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31 19:25【香港雜記】香港90年代的童年生活 (16) – 減肥篇(2)在母親的利誘下,初時也算有用,我平均每星期都會跟她去跑兩次,每次跑4圈,這樣就賺到$40塊。那時候我很喜歡一種遊戲卡牌 - 數碼暴龍卡,那時候一包7張的卡牌要$18塊,所以我跑一次就可以買一包卡牌,還剩$2可以買媽咪面吃。那時候那遊戲卡牌對小孩來講是一種榮耀的感覺,由其是抽到一些特別稀有的牌,我曾經因為抽到一張極稀有的閃卡而開心了一星期,又會因為跟其他小孩交換卡牌,感覺自己有賺而開心很久,甚至會偷母親的香水噴一些進放卡牌的盒子裡,讓卡牌都有陣陣香味,這種單純快樂的感覺,好像已經很多年都沒有經歷過了。 後來由於我的卡牌已經累積到一定數量,我對它的熱情也不復當初,自然而然就沒有太大動力去跑步賺錢。但我媽並沒有放棄,她開始買入一些可以在家運動用的器材,例如呼拉圈、跳繩、抱枕(可以吊起來當沙包打),以及跑步機等等。現在看來我們可以在家玩這些東西也是蠻神奇的,因為我家大小不到10坪,客廳範圍更是小,而且天花板上有一盞很炫玻璃吊燈,感覺現在是完全沒可能在那個空間跳繩;而玩呼拉圈也需要整理客廳一番,騰出空間才能舒服的扭,但我到現在還是不會扭呼拉圈,印象中小時候頂多也只能扭十幾下,因為香港運動課不太常扭呼拉圈,反而比較常滾呼拉圈,上課常常會比賽把呼拉圈滾遠。 以於那台跑步機,現在回想那時候的跑步機根本不是一台機器,我不知道是我媽不會插電還是貪便宜買了比較次等的,總之那台跑步機的運輸帶是不會動的,我必須超用力的在上面走踏,帶動運輸帶運轉,才勉強做到慢跑的效果。對小時候的我來講,在那台機上走就好像在泥濘中走路一樣掙扎,所以我都不太願意在上面跑。在機上還有另外一組腳踏,是可以踩在上面前後擺蕩的,我媽很喜歡一邊蕩著一邊看電視,感覺身體好像有在運動,由於這個運動比較舒服,完全不會流汗也不太需要用力,於是我也會跟著邊蕩邊看電視。即使再努力蕩也減不到肥肉,但母親只要看到我有在動的感覺,她就會覺得我是在運動,也是有在減肥,也是健康的表現。 這種滑坡式的聯想似乎很常出現在小時候父母對我的教育上。例如每次他們看到我打電動,就會說「你睇你淨係掛著打機,打到個心都創哂!(你看你都只顧著打電動,快打到走火入魔了)」。雖然我是真的很常打電動,但不表示我沒有努力盡其他責任,例如我在學校的成績也算在中前段、週末早上會在他們還未睡醒前打掃家,他們也不會在看到我做功課時強調我溫習溫到走火入魔。就是說他們會覺得我在特定行為就很可能會有特定的結果,例如打電動一定會沉迷、讀書一定會成績變好、身體在動就一定會減到肥,甚至是瘦一定是比較健康,於是有很多觀念都潛移默化到我身上,直到很多年後自己有能力再反思,才會發現自己不自覺的很常用這套邏輯去想不同的事情。例如在愛情方面,我總覺得自己只要照顧一個人的所需、逗對方開心、常常關心對方、了解對方每天發生什麼是,就是對對方好,是愛對方的表演,但我最近才發現原來每個人感受愛的方式也不一樣,當你以為自己為對方做好的事,卻自己滿足了自我的良好感覺,對對方來講似乎只是你想掌握對方的一種壓力。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03-31 17:30【香港雜記】香港90年代的童年生活 (15) – 減肥篇(1)筆者陌時候是個肉面橫生的小巨人,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經祖父母輩的悉心照顧。以前每逢週末我都會被帶到祖父母家,早上在樓下的茶樓飲茶,吃叉燒包、奶黃包、蘿蔔糕、蝦餃......等等 ; 中午吃大排檔,乾炒牛河、鳳爪排骨飯、油菜..... ; 黃昏前吃下午茶,豬排包、西多士、凍朱古力...... ; 晚上再吃婆婆親自煮的咕嚕肉、腐乳通菜牛肉、白切雞、墨魚煎餅...... 幾乎全天都是瘋狂吃喝。其二是我小時候很愛吃甜食,朱古力、薯片、汽水、快餐,糖份及熱量越高越喜歡。平時上課出門前,我總會問父親拿$20零用錢買零食,那時候$20已經夠買一個麥當勞的開心兒童餐($15),加兩包「媽咪面」($2)及一包「咪咪面」($1)兩款調味即食零食。有時早上會到超市買冰淇淋($4.5)當早餐,下午買一包薯片($5.5)當零食,課後再到遊樂園買棉花糖($10),現在回想也為自己以前驚人的食量感到害怕。而父親亦沒有要控制我的意思,他常說小孩子就是要夠胖,發育時期才會長高,因為儲備肥肉可以提供給發育使用,助長我成為小巨人。我媽初時亦抱著類似的態度,她會在我小時候買很多牛頭牌芝士粒給我當零食,她說當初想給我比較健康的增胖零食。內後來她漸漸了解到肥胖對身體的危害,便開始擔憂我的狀況,並開始鼓勵我去減肥。 我小時候唯一喜歡的運動是乒乓球,因為我就讀的小學有很多乒乓球桌,而校園內亦有豐富的乒乓球文化,每天小息時班各班的男生都一窩蜂衝到球場競技。學校同學都以「猜皇帝」模式輪流打球,即是做皇帝的人要接受挑戰者挑戰,如果挑戰者輸了一局就輪到下一個,而皇帝則要輸兩次才會倒台,勝出的挑戰者就登基為皇。當時人數最多會到約80人左右,就算學校有四張球桌,在15分鐘的小息中每人可能也只能打1-2局,只有球技好的人才有資格多打幾局。但由於小學生打乒乓球並不如比賽般激烈,通常連續打個半小時也不太會出汗,所以沒有太大的減肥效果。而我當時也很喜歡打電腦,很大程度是受我爸影響,因為在我未出生前,他就已經買了任天堂的紅白機、Playstation,在我有意識以來我己已經經常接觸電動,國小一年級已經可以靠著父親買的攻略書,獨自闖關《生化危機3》,所以我從小就沒有太多消耗熱量的時間。 於是我媽有一陣子身體力行,每週末都會帶我去公園,她就去跑步,我就去跟那邊的小孩玩。初時那邊有很多小孩會踢足球,所以我也跑去跟他們一齊踢,每次踢完都汗流浹背,減肥效果不俗,我媽也很滿意。有一次,有個踢足球的小孩生日,踢完球之後,好像有些教會的朋友們一齊送他一台數碼暴龍遊戲機,而我們好幾個小孩也有這遊戲機,於是就約好之後都帶遊戲機來對戰。結果以後來公園找他們,主要就是一齊玩遊戲,足球踢不到幾下就坐下來圍成一圈,我媽看到也無可奈可,畢竟小孩子想玩什麼也很難控制,於是她又想出利誘的方法,就是出錢鼓勵我去跟她跑步,只要繞著公園跑一個圈,她就會給我5塊錢,對那時候的我來講這金額已經非常夠用,但對笨重的我來講跑一個圈也是不容易。(續)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02-28 19:29【香港雜記】落「老蘭」(2)那天晚上,我跟朋友們從9點排隊排到11點,才成功踏入蘭桂坊的範圍,但距離我們能進去的酒吧,又是另外1小時的等待,因為萬聖節的人潮實在太多,幾乎每間酒吧的客戶都滿得要站在店門口喝酒。原本以為落老蘭是自由奔放、五光十色的活動,沒想到原來是考驗耐力的活動,包括排隊、人群的汗水及身體磨擦、數小時不能上廁所 …… 大概凌晨時份,我跟朋友們終於找到一家還有位子的 Pub,我們六人坐下點完酒的剎那,同座的三位女生便被旁邊的外國人邀請到舞池跳舞,三個女生朋友都不想去,但又不知如何拒絕,於是於在座談上擾攘了一輪,最終其中一個外國男士說如果不去就給他吻一下,話畢他就按著女生朋友的臉吻下去,女生朋友極力掙脫不果,最終被外國男生強吻了一下。雖然那女生看起來沒有大礙,但大家也很擔心之後會遇到更激進的情況,於是立即調了位置,男生們都坐靠外的位子,擋著前來騷擾的人。 在那家 Pub 喝完之後,我們轉場到另一家 Club,想要去舞池動一下。在進門口時,女生在前面很快就經過保安進去了,到男生們進入時,就被一個黑皮膚的強壯保安擋住了,說男生一位要收 $900,眼看女生已經跑進去,我們也只能硬著頭皮付錢走進去。那家店門口沒有寫只有男士收費,也把男女分兩條隊排,讓像們這種沒經驗的人只能在那瞬間掏出錢包,事後回想他們原來連排隊也有些巧思在裡面。進到 Club 裡面第一個反應是很熱!因為人實在太多,感覺有500人以上,而且大家都一齊在跳,空調完全不夠。然後我們很快就穿越人潮找到一個比較少人的角落跳舞。在角落的旁邊有好幾對打得火熱的男女,看得我們幾個男生異常興奮,還襯著音響和人群的吵雜聲為他們吶喊助威。另一邊的女生們開始討論著今晚到底誰會最先被「抄牌」,就是被別人問電話號碼的意思,大家都議論紛紛那個女生會比較有機會,當時沒有人會覺得有女生會向男生抄牌。 跳了大概30分鐘,大家都覺得又又累受不了,決定去上個廁所就離開。在我廁所的時候,有個男生在我後面跟著我上廁所,初時我不以為然,在我洗完手出去的瞬間,那個男的拍我手臂向我抄牌。我當下不知所措,轉身就快步走了,沒想到最早被抄牌的是我,只是結果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出去之後,我們找附近一家面店吃宵夜,那邊滿天神鬼,都是出來過萬聖節的人。在電影《喜愛夜蒲》裡,有一幕是男生教他另一個男生朋友,在蘭桂坊撩到女生準備風流快活前,要先帶她去吃個麵,主要不是因為餓,而是為了看清楚女生的臉,因為在夜店什麼都看不清楚,只要穿得辣就能吸引人,原來跳完舞吃個麵也充滿著心機。蘭桂芳除了酒吧和 Club,還有各式各樣的餐廳,有串燒、薄餅、拉麵、美式、西式、燒臘、茶餐廳...... 等等,價格也不算很貴,就算是中午時間去也可以吃到很多美味的料理。 吃完麵後,在蘭桂坊下的皇后大道中有個通宵小巴站,專門接蘭桂芳的客人到香港的中心地段旺角,再轉乘其他車回家。年輕時總嚮往體驗紙醉金迷的生活,去過蘭桂芳後才發現那邊的熱鬧、繁華只是其他人賦予它的特質,於我而言這只是一種空洞的享樂,長大後更享受與三五知己到清幽的酒吧小酌,比起轉瞬即逝的刺激來得有意義。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02-28 19:27【香港雜記】落「老蘭」(1)「去左 去右 將身體融入呢個節奏 無人會怕醜 喺飲醉之後 如果覺得熱即管解開鈕扣 動作開始有啲挑逗 腳步開始好似有啲飄浮 我大膽要求 妳對纖纖玉手 盡量喺我背後漫游 …… 」 《Wonderland》廿四味 Ft. 衛蘭,香港電影《喜愛夜蒲》主題曲 相信不會粵語的朋友也大概能理解這段歌詞,就是描述男女去夜店時的狀況,歌曲來自內容關於香港夜生活的香港電影《喜愛夜蒲》。「蒲」在廣東話的意思是去玩、找樂子,通常會講去特定地方「蒲」,例如「你今晚去邊到蒲阿 ?」、「我落旺角蒲」,而落蘭桂坊蒲是眾多蒲點之最。在我那個年代,落蘭桂坊可算是一個成人禮,18歲的時候,剛剛中學畢業,同學們亦剛剛上大學,便會互相約不同圈子的朋友出來蒲,其中蘭桂蘭、諾士佛臺等酒吧區便是必去之處。 想當年我在中學時總覺得啤酒苦澀難喝,要喝也只會喝一種叫jolly shandy的汽水酒,它只有0.6%酒精,小孩也可以在便利店中購買。在小學畢業的時候,同學們就會一同買jolly shandy來慶祝,以乾掉那0.6%的酒精作長大的儀式。到了中學畢業,就需要把飲料的難度更上一層樓,啤酒就變成一眾18歲成年人的挑戰項目。由於落老蘭酒品和消費價格實在太貴,學生們都是大時大節或有一大群朋友相約,才會落蘭桂坊,平常聚會喝酒的話,就會到公園、海旁等空曠而幽暗的地方,除了可以自行到價廉物美的「士多」買零食及酒品席地而坐,當你喝醉時亦有更大的活動空間,讓你證明自己還可以走直線,或是衝往海邊及公廁嘔吐。 還記得我第一次落老蘭是讀大學開學沒多久,因為剛剛上大學,所有同學像掉了繩子的狗狗,有活動、有朋友約就一定會出席,而且要把自己的時間表排得滿滿的,好像要告訴所有人「我生活很充實」,不論他/她是否覺得充實。在萬聖節前,朋友雀躍地告訴我他們要與大學一大群朋友落老蘭蒲,也叫我一起同行,我當然是「未出發,先興奮」,立即襯好當要穿的衣服,想像落舞池與女伴相擁跳舞的場景。到萬聖節當日,我跟住在同一區的朋友一同搭地鐵到中環,第一次踏足接近蘭桂坊的區域。香港人常說「落」老蘭,我還以為是由於地理位置要由上而下落去蘭桂坊,結果去到卻發現是完成相反,原來蘭桂坊是要往半山向上爬的。事後回想其實「落」某個地方這說法在香港很常見,儘管該地地勢並不是向下,但為何會用「落」這動詞呢 ? 這也是我未知的。 去到蘭桂坊旁的街口,連綿不斷的人龍映入眼簾,人群之多宛如新年在落馬洲口岸擠擁去中國過年的人潮,這麼看來,為了中式和西式節日而出來擠擁的人群數量的相近,或許能反映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程度,當然人群裡不少是外國人。等候入蘭桂坊的人潮形成長長隊伍,我們相約的朋友們比我們更早排隊,因此我們要分批進入,結果是我們整晚也沒有遇到,因為人實在太多,走到入蘭桂坊的小巷裡幾乎也要被別人擠著走,不難想像1993年的蘭桂坊人踩人事件是必然會出現。現在每當大時大節,蘭桂坊都會有警察來進行人流管制,防止人踩人悲劇再次出現。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02-28 19:25【香港雜記】 掉髮掉髮,越掉越發? (2)雖說光頭漸漸在香港社會上蔚為風潮,但正所謂「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 ( 整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如果能正常長頭髮,誰都不想長瘌痢頭,表示做的事並不是自己的真實意願,是一種很無奈的選擇 )」,在這句香港耳熟能長的俚語中仍可窺探出,社會價格普遍非常重視頭髮的存在。以我的理解,頭髮是現今社會上評價人的外觀的重要一環。女性因基因上的差異,比男性較少出現禿髮的煩惱,但在頭髮的造型上依然受到重重限制和標準框住,例如洗髮精廣告都會強調女性需要柔順、亮澤的長髮才算吸引 ; 男性側強調清爽、潔淨,而且要濃密,有另一俗語說 : 男性的兩大敵人就是大肚腩及禿頭,可見頭髮對男性外表的重要。 在我的國中時期,香港男同學們想要打扮,除了把褲管改窄、把襯衫的袖子捲起及買雙亮麗的皮鞋,髮型就是大家最著重的地方。當時大家幾乎都是留著一式一樣的斜瀏海,然後把頭頂的頭髮用髮泥弄高,類似當時火紅台灣男子團體飛輪海成員的造型,到現在還留著類似髮型的明星有林俊傑。當時幾乎每個會打扮的男生都會留這個髮型,有時造型更會炫得讓途人側目,導致學校後來宣佈禁止男同學上學時用髮泥造型。但生命自有出路,當學校禁止同學用「髮泥」,同學們開始用其他各式各樣的方式打扮,用風筒吹、白膠漿、定型噴霧,而最多人使用的是水,但由於水的持續力很低,大概20-30分鐘就會打回原形,於是一些男同學會每30分鐘上一次廁所,再把髮型弄回來,毅力可嘉。 在我上一輩的年代,M字額 ( M型禿 ) 幾乎不是他們的憂慮,因為通處都有M字額的男人,而我覺得最重要的當時的流行文化亦習慣有M字額的男性,例如古裝片裡的男性幾乎全都是以露額長髮的造型出現,時裝劇的男性亦會以髮泥、油頭把頭髮向後梳,M字的髮際線原形畢露亦無傷大雅。上一輩的年代還有一種叫「美人尖」的審美觀,就是在額頭中間的髮際線有一尖向下突出的部分,他們會認為這尖是一種美麗的象徵,尤其在古裝片可以看到女生幾乎都會有美人尖,天生沒有的亦會畫上去。而男性的M字額某程度上可以透過「美人尖」的概念緩和不安感,因為當髮際線從兩邊額角向上後移時,額中的頭髮就會形成一個類似「美人尖」的部分,他們可以把它理解成美觀的一部分,儘管那個尖比起正常的更大更後。 到近代開始流行一條直線的髮際線,加上醫療技術的增長,現今大多男明星的露額髮型都會配以整齊濃密的髮際線,甚至會為此而把天生的「美人尖」剃掉。由於這個改變,M字額開始變成一種被厭惡的現象,男性們開始會抗拒自己出現M字額,甚至會為此而開始焦慮,就像小弟一樣。但經過一輪反思,我還是認為審美這回事是非常流動的,我的M字額在近10、20年可能不是主流的俊俏,難保在30、40年後不是,與其花時間焦慮自然的身體變化,不如花時間增強自己的內涵,讓自信由心而發 !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02-28 19:22【香港雜記】 掉髮掉髮,越掉越發? (1)年輕的時候很少會擔心掉髮,甚至禿頭問題,除了是頭髮看起來就烏黑濃密,從前去剪髮店想請教髮型師造型的技巧時,他都會一邊把玩著我的頭髮,一邊羨慕的說 : 「你的髮質太好了,又柔又滑,可能要染燙一下破壞它,才能讓它比較容易造型。」。有說禿頭很大機會是遺傳問題,於是我從中學開始就會觀察我爸的髮線,看他到50歲多才開始有後移現象,於是自己也一直沒有太大擔心。在來台灣前一段時間,我開始掉很多頭髮,每次洗頭都會掉一大把頭髮,但外觀看起來還沒什麼問題,於是便不以為然。直到在台灣生活了一陣子,發現髮真的有明顯後移了,我開始害怕自己會慢慢掉髮,甚至變成光頭,於是便從網上尋找各種解決方案,包括多吃黑色食物、按壓穴位、不用洗髮精,初時感覺掉髮問題真的有改善,但一段時間後又會再掉,一直反覆,直到某個地步掉髮開始放緩,我也沒有再放太多心力去處理這個問題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想到要去問一些禿頭的、比較年長的朋友,看看他們的心路歷程,以至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面對禿頭這回事,後來還是因為覺得太尷尬了,倒不如自己尋找答案好了。於是我開始想,到底自己此甚至時候開始害怕禿頭 ? 為什麼禿頭那麼自然而然的事會是一件壞事 ? 我一開始想到的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看的一套香港漫畫《老夫子》的一套電影作品《山T老夫子》,其題材參考了1982年電影《ET外星人》的科幻元素(「山」字正是字母「E」逆時針旋轉90度的樣子)。電影的主角老夫子跟朋友大蕃薯到老趙老闆的遊樂場打工,由於老趙對員工非常刻薄,他們很討厭老趙。有次他們工作期間發現老趙向美女表白失敗,於是即興唱了一首「數白欖 ( 以特定節奏把短句唸唱,有點似饒舌 )」: 「正禿頭 似地球 你有頭 我有頭 你我嗰個係人頭 老細嗰個係光頭 真係笑大人個口 Hey~」 歌詞內容就是嘲諷老趙求愛失敗全因他頂著那個光頭。他們唱到一半被老趙發現,老趙反駁指光頭不是壞事,更是財富的象徵。這個片段對我印象深刻,一來他們唱的數白欖瑯瑯上口,內容簡淺易記,二來是唱歌的老夫子和大蕃薯也幾乎是光頭 ( 大蕃薯有3根頭髮、老夫子十多根 ) ,他們怎麼有臉嘲諷其他人光頭呢 ? 如果老趙說的話成立,老夫子和大蕃薯是不是該把他們那數根頭髮剃掉 ? 這是我小時候常常想的問題。 這電影在1983年上映,正直香港經濟的黃金時代,在民間的普遍概念中,只要常常用腦思考,就會掉越多頭髮。做生意的人被人覺得是靠腦袋「揾食」( 賺錢 ) ,於是他們也會用禿頭這個原本的劣勢,去反證這是他們努力付出得到的成果,把禿頭與財富掛勾,去補償他們外表的劣勢的失落。雖然現實中更多人是又光頭又窮,但這已經無阻人們改變對光頭的想像。在同一個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中亦出現一些改善光頭負面印象的影星,例如麥嘉,他是擅長拍攝喜劇的香港演員、導演和編劇,其光頭形象深入民心,有「光頭佬」、「光頭神探」之稱,他曾演多齣賣座電影,包括《追女仔》、《最佳拍檔》系列,其中追女仔更帶動整個追女電影風格潮流,他的搞笑、幽默形象為光頭帶來正面的形象。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01-31 18:58【香港雜記】香港90年代的童年生活 (14) – 籃球篇(4)香港街場籃球規矩是勝出的隊伍可以留在場上,繼續接受下一隊球隊的挑戰,初初打球的我跟朋友通常會在晚上7點到球場,就算打到10點也只是鬥了三、四場牛,其餘時間都在「冷板凳 ( 場邊給球員休息的座位,常常坐在後備席的球員會被眨稱為板凳球員 )」。除了因為我們太弱之外,那時候在我們學校那個球場也是人山人海的,黃金時期晚上在一個正規球場可以塞到70人以上,以半場3對3鬥牛來算,平均單邊球場就有11-12隊在輪候,假設一場鬥牛平均需要7分鐘,輸掉一場鬥牛就要等70多80分鐘才可以再打一場。所以那時候每當有機會下場,我們都會非常拼命的打,不斷的走動、衝刺、跳搶籃板,但其實這樣又會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身體太過繃緊,令到投球的手感變差,命中率下降,之後只能一直靠切入上籃的方式得分。由於進攻的套路變得單調,結果就很容易被看穿,以致更容易輸掉比賽 ; 相反,本身就在場上的勝出隊伍,他們已經打過一、兩場以上,有充足暖身和投球手感,以至跟隊友有一定的合拍度,跟下一隊比賽就變得更有優勢,除非他們連續打了太多場次體力不足,否則贏的隊伍是比挑戰隊伍更有優勢的。 隨著球技和體格的增長,我跟朋友們從「冷板凳 」常客,漸漸變成在球場上被挑戰的隊伍。有時跟比我們年輕的球友鬥牛,會發現原來打球的文化也有些世代差異,例如年輕的球友的犯規標準比我這一輩的更低。在我剛開始打球的時候,我們比較強調「身體對抗」,就是多利用身體去佔領空間,得到有利的空間就更容易得分或防守。有時候在球場上遇到來自中國的球友,那種用「身體對抗」的打球方式就更明顯,他們的馬步都非常穩健且有力量,尤其是在卡位搶籃板球的時候,他們的身體彷彿貶間變了一道銅牆鐵壁,我只能期待球會砸到框再彈到遠離籃底的地方 ; 在打擋拆戰術時 ( 一個切入時,隊友用身體把防守者阻擋住 ) ,他們也可以完美的把對方隔擋開,協助隊友清空切入路徑 ; 我在切入的時候會一隻手抱緊球,令一手去擋開對手的抄球,以上都是我那一輩習慣的打球對抗模式,也不太會因身體碰撞而叫犯規。 到跟一些年輕3-5年的球友打球時,就會發現他們打球的時候更強調「遠距射球」,也比較不習慣進行身體對抗,通常他們會更常在三分線附近的地方出手,避免在禁區裡對抗,而切入到禁區時,也會因輕微的身體碰撞而叫犯規。初時會叫一些老球友不知所措,甚至會因此引起衝突,後來大家好像也習慣新世代的鬥球文化,也慢慢變得不太身體對抗,也紛紛跑到外線射三分球。有時候在看NBA比賽或籃球討論區裡面,也會看到不同年代的球迷說,那一個年代的球賽比較好看,或是看籃球一代不如一代之類的。作為不青不老的中間世代的我,會覺得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特色,有些風格和人可能是因為再無法親眼看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過去也常常給人一種比較美好的感覺。在這些濾鏡下看,可能會覺得現代的東西比較沒有那麼可貴,畢竟它還在進行式,隨手可得,但再過個5-10年,可能現代的東西又會變得珍貴起來,所以沒必要去討論新舊世代的差異,就學會以當下的感覺去欣賞比賽就是了。(待續)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01-31 18:52【香港雜記】香港90年代的童年生活 (13) – 籃球篇(3)當時的我並未有刻意把自己代入《男子當入樽》(台灣名為《灌籃高手》)的那個角色,只是因為這套漫畫描述的籃球是那麼熱血,同時集技術、戰術及美感於一身,而開始對籃球感興趣,於是便開始會在課後約同學們到學校附近的球場打籃球。我那時候的籃球伙伴大多都住在附近而已,因此我們大多都在下課後先回家做功課、吃晚飯再出來打球,通常會從7點多打到球場關門時間10點。 最初開始打球的時候,在球場上看到的球友種類五花百門,首先是一群中年球友,他們會在一週固定某幾個晚上來,初時打球技術很爛,那群中年球友都很容易技術性擊倒我們 ; 但相對的我們的優勢是健力旺盛,通常打個3-4場,他們就會開始出現疲態,只要我們盡力把鬥球速度提高、勤勞的卡位搶籃板,偶爾還是可以打敗他們,那種滿足感是現在沒法再體會到的。在那群中年人當中,也有著不同的技能和性格,有一個讓人印象特別深刻,因為他常常會使用「天勾」的射球方式,這是個比較老派的技術,大概就是從籃板的兩側,使用單手從頭的某側把球舉起,然後配合彈跳和手腕把球「勾」入籃框。因為這個技術比起普通射球更難掌握,而且看起來有點滑稽,所以我們那時候都不太想學。但那個大叔的天勾可謂防不勝防,由於天勾可以把防守者的距離拉開,再用另一手和身體做掩護,每次出手我們只能祈求他射偏,但他總能在不可思議的角度把球勾進,讓同場的球友都嘖嘖稱奇。 然後跟他同隊的球員配置也是對當時的我們來講非常厲害,一個是一名身高1米8幾的消防員,他體格健壯、不太靈活,但站在籃底幾乎可以把8成的籃板球搶走,而且衝進來上籃時也是無人能擋,我們要麼讓開一條路給他上籃,要麼就被他撞飛 ; 最後一個是一名全能得分手,不論是3分球、切入、分球、上籃、假動作他都游刃有餘,只要球到他手,基本上就是等於拿2分或3分,最讓人討厭的是他每次得分後還會一臉嘲諷的樣子,或是一邊打球一邊跟場邊的朋友們聊天打屁,感覺沒有把我們放在眼內。我們站在他面前確實好比一個人型紙板,他一個假動作就可以把我們晃走,我們也只能默默忍受這些打擊,繼續勤加鍛鍊再把他們擊敗。 第二個是一名男性化打扮的女生,她體型不高,但技術不錯,聽她說她以前是有在打比賽的,每次在球場她都會把頭髮弄得很帥氣,左手都會戴著臂環,在那個年代大家會以TB (Tom Boy ) 來稱呼這類型的女生,且聽說她們在女校都很受歡迎。由於她的性別是女性,也只有她一個是女的,通常跟她對位的男生都不敢太貼身的防守她,進攻也不敢對她有太多衝撞,導致整場比賽感覺都很禮貌。有一次有個朋友防守的時候比較認真,卻不小心碰到她的私人部位,被其他同學恥笑了一陣子。但那個女生很願意跟我們交流,不管是同隊或是敵對時,她都會跟我們說在球場上該如何走位,或是鼓勵我們放膽出手,這是其他球友比較少做的,所以正在初學期的我內心都很尊敬她。(待續)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
2023-01-31 18:46【香港雜記】香港90年代的童年生活 (12) – 籃球篇(2)還記得那時候漫畫台播的廣告片段都在特寫《男子當入樽》(台灣名為《灌籃高手》)的搞笑鏡頭,都忘了它是一套籃球動畫,又因為我很喜歡搞笑類型的影片 ( 例如周星馳的 ) ,於是便被它吸引到,原因完全跟籃球沒有關係。故事開頭是講主角櫻木花道 – 身高近1米9、一頭紅髮、身驅健壯的小混混學生,從國一到國三連續被50個女生拒絕,上到高一心無可戀之際,遇上籃球痴女生赤木晴子。因為晴子的哥哥是該校的校隊隊長,而晴子很希望為他物色球員,協助其實現稱霸全國的夢想。由於晴子外貌甜美可人,櫻木對晴子可謂一見鍾意,立馬為了她洗心革面,從終日流連街頭和彈珠店的小混混,變成終日留守在籃球場訓練到深宵的籃球員。由於櫻木是個直腸直肚、沒什麼教養、沒打籃球經驗的人,於是在日常訓練、比賽和生活中,都會做出一些誇張又異於常人的驚人行為,有些時候是不堪入目的,例如一直把玩安西教練的肥肉、為對手亂改綽號、向對方球隊教練使出千年殺 (用手指攻擊屁眼 ) 等 ; 但有時候卻做出驚為天人的行動扭轉局勢,例如用驚人的彈跳力做隔人灌籃、用訓練一個月的跳投絕殺對手等,總是讓人出乎意料,不管是驚喜還是驚嚇,這就是他的魅力之處。 整套動畫裡其實有許多名球員角色,除了主角之外,另一個最受注目和歡迎的就是三分神射手,被同伴稱為「炎之男」的三井壽。三井的故事甚至比起主角更來得深刻貼地,他在國中時期已經是球技高超的明日之星,他曾帶領他的國中奪得神奈川縣大會的冠軍,並且獲得了決賽MVP。當時在決賽中,他的球隊一度在末節落後,正當他絕望之際,安西教練鼓勵他說 : 「現在放棄,比賽就結束了。」這句話使三井重拾決心,在最後數秒以投籃絕殺逆轉局勢,反敗為勝。後來三井將安西教練視為恩人,升入高中時拒絕了海南、陵南等名校的邀請,來到了有安西教練執教的湘北高中。後來他在一次比賽中受傷,休養期間勉強自己去練習而再度受傷,後來他撐著拐杖偷偷觀看湘北球隊比賽,看到自己的隊友兼競爭對手赤木在球場表現出色,內心嫉妒加上自身傷勢漫長的恢復週期,強烈的自尊心以及失去榮耀的落差感使得他悲傷的告別籃球場,自此之後自暴自棄,並淪為不良少年。 後來,櫻木及另一名同學宮城加入湘北球隊,三井發現球隊又多了球技出色的新血,決心要去找他們麻煩,結果卻反被櫻木、另一名新人流川打得滿地找牙,正當他將妒嫉心化為悲憤投射到球隊成員之際,昔日的恩師安西教練來到,三井的籃球回憶頓時直湧心頭,流著淚向教練說出經典台詞 : 「安西教練,我想打籃球 ! 」甚至有他專屬的歌曲《直到世界的盡頭》,每次翻看那場境或聽到那歌曲,都會不禁鼻酸一下。雖然他誤入歧途的原因讓有些人不解,但回想起自己高一大概15-16歲時,自尊心確實是非常脆弱,會因為尊嚴問題而做出現在看來非常愚蠢的事情,那麼對籃球因愛成恨亦可以理解。或許三井這個角色的固執、落魄、浪子回頭及自我救贖,比起主角的設定更貼近普遍人,大概每個人都經歷過某種固執及救贖的過程吧 ; 對於籃球迷來說,三井另一個迷人之處就是他永不放棄的精神、準繩的三分球以及優美的射姿,這些都是常人比較容易達到的,比起櫻木,三井是更具可實行性的目標人設。(待續)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