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28 17:10中日韓領袖峰會明年一月登場 三方FTA成交鋒焦點中日韓外長峰會日前落幕,預計中日韓領袖峰會也將很快登場,時間可能落在明年一月左右。學者認為,三方在領袖峰會交流討論的内容,將會以經濟為主,避開具有爭議性的政治問題,其中,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預料將會是峰會的交鋒重點。#請聽記者程寬厚的報導# 中日韓外長峰會 成功為三方領袖峰會鋪路 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及南韓外長朴振,26日在釜山舉行睽違4年3個月的中日韓三國外長峰會,會中3人一致同意加快推動舉行三國領袖會談的相關工作,並促進在安全、經貿及科技等領域的合作。 中日韓領袖峰會明年一月登場 自貿協定成重中之重 對此,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何思慎分析,依照過去慣例,中日韓外長峰會結束後,很快地領袖峰會就會舉行,因此他預判中日韓領袖峰會最快將在明年一月登場。 至於峰會將會交流討論什麼議題?何思慎認為,中日韓三國的目標應會鎖定在經濟上,尤其中日韓FTA自由貿易協定絕對會是重中之重。 何思慎說:『應該就在經濟,我想這個在區域經濟裡面,而且這個他們在疫後, 這個中國大陸經濟其實目前也遭受到很大的問題,然後日本的經濟事實上也不是很好,同時韓國也一樣,他們這個三方事實上,都面對著共同的疫後經濟復甦的問題,而且這三方面事實上,也同樣的面對著少子、高齡化的問題,所以其實他們有很多的共同問題 ,只不過是共同問題之下,他們彼此之間能夠有什麼樣的一種經濟合作的可能,那這當然需要未來三方面在這樣的一個對話裡面,當然他們這個對話本身還是以最終的這個目標來邁進,這個目標就是這個中日韓能夠形成一個高品質的一個自由貿易協定。』 歷時10年客觀環境改變 中日韓自貿談判露曙光 事實上,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自2013年啟動至今,歷時10年,共進行16輪的談判,但中日韓FTA談判仍面臨挑戰,日韓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三國的經濟狀況和國際形勢發生很大改變,中日韓FTA仍然難以達成實質性的進展。但由於現在中日韓三國的疫後經濟表現不佳,而且在美國的壓陣下,日韓實現雙邊和解,更讓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露出曙光,也對即將舉行的中日韓領袖峰會寄予厚望。 不過,何思慎強調,中日韓領袖峰會交流的議題,應該會避開具爭議性的政治議題,而著重在經濟上,希望為三方低迷的經濟,打一劑強心針。 中日韓三方因經濟結合 不影響美日韓軍事同盟 對於外界有分析指出,中日韓之所以能舉行峰會,是美國在背後下指導棋的結果。但何思慎卻不以為然,強調在政治軍事上,美日韓確實關係緊密,但從目前的經濟來看,中日韓卻呈現出彼此需要的態勢。因此他認為,中日韓在經濟上的合作交流,並不會影響美日韓軍事同盟的關係。 中俄朝結盟對抗美日韓同盟?!恐言之過早 然而,面對美日韓堅實的同盟關係,外傳中俄朝(北韓)也有意結盟,形成軍事集團的對抗。不過,何思慎卻認為,這根本言之過早。 他說:『美日韓是不是形成一個三角同盟,中俄朝會不會在未來走向一個三角同盟,我想目前為止,都是言之過早。只不過在北韓受到孤立的一個同時 ,以及中美的競爭讓中國戰略壓力漸漸升高,它跟俄國加強了這樣一個戰略協作,這個都是事實,不過我想我們也不用去做一個過快的判斷,認為在整個印太地區,已經形成了兩個三邊之間的軍事集團對抗,至少從目前看起來的話,中國跟美國的對話裡面看得出來,他們雙方都跟對方講明,就是說不希望形成這樣的一種集團式的對抗。』 中日韓關係春暖花開?待時間證明 何思慎說,中日韓領袖峰會明年登場時,雖然中方代表應該是中國總理李強,但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有訪韓計畫,中韓雙方也都已經達成默契,只差臨門一腳,何思慎認為,從現在開始到領袖峰會,三方關係的發展應該不致有其他數變,屆時會不會春暖花開,就只能讓時間證明。
-
2023-05-04 14:34中共對台宮廟滲透不演了!媽祖也成統戰道具隨著中國對台態度日趨強硬,兩岸宗教交流也逐漸變質。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古明君3日就在一場講座中,直指中國早在2016年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及2018年兩會期間,點名要發揮媽祖文化的積極作用,而其中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就是抵制台獨,推動祖國統一大業,不僅使得兩岸宗教交流蒙上滲透陰影,更讓媽祖成了中共的統戰道具。#記者程寬厚的報導# 中共對台宮廟統戰 媽祖文化成宣傳工具 就在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圓滿落幕之際,台灣宮廟是否遭中共滲透也成了討論話題。台灣黑熊學院3日舉行了「非關神明的戰爭:從台灣宮廟組織看中國(共)的紅色滲透」講座,邀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古明君,以「中共對台灣宮廟統戰工作的現況」為題進行演講。 對於中共看待宗教的態度,古明君說,早在1950年開始,中共就把宗教問題歸為中共中央統戰部負責,並將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列為主要目標,其中更把媽祖文化信仰當成國家宣傳工具。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古明君(程寬厚攝) 十三五規劃綱要點名媽祖 肩負抵制台獨完成統一政治任務 她觀察到,過去十年,台灣信仰團體積極參與中國的民間信仰復興,因此媽祖、關公等民間信仰,就被中共視為可以發展出對台灣進行文化統戰的模式,尤其媽姐文化更曾在2016年中共十三五規劃綱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被點名,應發揮積極作用,其後2018年的兩會期間,更明確指出媽祖文化應肩負「抵制台獨」,「推動祖國統一大業」的政治任務,根本毫不避諱將媽祖當成了對台統戰的道具。 古明君說:『相應這個十三五規劃,福建代表團在第十三屆的全國人大會裡面,就提了一個建議案,呼應國家的這個規劃,他要怎麼樣好好的建設這個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實踐祖國統一大業,這個媽祖文化可以怎麼樣來扮演這個重要的作用呢?他說建議要國家中共中央統戰部,然後國家國台辦,還有文化部門,以及省這一級,還有市這一級,也就是黨跟政府都要聯合起來,成立一個更大規模國家層級的一個部門,來推動媽祖文化,要做很多短中期的發展等等,不只是民間要做,媽祖廟要做,學校也要來做,海外各方面的資源都一起在做,要推動一些項目,目標就是要抵制台獨、推動祖國統一大業,從他們官方的角度來看,媽祖就是有一個重要的政治任務,可能可以促進祖國統一大業。』 媽祖信仰去宗教化 魚目混珠遂行統戰目標 古明君強調,中共把媽祖信仰進行去宗教化,轉向「文化化」,產生和媽祖信仰絕然不同的「媽祖文化」,然後能在信仰社群與國家議程的交織與互動中,成為被黨國收編的國家文化工具,讓它披著宗教外衣,實則就是在進行統戰政治任務。 古明君舉例說,像2009年首屆的海峽論壇以來就是如此,中共會選在同一時段合併舉行「媽祖文化活動週」,時間選在媽祖生辰,以此邀請台灣廟宇組織,以進香名義,帶團參與出席海峽論壇,達到外溢的政治目的。她說:『2009年以後進香的媽祖生日323,就納入海峽論壇的一部分,是海峽論壇裡面的一個重要活動,所以其實可能在台灣這邊,在招攬信眾說,我們一起去進香,說我們去那邊幫媽祖過生日…可是去到那邊其實是參加海峽論壇幫海峽論壇做業績,去年在疫情期間還在辦,你看這怎麼會是拜媽祖呢?這就是一個大型晚會呀,所以它就是在這個晚會,去邀請了一堆台灣的廟宇來。』 中共對台宗教工作新模式 在台協力者被吸收成中共直接入台節點? 然而,這種透過宗教交流的對台統戰工作,除了參與進香團進而操作成政治宣傳外,另外還包括了與台灣里長建立溝通管道,以及利用中國與台灣宮廟互動發展中共代理人。不過,古明君提醒,在疫情之後,2023年會是兩岸交流的大動員,中共對台的宗教工作也會有新做法,包括積極盤點在台宗教網路與人脈,建立直接影響,以及在台灣宗教團體掛牌,設置祖庭聯絡處,或甚至是在私校成立研究中心;但她認為,未來中共是否會直接吸收在台的協力者,成為直接受中共管控的入台節點,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 她說:『你會看到這幾年疫情之後,他有點積極的動員和盤點,以前那些跟我合作的人,現在是不是還叫得動,要他表態的話,他會不會做這件事情、所以宗教方面我們發現一些新的趨勢,比如說,很積極的盤點以前合作過的人,現在趕快來中國報復式進香,還有一種新的模式就是你到中國祖廟拜拜很困難,那我們在台灣建一個聯絡處好嗎?掛一個牌子就行了嘛,在台灣的某個廟或某個宗教團體掛一個牌子,或是到私校高等學校,辦私校現在都很困難,怕學校倒閉,那捐一筆錢,讓你做一個什麼研究中心,不好嗎?所以我們現在比較注意到是不是會有這種趨勢,以往透過很多的跨海峽關係,來認出誰是在地協力者,但是接下來,是不是會直接吸納這些在地協力者,變成是直接的入台的基地,這個大概是接下來我們會特別要關心的一個重點 。』 防宗教交流成破口 學者籲強化中國因素意識 古明君分析,兩岸處於不同的政治體制,因此對於宗教管理也各有不同,相對於中國對宗教的控制,台灣對宗教的自由開放,反而成了兩岸宗教交流中的弱勢。因此她建議,不論在宗教或其他一般領域,民眾都應該要提高「中國因素」的意識,清楚認識到其實中國的宗教背後,就是有中國政府的力量,會透過各種東西發揮其影響力,而且絕對不限於宗教領域。而唯有人人都有這樣認知,才不致於讓「宗教」成為台灣境外影響力的破口。
-
2023-11-23 15:54中國經濟脅迫式介選 恐嚇跑外資自食惡果台灣總統大選即將在明年一月登場,但中國方面已經動作頻頻,像是針對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查稅,以及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在在凸顯其影響台灣選舉的意圖。但學者分析,隨著中國經濟下滑,以及各國產業供應鏈的分散見到成效,中國這種經濟脅迫式的介選手段,未來不僅影響只會愈來愈小,而且恐怕還會嚇跑外資,最後傷到自己,自食惡果。#請聽記者程寬厚的報導# 台灣大選在即 中國經濟脅迫介選動作頻頻 『如果中共政權說,你不聽我的話,我會沒收你鴻海財產,我會說,Yes, please do it(是的,請便)。』 就在有意參選明年台灣總統大選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霸氣回答媒體提問後,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立刻在中國遭到了全面性的查稅。 不僅如此,原本4月12日就決定針對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展開貿易壁壘調查的中國商務部,卻在10月初改口,表示有鑑於案情複雜,決定調查期限延長3個月,至2024年1月12日,也就是台灣總統大選的前一天。而這種種跡象,看在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的眼中,根本就是想透過經濟手段,介入台灣大選,達到其政治目的。 蔡明芳說:『那為什麼不是經濟目的呢?因為你既然會在今年3、4月的時候,就說台灣可能有貿易壁壘的問題,你要調查,你手上應該有看到一些貿易的實際的案例,說確實有這樣的現象,你怎麼會調查了半年以後,最後又宣佈說,現在可能沒有,現在這個問題非常複雜,我要再延後,所以就會讓人家有這種你是不是要介入選舉的一個疑慮。』 供應鏈分散致中國市場榮景不再 經濟脅迫難有力道 而不論是對富士康查稅,或是針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蔡明芳認為,這些都是所謂的經濟脅迫,也是中共慣用的手段。雖然過去確實可能讓中共嚐到甜頭,但他觀察,隨著各國產業供應鏈移轉分散,見到成效,再加上中國經濟下滑,內外銷都不見起色的狀況下,中國這種經濟脅迫手段的影響,未來恐怕只會愈來愈小,甚至毫無作用。 他說:『因為台灣在這幾年,在過去還有很多人說台灣對中國的一個出口的絕對金額在提高,可是事實上,台灣對於中國的出口金額雖然在提高,但是台灣出口到中國的佔比是在下降的,換句話說,台灣出口到其他國家的金額又更高,那才有可能佔比下降嘛,所以我覺得就整體而言,台灣在這一塊是不用那麼擔心,這跟過去台灣或者是全世界,大家都只看到中國的市場是不一樣的,現在大家看的不是只有中國的市場,甚至已經不把中國看成一個市場了。』 對企業埋坑設陷阱 恐嚇跑外資自食惡果 至於對富士康查稅的行動,蔡明芳說,企業依規定繳稅絕對是應該的,但怕就怕,中共在企業營運的整個過程中,埋下了坑,也就是透過這種養、套、殺的手段,掌握企業把柄,進行威脅。他強調,這種手段根本只會傷害企業對中國的信任,嚇跑外資,最終只會讓目前急欲招商引資的中國自食惡果。 蔡明芳說:『你這樣的做法,也會使得廠商對中國更不信任,你為什麼過去二、三十年都不對我查,在今年要開始對我查,為什麼?所以就會使得中國對於這個廠商的吸引力降低,那也跟中國提出要吸引外資的幾點意見,其實也背道而馳,他們一直說要營造一個讓外資可以好好經營的環境,但是基本上,查稅這件事情,你過去不講,現在才講,就不是在營造好的經營環境,就是在傷害外資對你的信任。』 中國經濟脅迫手段遭各國聲討 歐盟推反經濟脅迫新法 的確,不僅中國國內市場找不到外資,就連國外出口的市場,也可能因此發生變化。蔡明芳進一步分析,中國過去挾著市場的優勢,對任何政治主張不同的國家,都進行這種經濟脅迫的手段,但這已經引發各國的不滿和聲討,包括歐盟及G7廣島峰會都已對此進行討論,甚至做了「反經濟脅迫」的相關立法。 他說:『這個其實就是從立陶宛,它採取所謂的經濟脅迫開始,引發歐盟他在最近今年就有新的立法,針對這個經濟安全的一個部分,其實中間有一塊就是針對經濟脅迫在討論,今年G7在日本舉行的廣島峰會,他們也都已經開始在重視經濟脅迫這一塊。』 經濟脅迫讓外界看破中國手腳 大撒幣後只換來國際罵名 從對台契作虱目魚到購買台灣水果,從對台商查稅再到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中國對台灣的經濟脅迫始終沒有鬆手。但蔡明芳強調,無論中國想藉由經濟手段達成什麼樣的政治目的,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中國每每在大撒幣後,換來國際罵名,最後反被外界看破手腳,愈來愈認識中國的本質,根本得不償失。
-
2023-11-24 17:19許志永、丁家喜二審被駁回 法院審判遭批比衛生紙不如中國法律學者、人權捍衛者許志永以及人權律師丁家喜,今年 4 月因顛覆國家政權罪分別被判刑14 及 12 年,二人提出上訴,案件24日二審宣判,上訴均遭駁回,維持原判, 接下來兩人將會轉送監獄服刑。對此,丁家喜的太太羅勝春痛批法院二審,從頭到尾都未依法開庭,就直接宣判,甚至連判決書都要律師簽保密協定,不能交給家屬,整個審判過程根本荒唐透頂,無法無天,讓最後的判決如同一紙空文,連廁所的衛生紙都不如。#記者程寬厚的報導# 許志永、丁家喜無罪上訴 二審遭法院駁回維持原判 許志永和丁家喜曾推動「新公民運動」,鼓勵中國人行使憲法上保障的言論自由等權利。他們於 2019 年在廈門組織了一個維權人士的聚會後被拘留,卻直到今年4月才被法院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長達10年以上的重刑,兩人不服隨即上訴,法院在七個多月後才宣判,兩人上訴遭到駁回,維持原判。 二審未依法開庭遭批 拒給家屬判決書惹議 對此,人在歐洲的丁家喜妻子羅勝春在得知消息後,徹夜未眠,氣憤難平,她痛批法院的二審根本荒唐透頂,不僅對一審提出無罪上訴的案件,未依法開庭進行二審的審理,甚至還要求律師簽保密協定,不能將判決書交給家屬,不僅如此,羅勝春甚至連一審的判決書,至今都還沒有拿到,簡直荒謬至極。 羅勝春說,『他讓律師簽保密協議,我都不知道怎麼跟你解釋,他們就是不給家屬判決書,你明白嗎?他本來這個判決書是應該直接給家屬的。他現在交給律師說,你們不許給任何人,不許給家屬,不許給媒體,就這樣!就是強盜到這種地步,哪個國家荒謬到連個文件都不能給家屬的,依照法律,所有的人都有權得到判決書,我到現在一審的判決書也沒拿到。』 法院百般刁難 律師會見權遭任意剝奪 除了沒有公開的審理過程,就連律師在協助許志永和丁家喜的過程中,也會被百般刁難,甚至被任意剝奪律師會見權,即使律師與高院法官通電話堅持要求會見,法官口頭答覆去請示,讓律師等候通知。但之後就無法撥通法官電話了,律師只好繼續與看守所交涉,最後仍無結果。 羅勝春說:『他們經常剝奪律師會見權,就是說,他們不想控制的時候,律師就能會見面,然後他們想剝奪的時候,就任意剝奪,他們經常不讓律師會見,他們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就是說,號稱是能會見,但是他們可以找各種理由,你這已經是N多次被阻止會見了,我已經不知道是多少次了。』 宣判日律師進法院遭拒引衝突 並不得與被告交談 但最令律師和羅勝春氣憤的是,儘管已經到了宣判的日子,就連律師要進入法院都會被法警阻攔而起衝突,而且連在庭上都被要求不得與丁家喜及許志永說話,就算只是一句珍重,也會被法警推走。 許丁兩人將移監服刑 羅勝春籲國際持續關注 而在二審判決後,許志永和丁家喜將會被移監服刑,至於何時移監?以及移監至何處?目前都還不知道!不過,羅勝春強調,她會密切注意許志永和丁家喜的監獄生活,除了希望避免他們兩人在獄中被虐待外,更希望國際能持續關注兩人在獄中的情況。 她說:『下一步就是關注監獄對他們是不是繼續虐待,他們已經在這裡看守所被虐待了四年了,將近四年,差一個月就四年了,他們沒有紙和筆,沒有書和報,沒有足夠的放風時間,沒有足夠的食物,沒有有營養的補充品,沒有基本的衛生保障,沒有疾病檢驗,也沒有身體的基本保障,給他們吃的藥,不知道吃的是什麼藥,反正我就覺得這個就已經虐待了四年了,下一步我要做的事就是讓國際社會關注丁家喜和許志勇,他們在監獄的情況。』 許丁獲歐洲人權獎 羅勝春嘆中國文明倒退 而談到國際關注,就在許志永和丁家喜二審宣判這天,歐洲律師協會委員會特別頒發了本年度的人權獎,給目前仍被關押的中港人權律師鄒幸彤丶許志永及丁家喜等三人,以表彰他們長期致力於捍衛人權和法治的勇氣丶決心丶承諾,以及出色的表現和犧牲。而目前人正在歐洲,將為先生丁家喜領獎致辭的羅勝春,就有很大的感觸。 她說:『人家展示的是一種民主和文明,在我們國家就是野蠻和暴力,你仔細看看,就是說中國有優秀的律師,有像許志永、丁家喜這樣優秀的人才就是被一群野蠻的流氓,關在了監獄,而且他們把中國整個被拉向野蠻和倒退、與歐洲的文明越行越遠。』 在不尊重法治及程序正義前提下 判決比廁所衛生紙還不如 目前積極投入人權工作的羅勝春強調,她最想傳遞的一個信息就是,現在的政權是由一個無法無天的人在把控,所以導致底下的人,也這樣無法無天,因為他們不尊重任何的法律章法,所以她對他們的審判結果,根本絲毫不感興趣,因為在沒有法治的前提之下,在沒有任何程序正義和對法律的尊重之下,這樣的判決只是一紙空文,連廁所的衛生紙都不如。
-
2023-11-22 16:10菲版南海行為準則劍指中國!台灣應積極爭取參與中菲南海衝突不斷,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日前對外表示,有鑑於東協與中國之間的「南海行為準則(COC)」談判進展緩慢,菲律賓已經接洽越南和馬來西亞,將另起爐灶,推出菲律賓版的南海行為準則。學者認為,菲國的放話將帶給中國壓力,中國外長王毅應該會很緊張,但也提醒台灣政府應趁此機會,積極爭取參與菲版南海行為準則的制定,才能維護南海主權,避免被邊緣化。#請聽記者程寬厚的報導 涉及東協多國 南海行為準則協商牛步化 中菲南海衝突不斷,儘管雙方衝突都被管控在灰色地帶,並未升級至軍事衝突,但已讓外界憂心南海隨時可能因此成為引爆戰爭的火藥庫。事實上,為了避免南海的衝突,中國和東協十國早在20多年前,就已進行南海行為準則的協商,但因涉及國家眾多,談判進度緩慢,直至今年才進入三讀程序。 3年内完成南海行為準則協商 學者不看好 在今年七月在中國-東協10+1外長會議上,各方終於就加速「南海行為準則」談判方針取得共識,要在3年內、2026年秋天前,敲定延宕已久的互不侵犯條約,以防止南海領土爭端演變成重大武裝衝突。不過,長期研究南海問題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與戰略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亮智卻不看好。 他說:『你看從去年的俄烏戰爭以來,整個美國所領導的這個民主國家抗中聯盟,對中國施壓的程度是越來越加大的,美國其實也意識到東協、東南亞與南海的重要性,當然包括其他南太地區的台灣問題,所以比起2021年之前、2020年之前的整個國際局勢,我覺得目前對北京來講是更為艱困的,所以我認為,他要在未來的3年要推動 (南海行為準則立法)的挑戰,恐怕會更高。』 遠水救不了近火 菲國放話力推菲版南海行為準則 眼看著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根本遠水救不了近火,再加上近一年,中菲在南海衝突不斷升温,親美的菲國總統小馬可仕,即使日前在APEC峰會上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晤,也談及南海議題,但似乎並無法減緩中菲在南海的衝突,於是小馬可仕終於忍不住放話了,強調菲律賓已經接洽越南和馬來西亞,將另起爐灶推出菲律賓版的南海行為準則。 陳亮智說:『菲律賓版會是怎麼樣的呢?是標準的國際公海水域這樣一個基礎的版本,那當然這個這樣子的版本是比較符合目前世界國際秩序的一個潮流,目前媒體披露最主要是馬來西亞跟越南,那其他好比說新加坡、汶萊、印尼會不會加入?我覺得這可能也是菲律賓,甚至於美國背後會努力的,最終可能就是會形成兩個版本,但是因為前面中國那個版本遲遲沒有辦法落實,加上中國近來的戰狼以及國際社會對他的這個反制 ,所以也許可能菲律賓版的會先通過,會先成立也不一定。』 東協採共識決 菲版南海行為準則過關不易 不過,陳亮智也強調,東協十國基本上是採取共識決,因此菲版的南海行為準則光是想過這一關,恐怕就沒那麼容易,而且東協還有十加一和十加三會議,到時候絕對吵翻天,就算即使真的過關了,陳亮智也預期,中國絕對不會接受,不予承認,之後一定會向各個國家施壓,希望還是回到中國過去這十幾年來所發起主導的中國版南海行為準則進行討論,搞不好最後又回到原點。 他說:『中國他也可以說我不承認你們所定的這個,但是中國還是一樣持續地在南海進行他事實上的這些行為主權的宣示,然後管轄權的落實,我要進入你的專屬經濟海域,我就進入,我要阻止你補給,我就阻止你,你進入我的十二海裡水域航行自由任務,我就給你驅逐。』 維護主權避免邊緣化 台灣應參與菲版南海行為準則制定 但無論如何,陳亮智也提醒台灣政府應趁此機會,積極爭取參與菲版南海行為準則的制定,才不致被邊緣化。 他說:『我覺得國安會、總統府、外交部還有駐菲代表處要思考到這個問題,我們可能沒有辦法真的出席菲律賓版COC的討論,但要爭取作為觀察員,然後再討論到臺灣的船隻在這個水域,或者是太平島的這個case的時候,你們怎麼跟臺灣的船隻互動,臺灣怎麼跟你們互動,應該理論上,實際上也應該是把臺灣視為是跟越南,跟馬來西亞一樣的處理的態度。』 對於爭取參與,陳亮智強調,主要是台灣有領土在南海,也有船隻在南海活動,因此我們希望爭取的是國與國相互尊重、平等互動,互不侵犯的原則相互對待,這才能維護台灣在南海的主權。
-
2023-11-21 17:49中國為何積極對中東爭端表態?阿拉伯與伊斯蘭國家外長聯合代表團20日至21日一連兩天訪問中國,討論議題包括了國際社會關注的以巴衝突。但學者認為,中國在以巴問題上能扮演的角色相當有限,而之所以如此積極表態,除了是看準風向,站在政治正確的位置上外,更希望藉此轉移來自太平洋其他的國際壓力。#記者程寬厚的報導# 中國中東峰會北京舉行 中國取代美國中東勢力? 沙烏地阿拉伯等四個阿拉伯與伊斯蘭國家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外長20日訪中,包括了伊斯蘭合作組織秘書長塔哈也隨行其中,就是希望北京能協助處理以巴衝突。而媒體不僅稱此次會議為「中國中東高峰會」,更分析這是北京想藉此填補美國遺留的權力真空,加強其國際角色的做為。不過,學者卻有不同看法。 中國影響中東靠經濟 軍事能力難以取代美國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侍建宇就分析,事實上,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其實一直都在,尤其像對這些海灣國家的影響力更是如此,他們不僅是美國的盟國,更在軍事上非常依賴美國,而美國甚至在以巴衝突前,還要促成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和解。侍建宇認為,儘管中國對中東在經濟上有些影響力,但在軍事上完全沒有代替美國的空間。 侍建宇說:『軍事的依賴,應該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也不可能取代美國在這個地方扮演的角色,美國還想要積極的促進一些事情,只是因為被以色列跟哈馬斯的衝突給暫時的打破了,那將來會怎麼樣發展?要看這場戰爭最後是怎麼樣的一個結局。』 不斷針對以巴衝突表態 中國其實另有所圖 不過,如果將時間要推回到今年年初,在中國的穿針引線和見證下,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恢復邦交,這也難怪外界會認為,這是中國在中東發揮影響力的結果。不僅如此,如果細心觀察,在以巴衝突發生後,身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中國,更是主動多次表態,支持用兩國方案,解決以巴問題,即便到今天,仍在北京舉行這場「中國中東峰會」。侍建宇認為,其實中國是另有所圖,就是希望藉由以巴衝突,轉移來自太平洋的國際壓力。 他說:『中國在中東影響力其實並沒有擴大,他只是想要藉由中東的這個區域的國際政治一直以來的緊張關係,然在裡面稍微插手一下,以降低他在東邊,來自太平洋、來自四方聯盟、還有來自於這個Aukus的壓力,讓美國可以不要在東邊施壓這麼大,他在西方,在中東這個地方插手,讓美國轉移一下注意力。只是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在過去幾年並沒有變得更大。』 中對譴責以相關提案保留 但政治正確立場仍占盡便宜 對於阿拉伯與伊斯蘭國家外長聯合訪中,侍建宇說,中國畢竟還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員,具有一定影響力,而且在美國根本無法期待的狀況下,他們還是需要中國在聯合國表態支持以哈停火,儘管中國應該不會支持譴責以色列或是以色列犯下戰爭罪的提案,但中國還是因為站在政治正確的位置上,占盡便宜。 中國一再提兩國方案 學者眼中完全不可行 不過,外界觀察到北京對當前愈演愈烈的以哈衝突也似乎頗為無能為力,尤其北京至今仍不願譴責哈瑪斯,更是惹得以色列不滿,這也導致中國想斡旋雙方衝突的可能性,比以前更低,更別說,中國一再提出要以兩國方案解決以巴衝突的做法,看在侍建宇的眼中,完全不可行。 侍建宇說:『如果今天出現一個兩國方案推下去的話,以現在的情況,就算停火 ,就算達成一定程度的和平協定之後,像哈馬斯這樣激進非常強硬的政治穆斯林分子,很可能會取代巴勒斯坦現在的政府,這樣的情況,以色列絕對不會願意見到,等於是床的旁邊睡著另外一個敵人,隨時會被攻擊,所以用過去的兩國方案來解決現在的問題,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可能性,以色列絕對不會同意,那以色列不同意這個方案也沒有意義了。』 表態不能解決爭端 領導國際社會須更多行動 的確,站在道德制高點,中國得利於政治正確,確實擁有許多的話語權,但要解決爭端,恐怕不能只靠嘴皮子表個態而已,看看美歐領袖與外交高官頻頻訪問以色列及中東就能知道,要做國際社會的一員,甚至想領導國際社會的話,中國還必須拿出更多的決心及行動。
-
2023-11-10 16:03香港制裁法掀制裁風暴 中國恐應接不暇美國跨黨派國會議員近日提出的「香港制裁法」法案,在香港引發熱議!由於法案要求美國行政機關,對於依據港區國安法侵犯人權的49名法官、檢察官及官員進行制裁,引爆相關人員的不滿及強烈反彈,儘管目前法案才提交審議,但學者認為,未來這種針對中國的單邊制裁法,恐怕只會愈來愈多,而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法律戰,也將會沒完沒了,一波接著一波。#請聽記者程寬厚的報導# 香港制裁法案引爆爭議 鄧炳強痛批美議員如同黑道 美國跨黨派國會議員近日提出的香港制裁法法案,儘管還只是交付國會審議,距離通過,八字還沒有一撇,卻已在港府間引爆爭議,不僅被點名的49名法官、檢察官及官員強烈不滿,香港特區保安局長鄧炳強更帶頭痛批美方議員行徑,根本已經接近黑道。 此外,包括香港工會聯合會等多個團體,也在近日前往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抗議美國對香港事務的粗暴干預。這些政團的成員,手持「嚴厲譴責美國雙重標準」、「嚴厲譴責美國政客干預香港內政」、「感謝香港司法人員無畏無懼履行職責」和「堅定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等字樣,以表達他們對美方行為的反對和譴責。 港制裁法源自馬格尼茨基法案 對侵害人權者施行針對性制裁 事實上,推動法案的美國跨黨派議員也毫不避諱對外表明,「香港制裁法」就是衝著港區國安法而來,目的就是要問責那些被指「侵害人權」的49名香港官員。而法案明訂,美國總統須根據《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The Global Magnitsky Human Rights Accountability Act)、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2020年《香港自治法案》(Hong Kong Autonomy Act)或2020年《香港正常化總統行政命令》(The President's Executive Order on Hong Kong Normalization),對名單上各人作出制裁與否的決定,並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外交委員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等單位提交解釋。 效法馬格尼茨基法案 對中單邊制裁爭議多 儘管這項法案的立法才在起步階段,但南華大學亞太所所長孫國祥卻發現,像這樣針對中國的單邊制裁法,在全球各地已經愈來愈多,未來的爭議恐怕也會沒完沒了。 他說:『就是全球馬格尼茨基法案,這個不瞞您說,我最近在看歐盟也一直在學,所以歐盟未來可能也有越來越多會有這種單邊制裁法,那其實很多民主國家也在學,像是什麼捷克等等,他們也在學全球馬格尼茨基法案,那這種全球馬格尼茨基法案其實是對於中共的一些行為,可能未來都會有更多的爭議。』 馬格尼茨基法案從美國開始 全球侵犯人權者皆能追訴 而究竟「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是什麼樣的法律?時間得推回到2016年,美國當時制定該法,是為了回應俄羅斯會計師謝爾蓋・馬格尼茨基(Sergei Magnitsky)之死,他在莫斯科監獄遭受酷刑且剝奪了就醫的權利,2009年在牢房中過世。俄羅斯當局刻意迫害他,原因是他參與揭發疑似涉及政府高官的巨額逃稅計畫。該法授權美國行政當局對全世界任何地方犯下人權侵犯或重大貪腐行為的個人實施簽證禁令和針對性制裁。 不承認單邊制裁法 中國和西方法律戰恐沒完沒了 而在美國之後,許多國家也陸續頒布了「馬格尼茨基法案」,包括英國、愛沙尼亞、加拿大、澳洲、立陶宛、拉脫維亞、直布羅陀、澤西島和科索沃等。但孫國祥強調,中國其實只承認聯合國安理會做出的多邊集體制裁,對於這種單邊制裁,中國並不接受,尤其對於相關的制裁,中國現在更祭出了「反外國制裁法」予以反制,因此他預估未來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法律戰,恐怕會從國内法鬥到國際法和海洋法,只會一波接著一波。 他說:『未來就是一波又一波,因為就是說不僅是在國際法上鬥爭,就像海洋法上鬥爭,然後就是說在國內法也在鬥爭,那國內法鬥爭,它就牽涉到西方有立法部門,那中國當然是一條鞭,但是西方它不是行政部門是主導的,他有立法部門,所以才會就是說感覺就會更複雜了,不是立法部行政部門說了算,所以拜登他說了,他還有立法部門的這個制約。』 即使香港制裁法過關 也恐難發揮懲治效果 孫國祥說,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裁制的工具,其實在反送中時就已經用到差不多了,未來恐怕只能在力度上施壓,但從港府對港區國安法的落實,以及特首李家超宣示將在明年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來看,香港制裁法恐怕很難及時發揮懲治和警告效用。
-
2023-11-08 17:42基本法第23條明年完成立法 對港人打壓恐更勝國安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預告,港府會在2024 年完成涉及國安的香港基本法第 23 條的立法,至於立法的重點,則會放在防範間諜行為。對此,日本香港民主連盟發言人葉錦龍預期,相較於港區國安法,未來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涵蓋面將會更廣泛,不僅會將反間諜法納入,甚至連反外國制裁法、愛國主義教育法都有可能在法案中暗渡陳倉,對香港居民的打壓和嵌制,恐比現在,還將有過之而無不及。#請聽記者程寬厚的報導# 李家超宣示 基本法第23條明年完成立法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接受媒體專訪,談到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時強調,基本法第23條必然要儘速地立法,在今年或最遲明年一定要完成立法。至於立法的重點,就是強化所謂的間諜行為懲治。 基本法第23條七大罪 2003年立法闖關失利 事實上,2002年推出的《基本法》第23條内容,共列出了「七大罪」,分別是「叛國」丶「分裂國家」丶「顛覆中央人民政府」丶「煽動叛亂」丶「竊取國家機密」丶「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澳門作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以及 「澳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作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 當時首任特首董建華啟動立法,不過由於諮詢期不足,條例文字遭批模糊嚴苛,民眾擔心該法會侵犯言論自由和人權,結果在2003年引發了數十萬港人走上街頭的「七一遊行」,最後代表商界利益的建制派自由黨倒戈,使港府未能在立法會取得足夠票數,最終撤回草案。 時隔20年時空大不同 第23條立法捲土重來 然而,時隔20年,基本法第23條立法將捲土重來,整個時空背景已然大不同,包括香港的公民自由精神已遭到清洗,尤其令人聞之色變的港區國安法,更嚴重箝制著每一個港人的自由心靈。即便如此,港區國安法目前也只涵蓋《基本法》第23條中的分裂國家以及顛覆國家政權罪,仍有5個罪類並未納入其中,因此外界預期,如果第23條完成立法,其涵蓋面將會更廣泛。 反間諜法等多項新法 恐將納入基本法第23條 日本香港民主連盟發言人葉錦龍就認為,中共這些年來,制定了許多新法,包括了反分裂國家法、反外國制裁法、反間諜法,未來一定都會趁此機會,在法案中暗渡陳倉。 他說:『們可以看到在港區國安法成立之後的幾年內,就是中國,就是中共政權,他已經分別出台很多不同的法案,比如說反分裂法,還有就是反制裁法,還有就是一些間諜法,還有就是最近的愛國主義教育法 所以,有很多的方面的事情,就是現在的香港的港區國安法,還沒有對應到的,很可能中共他們都會想把這些內容,比如說最敏感的間諜法內容,都會放到這個新的23條立法裡面,去暗渡陳倉。』 第23條立法 打壓港人恐更勝國安法 葉錦龍推測,基本法第23條的内容不但會比港區國安法更廣泛,其内容的用字和定義也會相當模糊,使得相關人員在執法時有很大的空間,反而可能成為打壓或箝制香港民眾人權的工具,比起港區國安法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真的非常危險。 他說:『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中共對間諜等等的定義,其實是非常模糊的,比方在中國裡面,如果你是在大陸做一些商業行為,比如說你要收客人的訂單,你要問他的男性,還是女性,還是他的年齡等等,或者是住什麼地方,這些基本的資料,但是在中國的,整個中共的間諜法裡面,你收集任何資料,任何數據,他也可以當成是一個間諜行為,所以他可以有很多地方去解釋這些行為,不僅僅是在條文下面的一些寫法,所以就是這個 23條的立法,在香港去做,是非常的危險的。』 港區國安法戕害公民精神 50萬人七一遊行難再現 只是問起香港民眾在面對23條的立法時,是否有可能再次發揮20年前的公民社會精神,走上街頭抗議?對此,葉錦龍感嘆地說,在 COVID-19後,港府利用各種不同方法,打壓港人表達言論的自由及權力,尤其在港區國安法的大旗下,民眾如果想要發聲,就必須冒著被捕,甚至3到5年監禁的風險,而從這裡就可看出,港區國安法在這幾年,對香港整個公民社會造成的傷害有多大,甚至讓言論自由完全消失了,如今再加上23條的立法,香港的未來真的令人堪憂。
-
2023-11-03 16:10少子化衝擊解放軍兵力 習恐搶先發動戰爭鞏固地位?!「少子化」危機幾乎已經成為各國的國安議題,就連中國也不例外!根據統計,中國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首次跌破千萬大關,僅有956萬人,而且推估未來每年平均還將持續減少150萬的出生人口。學者分析,中國未來的出生人口數,顯然很難維持目前200萬解放軍的質量,而當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發現挑戰美國地位的機會,正因此快速縮小的同時,學者也提醒,必須小心習近平可能會趁著中國整體經濟、軍事、政治的影響力,還未明顯下滑前,採取更冒進的做法,發動戰爭,以進一步鞏固其國家地位。#記者程寬厚的報導# 少子化趨勢日益嚴重 為中國敲警鐘 中國少子化的趨勢究竟有多嚴重,數字會說話!根據統計,中國2022年的全國出生人口僅有956萬人,不僅首次跌破了千萬大關,也跌碎了許多專家眼鏡,而且推估未來平均每年還將持續減少150萬的出生人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占璽就說,這些數字其實已超出了中國人口專家的預期,為中國敲響了人口危機的警鐘。 他說:『那麼這個年減150萬,其實它並不是一個突然的趨勢,而是過去差不多五、六年,基本上是一個平均的趨勢,大概從2016年開始,中國的出生人口數就是雪崩式的下滑,平均每年是150萬,實際的狀況有一兩年其實是年降將近200萬,有幾年其實不到100萬,但是整個趨勢其實是非常明顯 ,而且這個趨勢是超乎各界預期的。』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占璽(曾國華攝) 少子化衝擊中國建軍 解放軍質量皆面臨挑戰 而相對於其他學者專家,專注於少子化可能引發的經濟、社會困境,王占璽則注意到了少子化可能會直接衝擊中國解放軍質量。他進一步分析,習近平想在2035年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然而,少子化造成的整體年輕人口的縮減,將使解放軍屆時不太可能維持目前200萬人的數量,甚至有可能在人員規模與訓練素質上落後於美軍。 他說:『現在去維持一個200萬規模的解放軍,他其實是在每年出生人口都在1500萬以上,這樣的情況下去維持的,那麼可以相對維持得比較輕鬆 ,當然也跟整體社會的就業市場,大家對軍隊作為一個工作的期待都會相關,但是人口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數,你可以想像1500萬的世代,他們在18歲那年可能會有50萬願意投入,好成為一個解放軍,可是如果到接下來可能10年、20年之後,當20年之後考慮到解放軍能夠招募的人口群體是現在的1/3,他能夠實際招募到的人,那麼很難期待是跟現在是一樣的,他一定會大幅的降低。』 憂解放軍戰力衰退 習恐搶先發動戰爭鞏固地位?! 王占璽並進一步分析,對習近平而言,少子化除了可能導致解放軍戰力面臨逐年下滑的挑戰外,也讓習近平實現戰略擴張意圖的機會之窗(window of opportunity)因此急速縮小,而這將很可能剌激習近平趁著國力衰退前,採取冒進的行動,發動軍事戰爭,以鞏固其國家地位。 他說:『其實西方國家也蠻重視這樣的一個風險,就是說中國有沒有可能當他發現,他在全球權力格局上挑戰美國地位的機會在快速縮小,而這樣的一個縮小其實就意味著,現在可能是最好的時機,因為這個時機可能會越來越不利於中國去達成他們的目標,現在當然不是信心滿滿,現在就一定能夠做得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實能夠做到的機會,可能越來越低,這樣的一個機會之窗的概念,或是機會之窗正在縮小的概念,其實蠻多學者開始在思考,他會不會促使中國的領導人習近平,在短時間之內採取更冒進的一個做法。』 人口危機侵蝕中國國力 習近平下一步備受關注 王占璽強調,雖然中國未必一定會採取這樣的做法,但我們絕對不能輕忽此種可能性,尤其習近平近日才在中國婦女大會上,談到要提高民眾的生育願意,顯然習近平也意識到,中國國力正受人口危機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做為一個野心勃勃的領導人,習近平會做什麼選擇,其實才是我們在國家安全的風險上,要去仔細關注和評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