們來說是保護住在佛寺的僧侶們的程序。( 待續 )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11-28 14:00【香港雜記】樂天熊仔餅樂天熊仔餅算是我小時候的最愛,印象中當時只要$4.5一盒。小學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要去補習班,午餐由補習班代購,但錢要自己當天付,所以當時爸媽會每天給我$20午餐錢。當時的午餐差不多就是$20左右,例如買粉麵配一道菜就$16、麥當勞兒童餐$15-20、吉野家牛肉飯$20,所以我要吃到熊仔餅的話,就要自己每天把剩下的零錢存起來買。偶爾補習班老師心情好,也會買一些零食來獎勵大家,如果她剛好買到熊仔餅,那天我就會特別認真、快速把功課做完,幻想老師會因此多給我幾塊熊仔餅。 以前父母很少買零食給我,一來我太胖(小學6年級140cm、60kg) ,二來沒營養。他們要買就會買起司粒給我,沒到很難吃,只是小時候特別愛吃甜的,於是每次吃熊仔餅我都珍而重之。正常人都把熊仔餅整塊放進嘴裡大啖,對於熊仔餅此等美食豈能如此「囫圇吞棗」?作為一個品嚐熊仔餅的專家,我首先會從熊頭兩邊的角吃起,細味餅乾的香脆,再一口把中間的朱古力餡吃掉…… 不!中間是精華中的精華,當然要分兩次吃,享受多一次滋味!先小嚐一口幼滑香濃的朱古力醬,閉上眼、深呼吸,把感官集中到味蕾與嗅覺,邊吃邊聞朱古力的香味。很多人不知道,味道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其實是嗅覺,小時候總覺得聞著食物吃比較好吃,長大後才發覺箇中原因。 我們聞到氣味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鼻腔,另一種則是從口腔和咽頭,也稱為鼻後通道。前者是我們日常所理解的「嗅覺」,後者主要是偵測口腔內的味道,透過鼻後通路可以聞到口腔內的食物氣味,再加上舌頭味蕾的感覺,形成豐富的食物味道。香港人常道,生病時「食龍肉都冇味」,就是因為鼻塞導致鼻後通道的感官失效,品嚐的味道也變得淡薄。這個邊聞邊吃的習慣我從小就有,很多朋友都笑說我很奇怪,我都笑笑回應習慣了,其實是笑他看不穿,到底誰才在真正的品嚐美食。 到中學時期,因為沒有再去補習班,一天三餐都要自理,父母給零用錢多了,加上自己放學有去做兼職,財富漸漸累積,足以對熊仔餅予取予求,可以一邊寫作業一邊狂吞數盒。如林夕在《紅玫瑰》所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只有得不到的才會珍惜,太容易得到的更顯廉價,曾經吃到如山珍海味般的美味,如今吃卻變成化學質感和一堆糖份,或許始終如一只有熊仔餅。 或許被我看中的零食亦非池中物,在我長大後它曾兩次爆紅。第一次在2013年,社交媒體突然出現一股「熊仔餅波」風潮,就是把一包熊仔餅用力搖30分鐘左右,就可以將熊仔餅搖成一顆大朱古力球。當時同學們都爭相仿效,每天小息都看到有人在班房裡用力搖,尤其男生們的笑意在桌底下特別開揚。我對於能搖出球這件事嘖嘖稱奇,吃了十多年都沒想過這種玩法,能夠一口吞下一包熊仔餅,對很多小孩來說可能是夢寐以求的事情。試想補習班老師說獎勵一顆朱古力,結果拿出一顆熊仔餅球,世界會多麼美妙! 去到2019年,熊仔餅又有另一次爆紅的機會,但對很多人來講並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因為是大家得知一個受重傷的男孩喜歡熊仔餅,於是一大堆人跑去買熊仔餅給他。熊仔餅除了帶給人歡樂,更治療了人們的心,造型可愛之餘,經過10多年也才漲了$2,實在是居家旅行、贈禮自用的首選 !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10-30 15:30【香港雜記】中學好朋友來了台灣兩年,中間都還沒回過香港。離開香港前,只找了幾個好朋友碰個面,其中一個來台灣玩了,闊別兩年終於再見。 這朋友是我的高中同學,整個中學時期我們都沒有很熟,但我們都很愛打籃球,也有加入學校球隊訓練。偶爾週末早上我們會在學校附近的籃球場不約而遇,一起練投籃。那時候的他打球以身體優勢為主,高個子、手長、速度快,在中學比賽中是吃香的球員。我體格非常普通,不高不矮、不快不慢,唯獨投籃比一般人準繩,於是我就立志學《男兒當入樽》裡的三井壽一樣,當球隊的射手。 那時候他已經是球隊的正選,我只是大後備,他卻很欣賞我的投球,說觀察到我的姿勢會跟身體調整才會那麼準繩,讓我受寵若驚。從來沒想過一個比我厲害的人也會欣賞我,而且要講出欣賞別人這件事,對還是青少年的我來說是很尷尬的。如是者,後來的週末我們都會有默契地早上去練球,也偶爾會相約到街場鬥球。有一次,我們到學校附近的球場,與同校師弟及他的校外朋友鬥球,結束後發現我放在背包的手機不翼而飛。當時在場只有4個人,不是師弟就是師弟朋友偷了,翌日朋友出動一群籃球隊員到師弟班房詢問手機下落,其中一人與師弟相熟,人格擔保他不會偷竊,師弟亦願意帶我們去他朋友學校向他問話。 當天放學,朋友帶著我和一群籃球隊員浩浩蕩蕩出發到疑犯學校門口「接放學」。疑犯放學見狀神色閃爍,我們表明來意後,帶他到附近麥當勞「講數」。過程他矢口否認偷手機一事,但又以「免得驚動父親」為由,願意賠償手機三份之二的價錢。我們分開商討,朋友認為他分明偷了手機並變賣兌現,現在只願把賣出價退還,但事實上我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偷手機,衡量下我們只能接受條件,叫做「有啲渣拿」,損蝕的部分只好當做買個教訓,提醒自己以後在球場要好好保管財物。 雖然這件事朋友幫我出頭很多,我亦非常感激他,但我們真正混熟卻是畢業後的事。當大家都出來工作以後,週末沒事就會相約一群中同(中學同學)出來劈酒打牌。我們就從以前只會相約到球場,變成到酒場、麻雀枱的好友。果然增進友誼需要更多糜爛的活動,有次他更帶我去香港地道桑拿浴室體驗,我本以為那些地方就像電影情節一樣,就是收費的澡堂和黑幫講數的地方,沒想到洗完澡還包全身按摩,還是真正的「由頭按到腳」。 那時候我們每人一間房,那女技師看來就30多歲,身材健碩穿短裙,我還心想她「夠哂力水」按我肌肉痠痛的部位,不錯!結果她按我上半身都馬馬虎虎,還一直用帶普通話口音的廣東話跟我閒聊。按著按著她開始越按越下面,差點就摸到不該摸的地方。我立馬叫停她,她卻很錯愕:「你不用打飛機嗎?」,我心想我只是想來洗澡,結果又按摩又打機的,難怪要收差不多一千元。我千叮萬囑要她正常按摩就好,她還驚訝著說:「你真係唔怕蝕底(你真是不怕吃虧)」。按完出去,朋友們都春風滿面地問我爽快不,我只能驚嘆著他們的口味如此獨到。 這個朋友住我家附近,他開始抽煙後便常常深夜找我到樓下抽堂聊天,聊工作、感情、未來的,這些男兒心事總在夜裡特別多,說好抽一根就走,到頭來抽到要再一盒。慶幸自己認識到一個能交心、玩樂,有麻煩時又願意出手相助的好友。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10-29 09:00【台適生活】 世上唯二用繁體字的地方有一次出遊,在酒店搭電梯時教台灣朋友如何用廣東話唸他們的名字。有個陌生人聽到我在說廣東話,便跟我們搭訕。作為在台灣生活一陣子的香港人,已很熟悉這種「你是香港人」式的搭訕主題。通常這種搭訕的起手式是確認身份:你們是香港人嗎;確定後肯定自己的猜測:這個口音一聽就知道喇;再來就是講他們去過香港的哪裡、吃過什麼好吃的,或任何他們知道關於香港的主題:我去過尖沙咀阿,那邊的大排檔「好好食阿(用廣東話講)」/我很喜歡周星馳、我會唱那首《海闊天空》。遇到前者我立馬用台語接上「對阿,這欸好甲阿」,後者就會用廣東話講句對白或唱一小段,現場就會充滿快活的氣氛。 今次遇到的搭訕跟以往完全不一樣。他是個中年男人,戴著鴨舌帽、穿有領 Polo T-shirt、身材微胖,是很典型的台灣叔叔樣子。他一開口就說:香港阿,跟台灣是唯二用繁體字的地方,所以我們的文化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已經忘記了我如何回覆他,應該是沒什麼內容,因為我們只搭上幾句,他很快就離開電梯了。當時我在想為何他會覺得用繁體字的地方文化就會相似,而不是說同樣語言的地方。通常講台港相似,最直觀可能是一些對普世價值的追求,但他強調是「繁體字的地方」,那又要想繁體字和與它相對的簡體字有什麼分別。作為一個普通文科的學生,文字並不是我的專長,以我在日常生活及媒體吸收到的資訊來說,簡體字比起繁體字最大差別就是少了一個中文字的靈魂。 最經典的例子應該是「愛」字,當它變簡體字就是「爱」,失去了心的爱還算愛嗎?還有「誠」信的「诚」,失去了言的「诚」還有誠嗎?這些都是在媒體上看過讓我印象深刻的說法,以前學習中文字,老師都會說中文的部首反映著字的類別、含義等,但他們都講最籠統的例子,如草花頭就代表是植物、企人邊就是跟人相關,很多其他部首都沒有解釋過,自然也不會由一個字的部首去聯想其含義。有一次跟朋友聊天,講到他最近研習佛學,講萬物皆因緣起,一切事物的出現都是由千千萬萬個因緣結合而成,讀到這裡他才感悟到,「緣」的絞絲邊原來是指緣份就像絲綢般互相交纏,這個說法讓我大開眼界,從來只有聽老師講英文字的字根來源是哪個古希臘文字,沒有聽說過一個中文字的設計也有那麼深奧的意涵。 我不確定大叔講的「文化相似」是指我們用繁體字令我們在用字表達上有更相似的方法,還是他單純覺得台港人有其他文化習俗相似的地方,但台港人之間確實有著一種連繫。香港的中小學教育很少會提到台灣這個地方,歷史、地理、常識課好像都很少出現,也有可能是我不專心,總之我對台灣的第一個印象是去自由行的好地方;第二印象就是從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生》中,看到台灣的風景、九份放天燈,加上浪漫的愛情故事,縱然對那邊的歷史文化一概不知曉,仍讓人對台灣充滿遐想。 親身去到台灣後,發現台灣人的溫情、有禮和善意,令人更願意往來此地。對我來說,與其說是文化相似,不如說是大家友好的互動、相處時氣氛和諧快樂,什麼歷史文化交流便油然而生。談不談得上是繁體字的功勞我則沒有頭緒,因為台灣有些繁體字香港人也看不懂,尤其是公文和台語漢字,但心理上看到繁體字的確會有種熟悉感,或許是讓香港人更容易靠近的因素之一。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10-28 10:00【台適生活】港式料理 – 咕嚕肉來到台灣以後很少下廚,一來外面買便當很便宜,比自己煮更便宜,二來買香港用的調味料也不容易。雖然台灣的超市比香港更大更多,例如有全聯、家樂福、Cosco,甚至普通的便利店也有販賣肉類、蔬菜和調味料,要煮飯的話其實是非常方便,但香港菜的調味料和配菜都比較難找。例如我在香港時,煮菜都會用李錦記蒸魚豉油、熊貓蠔油(不是真名,只是因為它的標誌是熊貓,我家才會這樣叫),還有甜梅菜、片糖等。曾經試過用台灣的醬油、梅菜、冰糖等取代,但味道就不夠「港」了,想煮出正港港菜還是要花些心思去採購。 暑假有一天,有群同學說要舉辦家宴,一人準備一兩道菜,我當仁不讓說要煮道港菜讓台灣朋友們嚐鮮嚐鮮。煞費思量後,決定要煮道高難度菜式:咕嚕肉。這道菜看似平平無奇,但準備功夫相當麻煩,更被稱為「廚房剋星」,在家裡絕對不會吃到。在我國中的時候,家政課老師有教過我們煮咕嚕肉,印象中家政老師做出的咕嚕肉是我人生中吃過最好的,到現在還未遇到更好。她的背景我已經忘記了,但我懷疑她是專門教家政、沒其他正課的老師,因為她的手藝實在太好,蘿蔔糕、肉粽、乾炒牛河、心太軟都是她的教學內容,現在回想那有國中老師會那麼用心教學生那麼複雜的菜式,如果我是兼任的我隨便教蒸肉餅、蒸水蛋,了不起教個蛋炒飯,可能學生就已經開始進入混亂了,她還要一個人看好我們20人做好菜,實在厲害。 以前香港電視台有個很深入民心的煮食節目叫「方太教煮餸(煮菜)」,她永遠都是以很「媽媽」樣子的形象出現:造型過的捲短髮、斯文的眼鏡和素色衣、廚房圍裙、嫺熟的動作,讓人覺得她就是家裡媽媽該有的樣子。我媽那時候的氣質跟她也有7分相似,剩下的3分不像,就是因為她不會煮飯。所以我上這些家政課特別專心,筆記抄好抄滿,好讓自己不步家人後塵。 煮咕嚕肉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如何炸肉炸得又脆又鮮嫩多汁,一個是甜酸汁的味道。前者確實需要練習才能炸得好,當時上家政課老師已經幫我們調好油溫,在教師桌集中幫我們炸,但老師還是有傳授一些技巧 — 分兩次炸,一次用中低溫把肉炸得接近全熟,在上汁前再用大火把表皮炸脆,並將多餘油份迫出。那麼中低火跟大火要怎麼分呢?老師教是用下油的氣泡量,有些氣泡就是中低火,超多氣泡就是大火,但終究還是要看經驗,多煮就知道。選肉方面,老師教我們買豬梅花,但網路上找食譜說豬五花也可以,我兩種都試過,我比較喜歡豬五花,因為肥肉更多;上的炸粉簡單的就生粉,複雜的話可以混不同根性的麵粉,我對炸粉沒有研究。 到醬汁方面,甜酸主要是以茄汁、片糖和醋來調,在香港有些菜譜會教用山楂餅來調,它是一種很甜的零食,通常去看中醫配中藥時會附送的。在台灣我找不到那種山楂餅,就用了菜市場買的那種厚片的山楂餅來煮,結果煮出來變成梅子口味的汁,才發現台灣山楂餅的山楂成份真的很多,香港那種主要甜味比較多,於是我就抽起山楂,只用其他的調。味道很看個人口味,覺得太甜就加點醋,反之亦然,調好就加個生粉勾芡,不加山楂其實味道也是可以,但顏色就沒有加山楂的那麼紅。 到最後階段,把肉塊再翻炸,拿起立馬放到汁鍋裏,加入青紅椒和菠蘿塊翻炒,就可以上盤出菜了。到這階段最重要是快,因為炸脆的肉塊拌上汁很快會軟掉,所以動作越快越好。而且要催促朋友們立馬吃,否則他們就會面面相覷先等大家熱烈完才開吃,煮食的前中後段都不容放鬆,否則一道好的料理就轉眼就變質了。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09-30 18:46【台適生活】 外國友人的 KTV 派對再有社交能量的人也有想宅在家的時間,今天就是我想要宅在家一整天的日子,但好死不死兩星期前答應了一個加拿大朋友出席他的生日 KTV 派對,晚上7點開始,沒有結束時間,看到就覺得累。但答應了別人的事又不想食言,只能發揮香港人「執生」的本領 : 「不好意思我晚上有事,晚一點到」,那就沒有食言又可以拖延一下宅在家享受的時光。 這個加拿大朋友是另一個朋友的飯局中認識的,他來台灣5個月修讀短期中文課程,聽說能力未算很好,但他卻會聽很多中文、台語和廣東話的歌,涉獵範圍之廣教人嘖嘖稱奇,由大眾如台灣樂團 - 茄子蛋的《浪子回頭》到小眾如香港樂團 - 南洋派對的《美之 Mee & Gee》他的會聽,他尤其喜歡香港女歌手 Serrini 的歌,還為了唱她的歌特意選了在台灣少數有新廣東話歌、位於新北的 KTV。 時間終於到來,迫不得已拖著慵懶嘅身軀出門,忐忑走到 308 號房門,再拖個 10 多秒,擺出比歪頭燦笑更燦爛的笑容,丹田蓄力,大喝一聲「喂 !!! Happy Birthday mate !」在場人士一齊起哄,房間內充滿著快活的氣氛。我向壽星寒暄幾句後,就坐到其他陌生人堆的中間,不是為了社交,只是因為我沒吃晚餐,而吃的在那個位置而已。我迅雷不及掩耳的拿到碗筷,夾了兩支雞翅一堆薯條,裝了杯梅子綠茶,再順勢把食物塞進口裡,試圖向準備向我出口的陌生人擺出防禦姿態。所謂食不言寢不語,我都塞了兩支雞翅,以我認識的台灣人都很會看別人眉角,應該看得出我正忙著吃飯不敢打擾我。 「Hey man I’m Alvin, what’s your name?」,WTF ? 居然卻殺出一個鬍子老外 ! 我趕緊把雞翅吐出,從潛意識中提取社交的本能反應,刺激嘴角肌肉提起、眼角緊隨著微笑摺出魚尾,進入欲罷不能的交談中。本以為又是自找麻煩的一夜,豈料到他的朋友們都相當有趣 - 澳洲人是來台灣當英文老師的,交了一個台灣男朋友 ; 有三個台灣,一個是做電子音樂的,一個曾經在香港航空公司工作,所以會一點廣東話 ; 一個做甜點的,還親自做了一堆點心來慶祝。另外還有釀啤酒的、做手錶的、做藝術的、做社工的,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範疇,原來是加拿大朋友在台灣短短幾個月內在台灣各處認識的人們,而且他們的社交能力都相當高強,完全沒有我製造話題的機會,對當晚的我來講是不幸中的大幸,認識到有趣的人們也算是心靈安慰。 吃飽以後我也加入咪高峰爭奪戰,偷偷插播了幾首廣東歌,唱了張國榮的《左右手》、王傑的《幾分傷心幾分痴》,中間再換中文版《一場遊戲一場夢》。加拿大朋友讚我唱歌好聽,叫我多唱幾首廣東歌給他,我點了一首Beyond的《長城》,他聽過第一段副歌後,立馬在第二段副歌跟我合唱,學習語言能力非常厲害。及後他唱了江蕙的《落雨聲》、鄭秀文的《眉飛色舞》等,其雄厚的聲線和熟練的台語中文實在技驚四座,沒想過加拿大人居然對港台歌曲如此熟悉。後來他才分享自己曾在加拿大的珍珠奶茶店工讀,店長經常放港台音樂,耳濡目染練成華語歌喉。問他為什麼會想來台灣學中文,他說他學了煮焦糖珍珠的上承秘方,來這邊來為了到處踢館,看看有哪家手搖店的珍珠煮得比他好,到目前為止還未找到,他是自我感覺良好還是名乎其實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09-30 18:31【台適生活】部落的「阿蓋」在南部一些部落裡,同志有個稱呼叫「阿蓋」,據原住民朋友說這字眼是有歧視成份的,但不知道是因為他跟他的同志朋友們太熟,還是從他口中說出來的意見沒有歧視成份,他都會直呼他幾個同志朋友「阿蓋」,而同志朋友們也會自如的回應他。當中有個比較老的男同志,他開口閉口都會牽涉到性相關的字句,甚至會直接問你的屌幾公分、裝勢坐上來搖個幾下,後來更發現他是村代表,自詡是彩虹村長,顛覆了我當初對部落男性觀念的想像。 在刻板印象中,原住民男性都是比教剛陽的。以我所知很多部落都是父系社會,男的負責去打獵做船抗敵,女的負責農務顧家。之前在學校讀過一堂課關於魯凱族文化的課,他們部落的建築物有很多不同的圖騰,有些是用來反映男性榮耀的,例如獵人(只有男性)要獵到5頭公山豬,才能配戴一朵百合花,也會在住家牆上畫他們擁有的百合花數量,通常一個男性最多只有5朵,但老師的村裡有個獵人之王,獵了快上百隻,野豬的獠牙掛滿他家三層樓外牆和車庫,於是族人們決定給他多一朵未開花的百合花以表彰他出類拔萃的地位 ; 百合花對女性來說也是榮耀,但是是貞潔的榮耀,男女的性別定型很明顯。 在我小時候,香港社會還是對同志有偏見的,例如影視作品常會用男同志當作搞笑情節,以裝娘娘腔去嘲諷性格較陰柔的男性 ; 女同志則比較少見,唯一印象是周星馳的《逃學威龍3龍過雞年》裡要殺周星星的程文程 ( 周海媚飾,好美 )。到近十年開始越來越接受同志,例如在2012年香港一個男子歌唱組合C Allstar 出版一首非常火紅、關於愛情的歌《天梯》,在 MV 裡就有男同志情侶的鏡頭,是我印象中第一次有那麼流行的情歌裡面會放同志情侶畫面。當然更早以前還有其他歌提到同志內容,例如何韻詩的《勞斯萊斯》、張國榮的《左右手》,只是 MV 畫面沒有同志情侶。《天梯》那個男角色的髮型很酷,剛好那時候青春期的我在學頭髮造型,總幻想著有一天有自信到可以頂那種像雞冠一樣的頭出門。 那麼在男性如此被要求要剛陽的部落,到底要怎樣出櫃呢?我不敢問,但那天有個跟朋友很熟的鄰居阿姨,分享了她以前被男同志偷內衣的經歷。她說在她小時候部落裡風氣都很保守,女生穿的內衣都很土味,於是她自己儲錢買了一套螢光色的內衣,覺得穿給自己看也很爽。她買了回家穿了一次後,洗乾淨曬在家外的曬衣場,結果隔天就不見。那時候她很生氣,敲了整條村的門去問螢光內衣的下落,結果最後發現村裡一個「阿蓋」穿著她的內衣,抬頭挺胸大遙大擺的在路口游走,還作狀模仿他那時候走路的騷姿,哄得在場的人捧腹大笑。笑完一杯下肚,話題又轉到其他事情,完全沒有怪責他的意思。 感覺部落的人們都比較大量,很多我理解成「罪行」的事如偷竊、非禮,在他們口中都可以變成一笑置之的茶餘飯後故事。又講到我的朋友小時候被彩虹村長的接放學,村長一定會對佢毛手毛腳,但朋友小時候反抗不了,找家人跟阿姨幫忙,他們又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後來朋友開發出「嘴遁」自救,每天說些屁話恥笑村長,內容當然係針對同志,但村長也不是省油的燈,結果兩個不打不相識,情男自禁 …… 開玩笑,總之到現在感情也好好,也維持著見面就會互相攻擊對方,好像我跟兄弟們的聊天方式。台灣前陣子在政圈和影視圈都有一堆 Me Too 事件炒到火紅火綠,在部落裡的這些故事可算是 Happy Ending 了。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09-30 07:30【台適生活】溪邊的孩子在花蓮的部落裡,人們生活都離不開溪邊,不是去打水、洗衣那種,而是去跟大家一齊耍樂。我問一個部落朋友平常無事會在這邊做什麼,她第一個反應就是去溪邊,只要跑到溪邊,就會遇到熟悉的鄰居,男女老幼、動靜皆宜。那天她在黃昏前帶我們去玩水,離遠已經聽到小孩們的吵雜聲,內心有股悸動,是跟小時候爬樓梯上公園時一樣的悸動,而那股悸動已經不知何年何月沒有再體會過,也沒有察覺到它的消失,習慣失去大概是長大的憑證。 水中的孩子們彷彿動物園的脫繩猴子般,互相追逐、到處攀爬、隨地翻滾、任意飛翔,當刻你想到或想不到的動作,他們都做出來了。小孩們看到我們一行陌生人,初時敬而遠之,後來朋友說他有帶我們去另一邊跳水,立馬對我們刮目相看,據說那邊是較年長的少年會帶小孩去練膽的地方,或許我們通過了某種試煉,順利成為合格的溪邊玩伴。 我們幾個分頭行動,有兩個爬到一塊大石上跳水、有個去了角落跟一個家庭聊天,我則拿出相機幫他們拍照。期間有個特別好動的小孩一直在我面前表演,跑步跳高翻筋斗之類,或是爬到高石上大叫,完全不怕跌倒受傷。我問他可不可以幫他拍張照,他興奮的跑到喜歡的位置拱橋,嘗試用頭倒立不果,還是以拱橋姿勢結束,然後又興奮的跑去水裡去 …… 小時候的我也是個「大無畏」的小孩,分別是我只能在公園、補習班般的人工地方裡活動,風險似乎相對低,其實亦不然。最嚴重那次,我在補習班翻筋斗扭傷脖子,導致小學半個學期都在醫院渡過。現在跑到大自然中,雖然逃離了人工地方,內心卻有種懼怕,懼怕自然不可掌握的事情,暗湧、礁石、朽木 …… 想到或想不到的都會懼怕。那次朋友帶我上峭壁跳水,他3分鐘爬到的我掙扎了15分鐘才到的高處,途中我不斷提出要回頭,朋友卻說那裡沒有退路,只能爬上來再跳下來。 已經無暇判斷孰真孰假,我只能專注在顫抖的四肢上,挪動身體往上,腦中的恐懼和慣性的風險評估使我問出更反智的問題 : 有沒有人試過從這裡摔下來 ? 「不會啦,是有一個試過摔下去,但多數都不會,只要你身體靠著石頭,就穩了 !」 WTF ! ! ? 聽完之後我的冷汗在身上流,眼淚在心裡流,好想哭大聲叫救命等直升機來救援,但提出要挑戰的始作俑者是我,現在真的是沒路可逃了。「屌那媽,頂硬上 ! ! ! 」,那應該是我這輩子暫時唯一一次帶著那麼貼切、真實而強烈的情感,吶喊出的一句話。 背負著個人及香港人的面子,我不能做東亞病夫 ! 那邊只有一雙腳能立足的地方,那瞬間,我彷彿站在世界最高點,我征服了山河、征服了恐懼,征服了自己 ! 我蓄力1分鐘多,從4樓高的峭壁上一躍而下,跳進蔚藍的極樂世界,那裡沒有時間、沒有重力、沒有情感,不知那邊才是回家的方向,身體是唯一的依靠,靠他引領我找到出口。 浮上來,我振臂高呼,大家在水面世界歡迎著我,朋友說還有一處7層樓高的峭壁,但這次先從簡單開始。被勝利沖昏頭腦的我叫囂著,作狀要他帶我到那邊繼續挑戰,實質色厲內荏心無餘力,接下來只能站到溪邊打水漂,打到隔日手也抬不起來。若是小學的我住這裡,送院的原因就不會是在補習班翻筋斗那麼無聊啦。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09-29 17:30【台適生活】村落裡的的柑仔店暑假時,有學校朋友帶我到他家 – 花蓮的部落遊玩,在花蓮火車站下車再轉接汽車20分鐘就到,算是離市區很近的地方。朋友他家裡是開柑仔店的,香港稱之為「士多」,取英文 Store 諧音。剛剛到埗朋友先帶我們到他鄰居開的民宿安頓,再帶我們到附近走走。那邊四處都是自然環境,高山、溪水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場所,哪棵樹有什麼果實好吃、哪個位置跳水最刺激 …… 朋友一邊走一邊分享著。對於來自都市的我很難想像,在與自然那麼親近的環境生活是多麼有趣,從前受父母影響,每次出遊只會關心有沒有防蚊液太陽油之類,心裡萌生對自然的抗拒,卻從未感恩過現在從有的一切都是來自於自然。 每天晚上都會到朋友家開的甘仔店吃飯閒聊。一開始只有朋友和他的家人們,所謂越夜越有機,附近的鄰居有空就會過來一齊坐,有高中同學、同學媽媽、學弟、教會長老 …… 來者一起看電視「打𧄌 ( 坐下打發時間 )」,聊一下今天的工作、村裡的八卦、以前發生過的事件…… 彷彿有無窮無盡的話題,要不是隔天要上班大概可以聊到天亮。 其中一個最多話講的是我朋友的青梅竹馬的媽媽,她聲線響亮清脆,講話字字珠璣且非常幽默,只要她開口肯定會哄得全場大笑,例如她會唸她女兒喝酒喝到爛醉,深夜回家時渾身酒氣,她半睡半醒之間聞到這股味道,還以為是過世的老公回來找她;又說我們其中一個朋友上次去她家玩喝醉,卻不小心睡錯了她女兒的床,因為他也是長髮,害阿姨差點認錯他是女兒,但卻因為「女兒」的腿太幼而疑惑,當場有兩人躺著也中槍。 剛踏進柑仔店有種非常親切的感覺,彷如回到小學校園旁屋村內的士多,也是小時候最喜歡逛的地方。因為小時候很貪吃,鍾愛買零食,士多就是我兒時天堂,五花八門的零食、飲料與小玩意,是我每天上學的最大動力。那時候母親沒有給我太多零用錢,一天包括午餐只有$25,通常補習班會統一代購,來來去去也是麥當勞、吉野家、粉麵或燒味,因為近。通常每天都會有剩$1-$5不等,那就是我的零食基金。那個年代$1已經有很多選擇 : 咪咪面1包、芋心綿花糖1排(20小粒)、啫哩糖2粒、香口膠2粒 ...... 總之有錢就肯定可以買到東西。 士多老闆沒有漫畫或電影中的親切,我遇過的多數是不茍言笑的長輩,但有事發生他們總會幫你一把。有一次在屋村附近跟朋友踩單車,朋友不慎炒車,雙膝跪地柒過一皮,血染腳上的白襪和波鞋。正在地上嚎哭之際,士多老闆路過相助,帶他到士多坐底消毒止血,再請我倆飲支玻璃樽維他奶,自此我和朋友都只去那家士多幫襯,直到小學畢業為止。有時放學要去補習,要通知家人,也可以到士多問老闆借電話,不用刻意光顧,感覺他們也不介意人們來借用東西,不時見附近店員來借廁所鎖匙、螺絲批之類的,總是一副來者不拒的樣子。 來到台灣,經常與朋友們吹捧便利店,意粉超好吃、飲料種類多、可以交各種費用 …… 唯獨少了一點的感情,店員總是穿著亮麗制服,說著同樣對白 : 有會員嗎、統編或載具 …… 下一位。當然也是有例外,例如有一次我帶朋友去趕高鐵,在全家領票時系統故障,一個店員趕緊處理,並說要親自載朋友趕上高鐵。結果還是沒有趕上,或許他更適合當柑仔店的頭家。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