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
-
2025-02-27 17:11:58非紅供應鏈趨勢下 中國十五五計畫所面臨的挑戰中國即將於3月4日和5日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中國在十四五計畫後的下個五年計畫(十五五計畫)目標會如何制定,仍受到關注。在川普今年就任美國總統後,除了立即對中國進口品加徵10%進口關稅外,美國總統川普也於2月21日簽署《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America First Investment Policy),將重點針對中國對美國科技、能源等領域的投資會有進一步的限制,川普政府的管制措施將讓中國經濟衰退的期間進一步延長,這也會讓中國的十五五規畫更加困難。 十四五計畫期間的中國投資環境惡化 在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經濟已面對美國加徵關稅與科技出口管制的挑戰,美國政府對中貿易政策與科技政策也帶動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重組。此一國際供應鏈的重組趨勢也使得中國的外人直接投資(FDI)金額持續降低,同時,在螞蟻金服的上市計畫於2020年11月被中國政府終止後,中國「國進民退」的政策也使得中國自身的民間投資進一步降低。就中國的FDI金額而言,根據中國外匯管理局2月14日公布2024年的國際收支情況,2024年一年流入中國的FDI金額共計45億美元。相較於2021年中國FDI金額達到3,441億美元的歷史最高記錄,2022年和2023年分別大幅減少至1,902億美元和427億美元,2024年的FDI金額已與1992年的FDI金額45億美元相當。由中國FDI金額從2021年以來大幅降低可以知道,中國市場對於外國廠商已無吸引力。就廠商的投資誘因而言,只要市場有利可圖,無論國內與國外廠商均會吸引廠商投資;反之,若市場的獲利空間大幅減少,則廠商的投資誘因也會降低。因此,中國經濟的衰退是為何中國推出17條促進民間投資措施與吸引外資24條措施沒有效果的原因。 十四五計畫的內循環僅剩「內捲」 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近日邀集民營企業舉辦座談會,也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但是,這些都無法提高企業投資中國的誘因。這是因為,中國投資的下滑已使得國內需求不足的問題更為嚴重。中國在2024年所設定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目標為3%,但中國2024年的CPI年增率僅為0.2%與2023年相同。此外,中國CPI自2023年4月開始至今年1月,已連續22個月低於1%,這顯示中國內需面對通貨緊縮的問題並未消失。至今年1月為止,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也已呈現連續28個月衰退,表示中國內需不足與生產過剩的問題使得中國廠商面臨國內市場的殺價競爭更為激烈,即俗稱的「內捲」嚴重。 若我們進一步考慮美國關稅政策以及美國政府使用包括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 (CFIUS)審查的諸多必要法律手段,進一步限制與中國有關的人士投資美國技術、關鍵基礎設施或能源等重要展略產業,則中國廠商未來想藉由洗產地的方式來繞過美國管制的可能性已愈來愈低;此時,更多的中國廠商僅能在中國國內競爭,中國市場更無利可圖,也無法提供廠商投資誘因,這樣的情況將會從十四五計畫延續到十五五計畫。 最後,在美國關稅政策與管制政策確定加嚴的情況下,中國廠商要加入美國品牌供應鏈或到美國投資的機會也會持續減少,換言之,無中國廠商參與的非紅供應鏈(China-Free Supply Chain)趨勢將更為確立。在此趨勢下,中共能否找出十四五計畫中內循環與外循環同時呈現惡性循環的原因,並提出改善方法,將是檢視中共第十五個五年計畫可行性的重要參考指標。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
2025-02-22 20:11:21為何教育部要對中共統戰部管轄中國大學硬起來?教育部日前宣布表示,中國的北京華文學院、華僑大學及廣州暨南大學因隸屬中共中央統戰部,所以將後不會採認這些學校的學歷,以及由於這些中國大學非單純以教學研究、學術發展及人才培育為主,因此會研議修正「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禁止國內大學與隸屬於中國統戰部的學校合作或交流。消息一出後,引來兩種不同聲音的意見,反對者認為不採認這些中國大學的學歷,目前還在就讀的台灣學生,受教權跟工作權將受到影響,此外,禁止台灣學校和隸屬於中共統戰部門的學校交流,將會扼殺兩岸學術交流與合作;支持的論點則認為,長久以來,中共以學術交流之名進行對台統戰,我政府本來就該硬起來有所作為。 中國學術氛圍為政治服務 持平而論,倘若學術交流是在對等、尊嚴、健康、有序的前提進行,那麼任何的學術互動都是可以正面看待;問題是,中國在中共極權的統治之下,何來學術自由之有?當然,在某些領域之下,中國大學內或許有自由研討的氛圍,然而,這是要在中共當局允許之下才能擁有。事實上,有關政治思想、意識形態、政府政策等面向,中國的大學內部是難有自由揮灑的空間,這從中國學者要向政府科研基金提出研究計劃便可窺知,部分敏感的社科領域都要在計劃書內陳述「黨的政策」、「習近平的方針」等背書,也就是說,中國的教育機構都要謹守政治正確,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學術環境根本沒有學術自由可言,那學術交流也勢必受限。 中共對教育的控制之大,當然,涉及到兩岸的事務,從招生到吸引台灣學術人才,以及兩岸學術交流,就必然會有著政治考量。從對台招生來看,台灣學生申請中國大學就讀,依據港澳台招生辦法,錄取的條件跟名額都是有特別安排及保障,甚至有一部分是採取「專班」方式,招生對象包括台商、台灣公眾人士、特殊背景條件等,可以說,這類前往中國大學就讀的台灣學生,是中共對台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是有統戰的價值。持平而論,縱然中共針對台灣學生申請大學有特殊安排,也有不少的台灣學生具優秀條件,但是,仍有部分政客藉由這樣的方式來「洗學歷」,中共也樂於對這些人提供「服務」,具中國特色的「學術生態」。 問題在於中共的統戰思維 回頭來看「學歷認證」的議題,我教育部不會採認統戰部管轄下的中國大學文憑,批評者認為這會影響台灣學生回台的發展機會。但是,從就業市場的角度來看,學歷是否被政府官方採認,只要有專業能力,實質影響並不大;反而,如果要說有直接的衝擊,就是要服公職或申請政府相關計劃下的工作機會,例如參加國家試考、政府委辦活動等。必須說,學歷採認本來就是政府公權力的一部分,每個國家政府對此都會依據外國學校的辦學事實來判斷,由於這三間學校是直屬於中共統戰部,基於當前的兩岸情勢,以及中共對台工作又強調支持「愛國統一力量」,中共對台統戰、滲透是常態,不得不懷疑這些學校也承擔任務。 至於「學術交流」,有論者認為限制台灣大學與中共統戰部管轄的大學交流,會扼殺兩岸學術交流,倘若我教育部是完全禁止兩岸學術交流,那麼必然會產生如此影響;但是,從教育部的說法來看,對我大專院校的約束理應是使用政府補助經費部分,以及雙方學術合作方案,例如教職員互訪、交換學生等,至於學術領域的專業互動、交流,個別的往來應當可以自主判斷是否維繫。當然,中國絕大多數的學校都設有中共的黨組、書記,這是中共對內「條條塊塊」的控制,但部分頂尖的中國大學並不是直屬於中共統戰部門,從這次我教育部的決策來看,應是針對直屬中共統戰部的個案,而不是通案全部禁止,這對健康有序的兩岸學術交流並不影響。 當然,兩岸學術交流無可避免牽涉導致政治,過去中國學生來台就讀大學,有名額及領域的限制,這在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做法,基於敏感的領域都會有所管制;此外,中共在2020年起全面禁止中國學生來台就讀,這也是中共對台的政治手段,以及藉此讓台灣內部產生政治壓力。事實上,目前中國內部的政治風險升高,尤其中共在2024年頒布「懲獨22條」,台灣民眾前往中國就學、就業、交流等活動,隨時可能面臨被騷擾、查緝、抓捕的壓力,添增兩岸學術交流的不確定性。總而言之,要讓兩岸交流能正常化,根本問題在於中共對台政策思維,這不單只是學術交流,任何的兩岸互動能正常化,對等、尊重的態度,那麼交流會是善良的循環,不是嗎? 作者》吳瑟致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台灣智庫諮詢委員、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海基會無給職顧問。
-
2025-02-16 10:08:44習近平想介入俄烏和談 川普要中削減軍費核武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選前時稱要終止俄烏戰爭,上任後立即展開具體動作,先後和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對話,從相關訊息顯示,俄烏雙方要進行談判似乎有了新的開展,當然這是否意味戰爭結束,恐怕還說不定;不過,俄烏戰爭2022年2月開打至今即將屆滿三年,在川普的積極作為之下,僵持的局面有了春暖花開的機會。只是,依據相關媒體報導指出,中國有意在俄烏衝突議題中插一腳,希冀有中國來當公親推動「三方會談」,而所謂的「三方」,習近平的如意算盤是排除烏克蘭,甚至提出要派解放軍充當維和部隊,引發關注! 歐美拒絕中國的俄烏和平方案 關於這個傳聞,雖然美方沒有直接證實,但對於中國扮演擔保人派遣維和部隊的方案,白宮嚴正表示「不可行」;此外,川普不但承諾會讓烏克蘭參與和談,俄方也正面看待與烏克蘭展開新一輪的談判,這完全打臉了中國,中國想要在俄烏議題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意圖,顯然不被接受。有趣的是,川普意有所指的提及他期待與蒲、習兩人進行三方會面,但指明是就「軍費及核武裁減議題」,而不是俄烏戰爭,從川普的回應來看,有兩個意涵,一是不會輕易讓中國插手俄烏和談,甚至是不允許中國涉入歐洲事務;二是只接受與中國談「自己的問題」,包括軍事擴張、經貿衝突等議程。 美國不會輕易讓中國插手俄烏和談。圖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14日會晤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 (圖:X@ZelenskyyUa) 不僅如此,川普的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日前表示兩個重點,首先,烏克蘭會有「國際部隊」(歐洲及北約)的保護,這表示美軍不會進入烏克蘭,第二,美軍不會減少在歐洲的駐軍,但由歐洲人管理歐洲的安全事務;前者有兩個用意,一方面否定中國派維和部隊的建議,另一方面同時安撫俄烏各自的不安反應,後者則是仍強調美國對歐洲的安全保證,但美國會把更多重心放在「印太地區」。可以說,川普一上任就展現他在全球議題的處理態度及立場,推進「印太戰略」的同時,不會切斷與美歐合作,這解釋了為何近期美、日、法展開聯合軍演、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Lutte)表示要與美國一起因應印太情勢,中國吹「疑美論」、「疑川論」風向難以奏效。 美、中的「三方會談」不同調 當然,中國並不希望在俄烏情勢中「被邊緣化」,習近平會期待美、俄、中「三方會談」,除了是要連結他在過去所提出的「和平方案」 ,也讓人聯想到二十年前針對朝鮮半島核武危機的「六方會談」,尤其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2017年曾提出「多軌併進」模式來處理朝核議題。顯然,「六方會談」對中國來說具正面意義,事實上也讓中國提升了國際影響力,因此,習近平會想要複製在俄烏議題上,試圖操作「三方會談」,讓當前不利的外部情勢有突破口,以及藉機增加與美國談判的籌碼。至於中方提出派駐維和部隊的建議,有著連結聯合國安理會的用意,削弱歐洲、北約的角色。 必須說,中國所提出的方案,極有可能是習近平對川普的誤判,完全輕忽了川普的「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路線,以及無視川普對全球事務彰顯「主導力」的意志,與此同時,北京對於川普的策略似沒有萬全的準備,以至於當川普提及希冀美、俄、中三方針對「軍費、核武」進行「三方會談」。顯然,習近平與川普的「三方會談」沒有交集,中方一心想要介入俄烏議題,卻惹了一身腥,習近平的「和平方案」不但沒有獲得歐美國家的認同,更開啟了美中之間的另一個矛盾,川普的對外政策重心在印太地區,除了是直指中國而來,也讓中國身陷困獸之鬥,近期菲律賓、印度與美國關係更深化,這都會是川普印太戰略的一部分。 針對川普的印太戰略,中國不會忍氣吞聲,除了另闢戰場拉幫結派,例如拉攏非洲國家關係、推動南南合作等,習近平必須在2027年交出亮眼的政績,尤其是「解放軍現代化」的進展,以及擦亮「建軍百年」的招牌,這些都關係到那時候中共進入二十一大的政治局勢,特別是習近平的權力地位。換言之,中國正面臨著自找的壓力,內、外部形勢日益嚴峻之外,倘若美中關係每下愈況,勢必對中國內部問題更為不利;但是,若對外表現軟弱,又會澆熄了習近平吹捧的「強國夢」及「大國戰略」,中國不只是面臨左右為難的窘境,也一步步進入川普設定的策略議程,猜測習近平應正為此頭痛不已。 作者》吳瑟致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台灣智庫諮詢委員、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海基會無給職顧問。
-
2025-02-03 16:58:45以精神病名義打壓異己 中共治下複製蘇聯基因「他們對不滿和反抗其反動統治的革命者和持不同政見者扣上『精神病』的帽子後投入『精神病院』任意迫害,其手法殘暴比希特勒當年的集中營和監獄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家猜這段文字摘自那個媒體﹖所指何人何事﹖是關於因向習近平畫像潑墨被送入精神病院的湖南女子董瑤瓊﹖遭派出所輔警猥褻報警求助後被強制送入精神病院的李宜雪﹖還是因參與「白紙運動」多次被警察送入精神病院迫害的中國青年張俊傑﹖以上皆非。這是中共黨媒《新華社》1977年2月的一則報導,批評蘇聯以精神病院作為鎮壓工具,文章的時代背景是中共反蘇聯修正主義期間。 麻煩製造者變精神病患者 近日BBC調查紀錄片〈診斷「麻煩製造者」—中國精神病院裡的異見者〉,紀錄了幾名中國異見者親述被強制進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的經歷,他們被迫服食大量精神科藥物外,部分人甚至接受了電休克療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簡稱ECT)。他們被判斷患上精神病的原因是基於對共產黨與政府的看法,如其中一個受訪者的醫療記錄顯示「患者再次在網上發表不實言論」、「挑剔共產黨」、「呼喊口號,非法組織聚會」等。國際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2022年曾發表研究報告,揭露中共長年設立「安康系統」精神病院,以「精神病」為名打壓異己。2013年5月,中國頒布《精神衛生法》,當中最引起中國社會關注的是「精神障礙的住院治療實行自願原則」,只有已經發生傷害自身及危害他人安全的行為必須實施住院治療。當時有評論指新法出台將令「被精神病」成為歷史,現在看來人們還是對獨裁者存有不必要的幻想。 調查紀錄片〈診斷「麻煩製造者」—中國精神病院裡的異見者〉(翻攝 BBC News 中文 YT) 對於獨裁統治而言,把「麻煩製造者」關進精神病院或許比政治黑獄更便捷,一來能摧毀人的意志,而且可避免公開審訊引起的不便與尷尬。蘇聯治下,有系統地濫用精神病對付異見者長達數十年,七十年代以後有關消息傳到國外震驚世界,以「蘇聯政治精神病」與「懲罰性精神病」來形容此「症」,曾因發表尖銳政見被關押在蘇聯精神病院八個月的塔爾西斯(Valeriy Tarsis),把他的經驗寫成《第七號病房》(Ward 7)。 李宜雪案的荒謬 翻查資料,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最常用兩種手法,一是直接宣稱某異見者有精神病須強制進入精神病院;二是在異見人士被捕後提訴,由法院提出進行精神病鑑定,宣判該人為無責任能力,故可在被告缺席審訊情況下發出強制送院令,「依法」把政府眼中釘送入精神病院,而KGB、法院以至精神鑑定醫生早已串通好。 習近平深得布里茲涅夫真傳,在他治下中國「懲罰性精神病」發病率奇高。上行下效,有指中國地方政府,基層執法人員對此十分熟練,不單針對異見者,更多是用於掩飾自己濫權、貪贓枉法的手段,中國大陸有上訪一途,比方說某村發生不公,當地投訴無門,民眾會向更上一級「告狀」,為免惡行被揭,地方政府便提早把「精神病」的帽子扣到上訪者頭上,被追查時以對方精神失常為由化解。早前鬧得很大的李宜雪便是一例,中國江西女子李宜雪在2022年間舉報當地輔警對她猥褻後,反被強制送往精神病院近2個月,此後屢屢透過網路控訴維權,事件引起中國廣泛關注,及至本年1月中江西南昌警方更聲稱李宜雪患有「特定恐怖障礙」等精神疾病,屬「嚴重精神障礙」。對於「被精神病」受害者而言,除了入院期間的折磨與摧殘外,即使被放出來重投社會亦被標籤,而且有「精神病紀錄」,只要稍有「出格」言行,隨時再度入院治療,直至把人真的迫瘋為止。 作者》余知宜 在香港從事傳媒工作二十多年,走訪社會各界,目前在台,不忘記者初心。
-
2025-01-22 15:45:18中共利用世界遺產灌輸專制的「普遍性」截止2024年,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共有59項(處),僅次於義大利,位列聯合國成員國第二位。 目前,中國還有59個申請世界遺產預備清單,位列世界第一位。為什麼中共從統治初期的「反帝、反封建」、「以破為主」、「破四舊」、「砸爛舊世界」、「改天換地」,嬗變為熱衷將其統治區域內的文物和自然列入世界遺產? 1. 以世界遺產作為爭霸和擴張的手段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設立了世界遺產委員大會包括委員會和世界遺產基金。中共在1985年加入這個公約,並開始申請世界遺產,從1991年至2021年已經四次成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是期間委員會最長的成員之一。從2017年,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共變成了世界遺產委員大會須繳納會費最多的成員,同時它也是接收世界遺產委員會最大援助方之一。 中共從2000年後,尤其以第十二五和十三五中文化和自然遺產規劃,通過經濟、外交、遊說,影響世界遺產評估委員會和諮詢機構,申請世界遺產數量快速超過西班牙、希臘、德國、法國。同時,中共也以申請世界遺產作為實現其政治目標的手段,與其他同類的如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以及中共的同盟國如伊朗合作,與北美和歐盟競爭影響力。金磚五國列入世界遺產在近二十多年都快速增加。此外,中共也利用在聯合國軟實力與北韓聯合申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以及高句麗古墓群;2014年,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共同申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使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共以萬邦來朝的世界中心自居,弱化韓國和日本作為東部絲綢之路的作用,強化了國際上中共敘述絲綢之路的版本,隨後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使聯合國經社文組織和教科文組織多次背書一帶一路項目,便於中共在中亞、東北亞、東亞、東南亞、中東、東非和歐洲的擴張,牟取這些地域的戰略和經濟利益。 2. 遺產詮釋:文物及遺址中偽造合法性和擴張 根據世界遺產的定義被認為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那麼全世界各地包括目前不是聯合國成員國的臺灣和科索沃,大量文化和自然遺產未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6個締約國(方)(包括192個聯合國成員和4個非成員)中,目前有28個締約國沒有任何任何世界遺產。 「突出的普遍價值」看似對所有地域有一樣的標準。但是,中共以經濟和外交對「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或自然遺址包含了其他詮釋。井岡山和武夷山北段包括羅霄山脈在中國申請世界遺產預定名單之中,自1960年代初,中共已把這個區域的山地多處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標定為其武裝奪取政權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種先以文物或傳統文化包裝,包藏了中共專制意識形態。正如以世界文化名錄中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作為包裝,然後以孔子學院為名的洗腦過程。同時,中國申遺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地點吸引了大量投資,並以旅遊業等盈利,中共意識形態對遊客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北京目前成為世界遺產最多的城市,可以觀察中共如何為當下權力和帝國偽造合法性與權威。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人類的遺跡,北京中軸線起源定都於元朝(中共歷史教科書將元朝等同於蒙古帝國的正統)、明清故宮、皇家園林和祭壇。中共佔據皇城包括中南海,把持文物和遺址,使遺產背書其統治,以文物保護自居,主導歷史敘述; 通過現代技術更新,裝扮古跡,對世界遺產逐漸形成壟斷釋義的權威,突出和增強受眾感受輝煌過去,遺忘羞恥、暴政、人禍,消除與公眾利益有關的記憶。世界遺產成為政治工具,圍繞著帝王歷史古代聲譽,存放在博物館和文物和自然遺址,以朝代和帝國傳承歷史、文化連續性敘述,為當下提供等級和服從的意識形態,傳播並支持黨國意識形態。 中共遺產釋義使《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文物的真正保護被抽空,取而代之的是實施其經濟和政治霸權。中共拒絕還權於民,這是中共為什麼熱衷於遺產,通過控制其定義,偽造權力合法性和擴張。 作者》邵江 1966年出生。北大數學系期間,是北大「民主沙龍」主要成員,八九民運爆發後成為北高聯常委,「六四」後被捕入獄十七個月。1997年輾轉流亡海外。為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政治學博士,現居英國倫敦。2017年曾來台在中研院擔任訪問學者。是「華維藏團結會」發起人。
-
2024-12-30 16:10:09美國啟動對中製晶片301條款調查 即將衝擊2025年中國經濟美國拜登政府日前宣佈對中國製造的傳統晶片展開貿易調查。這些晶片廣泛應用於汽車、洗衣機和電信設備等日常家電設備。這項行動被稱為「301條款」調查。然而,美國對中國傳統晶片產業展開貿易調查的舉措可能對中國2025年的經濟發展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其中對中國科技、製造業與總體經濟產生關鍵性衝擊。 「301條款」對中國經濟衝擊層面廣泛 首先,美國對中晶片貿易調查將會直接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成長。中國的傳統晶片產業雖技術門檻較低,但對許多基礎工業領域發展仍然至關重要;然而,美國透過關稅及其他限制措施,將進一步中國在晶片領域的國際合作與技術升級,中國可能進一步加大對半導體技術升級的投資,但是可以預期,在美國科技圍堵政策實施下,短期內中國製造先進製程的晶片技術瓶頸仍難以克服。 再者,對中國製晶片展開「301調查」將對中國製造業產生連鎖效應。儘管中國製造的成熟製程晶片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但應用範圍極廣,遍及到日常家電用品、醫療設備以及汽車電子等重要行業領域,是中國生產製造的主力項目,也是中製產品輸出全球的重要貿易指標,「301條款」一旦完成調查,後續的關稅調整將使得中國製造業供應鏈受到嚴重打擊,以傳統晶片為基礎的商品出口或許將面臨額外關稅,此舉將會削弱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然而,對中製晶片啟動301條款莫過於對中國2025年總體經濟成長產生重大影響,第一是中國GDP增速可能因此放緩,晶片是許多製造業的核心組成部分,若晶片供應受阻或者成本大漲,將影響2025年中國工業產值,據推估,半導體相關行業占中國工業總產值約10%。若半導體行業受到3%-5%的衰退,可能直接影響中國GDP增長率約0.3%至0.5%,這對於中國在2025年達成GDP成長率5%的增速目標構成嚴重挑戰。 除了經濟衝擊 「301條款」對中國社會的挑戰更嚴峻 此外,中國晶片製造業及其延伸出的供應鏈涉及眾多上下游行業,如原材料、設備製造和物流運輸,一旦因為市場萎縮與需求下降導致行業勞動力過剩情況,行業員工將直接面臨失業危機,潛在受影響的產業員工可能超過200萬人,假設約5%的行業員工就業受損,推估可能導致全國失業率上升0.1%-0.3%。值得關注的是,上述技術工人與工程師大多數是在職青年與高學歷畢業生,當前中國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仍居高不下,維持在20%上下,「301條款」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啟動調查,將可能加速中企科技業倒閉潮,並且持續推高中國青年失業率慘況。 除了上述情況,此次「301調查」對「中國製造2025」戰略也形成挑戰,晶片製造是中國「2025願景」的核心之一,此次調查可能迫使中國重新調整其產業升級目標的時間表。再者,部分半導體產業聚落的地方大省,例如江蘇、廣東的地方經濟也可能面臨稅收減少,以及國內外投資者對晶片製造相關產業的信心可能減弱造成的投資疲軟現象,進一步引發地方政府的財政惡化。 綜言之,美國對中製成熟晶片啟動「301條款」貿易調查對中國經濟形成嚴峻挑戰,過去川普總統在其第一任期間即啟動「301條款」,對大約37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直接引爆長達三年的美中貿易戰;然而此次301調查將進一步擴及更廣泛商品及關鍵產業鏈。面對「川普2.0」對中經貿圍堵來勢洶洶,中國政府必須應對上述產業和總體經濟可能造成的巨大衝擊,後續所形成的社會壓力更是中共當局勢必嚴肅面對的重大課題。 作者》林展暉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
2024-12-12 16:13:17吹噓或謀略?川普為何總稱習近平是「好朋友」!?美國準總統川普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再次宣稱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關係很好,過去川普也多次對外表示,習近平是他的好朋友,這不禁讓外界好奇,這是川普在吹噓?還是另有謀略的話術?對此,學者分析,這是川普個人的外交風格,不僅希望藉此凸顯他有解決國際爭端的能力,更能透過建立領袖間的私人關係,進而達到外交突破的目的。#記者程寬厚的報導# 吹噓或話術 川普的好朋友政治學 眾所皆知,準美國總統川普明年1月上台後,首先將對中國開啟關稅戰,但日前川普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卻宣稱他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關係很好,甚至才通過電話,凸顯川習二人似乎真有不錯的交情。事實上,川普過去在許多場合,不僅說習近平是他的好朋友,就連金正恩及蒲亭也都在他的好朋友名單裡,這讓外界不禁好奇,川普的說法到底是吹噓還是話術。 川普獨特外交風格 建立私人關係做外交突破 對此,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教授孫國祥就分析,其實這是川普個人的外交風格,不僅是要凸顯自己有解決國際爭端的能力,更可以透過建立這種領袖的私人關係,來達到外交突破的目的。 他說:『他的個人外交風格,當然就是川普是非傳統的外交風格,他認為建立領袖之間的私人關係,有助於促進他的這個外交突破,所以他偏向是以商業談判的方式,來處理國際關係,他認為個人化的接觸就是可能創造一些談判的空間,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川普傾向於以直接且個人化的語言,簡化外交關係的複雜性,表現出比較是一種他的老本行,就是商人式的務實態度,而非強調制度性或者是多邊主義。』 川普好朋友話術下 暗藏溝通談判意願 而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也認為,其實在川普這種好朋友的話術下,多少表達他期望能以溝通和談判的方式,解決彼此的爭端。 他說:『就像他會強調跟習近平通話,強調他跟習近平是好朋友,強調跟那個金小胖(金正恩)是好朋友,然後強調跟蒲亭也是能夠溝通,主要他就是希望透過所謂的溝通談判的方式,來避免相關幾個現在區域的熱點,希望這幾個區域熱點能夠降溫,不致升級成所謂的衝突,甚至於戰爭的可能性。』 川普強勢談判風格 凸顯美國精英的無能 此外,孫國祥也進一步分析,川普其實一直認為,傳統霸佔美國國會山莊的這些精英,其實都是在剝削美國的平民,而為了要扭轉這種情勢,就必須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強勢領導人,甚至可以在某種情況下,具有稍微獨裁一點的性格,因此這也讓他和蒲亭,或者金正恩、習近平等領導人,在某種情況下,似乎有了交集。而這不僅可以凸顯出既有的美國精英,在處理外交事務上能力有問題,更能顯示唯有透過他這種稱兄道弟的談判方式,能夠解決許多外交爭端。 商人性格使然 川普只和有權力的人交易 孫國祥認為,川普確實想彰顯出,他就是隨時可以跟這些領導人溝通,而且他根本也不在乎這些人是否是獨裁者或者是有問題,這也正好凸顯了川普商人的性格,也就是誰有交易的權力或能力,誰說話算數,就是他交易的對象。 和習關係不錯說法漏口風 美中勢必針對台灣問題談判 因此,孫國祥推測,當川普說,他和習近平關係不錯,甚至不願對是否會派兵保衛台灣表態時,其實就是準備要針對台灣議題和中國進行溝通談判了。 孫國祥說:『他現在究竟這個葫蘆裡面,究竟他跟中國談判的要價,跟他的底線到底在哪邊?可能全世界都不知道了,只不過他已經展現出來了,他要跟中國談,跟中國談的部分或過程當中,究竟會不會以台灣為某一種代價,就會變成我們必須要高度關注的部分。』 川普2.0 川普管理成各國顯學 孫國祥提醒,現在如果想要和美國打好交道,恐怕就得先做好所謂的「川普管理」。他說,過去在川普第一任期時,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甚至為此成立了川普管理的機制,學打高爾夫球,投其所好,先奉承再勸說,讓川普最後採取了有利於日本的印太開放政策,而在川普2.0的時代,也絕對值得台灣在內的其他國家效法和思考。 他說:『如果假設我們認為安倍晉三是一個還不錯的案例的話,或者是所謂面對美國,我們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其實到川普政府的時候,我們變成要管理川普, 就是我們怎麼樣能夠把川普管理好,就是已經不是對美國外交了,是管理川普這個部分,也變成其他國家必須要思考的,所以其他國家都在思考,在川普2.0的時候,怎麼樣可以管理好川普部分。』 國安團隊赴美溝通?表達台灣立場是首要任務 而根據媒體報導,總統賴清德已派遣了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徐斯儉等人與川普陣營會晤。孫國祥強調,如何找到管道和川普陣營進行溝通,表達台灣的立場,在現階段絕對相當重要,只是要在什麼時機、在哪一個場合、如何切入,恐怕都得細膩操作,謹慎為之。
-
2024-12-06 10:28:31少了白紙青年 帥哥美女陸生團只是庸俗的統戰工具【引言】馬英九邀請的帥哥美女參訪團,因為沒有白紙運動青年,成為了統戰工具和促統樣板戲的演員。一句「中國台北」,則徹底戳破了「一中各表」、「兩岸一家親」的皇帝新衣。馬英九和國民黨看不到中國大陸的公民力量和庶民,而執著在中共體制內的青年精英,這樣的兩岸交流毫無意義,也印證了一個事實:馬英九的中華民族,不是白紙青年和709年輕律師們的中華民族;馬英九的中華民國,也不是台灣人的中華民國。 既沒「交」、也沒「流」 只是統戰樣板戲 帥哥美女組成的陸生參訪團結束回去了,但話題還在。 馬英九基金會和中共一唱一和,把兩岸交流搞成了統戰,更搞成了帥哥美女的顏值走秀,顯得庸俗無比。陸媒竟然大言不慚,說馬龍參訪台北中山女高,是掉進了盤絲洞。這種言論實在是沒格調。看來壞和庸俗,真的是硬幣的兩面。看來為了統戰和統一大業,以後中國大陸的帥哥美女不需要做網紅,接續組成交流團來台灣即可。 這個陸生團號稱是交流參訪團,但卻是既沒有交、沒有流,做的參觀景點和學校座談會,完全是統戰樣板戲,甚至還頗有一種祖國上邦來藩屬巡視的感覺。真正的交流,是讓大家知道彼此所想和差異所在,以達到求同存異的效果。但馬英九基金會顯然沒有這樣考慮。 如果真要交流,那麼第一站應該帶這些陸生到台灣立法院看一看,看看立法委員們是怎麼審預算、怎麼斥責行政機關、朝野又是如何在立法院吵架的。這樣陸生們會明白,原來真正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只有鼓掌、舉手、唱讚歌,還可以反對、質詢、搞對抗。更可以跟著某個區域立委辦公一天,體驗一下立委是怎麼服務選民的。 真正的交流,第二站應該去參觀總統府,如果真有這個行程,相信民進黨和總統府一定全力配合,而且會笑臉相迎,看看台灣實現總統民選的過程。畢竟馬英九自己也在那邊工作了八年。 第三站可以去228紀念館,讓陸生團明白一下台灣人為何對民主、自由、當家做主如此堅持,看一看統治者壓迫人民造成的傷害和惡果。總統府的對面就是白色恐怖紀念碑,它隨時隨地都在警醒每一個總統、執政者,不可以壓迫和傷害人民。 第四站可以去看看濟南教會,了解一下台灣的宗教和民間團體,是如何關懷弱勢和社會正義的。 第五站可以去大直的忠烈祠,看看不一樣的中國歷史,看看台灣是如何善待當年為國捐軀的先烈,讓陸生們知道,國軍才是抗戰的中流砥柱。 第六站可以參觀媒體,譬如某個政論節目的製作,陸生們可以感受到言論自由、批評政府是日常。 第七站是大學。雖然馬英九基金會有安排大學行程,但卻搞成了小圈子閉門造車。台灣的大學,最大特色是學術自由和學生自治,應該讓學生社團和陸生們好好交流,平時如何關懷社會、如何參與公共事務、如何保障學生權益——免得食堂飯菜出現老鼠頭又詭辯是鴨脖、或是10人住一間宿舍又大搞無人機表演。 最後,可以安排大家看一場電影紀錄片《國有器官》,這樣就能感知為何海內外輿論對江西的胡鑫宇失蹤如此關注。 很可惜,這些行程都沒有。這才是真正的交流,但馬英九基金會什麼都沒做。 「中國台北」戳破「一中各表」、「兩岸一家親」的皇帝新衣 贏得棒球賽冠軍的台灣選手,到底叫什麼隊,的確蠻難的,因為連台灣人自己也沒共識。有的叫台灣隊,有的叫中華隊,有的叫中華民國隊。偏偏參賽正式中文名稱,又是中華台北隊(Chinese Taipei)。但不論哪個名稱,「中國台北」這個叫法,是大多數台灣人不能接受的。 早年台灣被打壓,參加國際比賽要更換名稱,用了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這個委屈而不得不的頭銜。這是兩岸和國際奧委會達成的奧會模式。特別是中文的「中華台北」稱謂,是兩岸在香港達成的協議。但北京卻是把規則用到足、用到盡,完全沒有遵守這個協議,在所有新聞報導和官方文件中,北京均改為「中國台北」。北京的理由是:「中華台北」這個名字,是比賽中用的;比賽之外用「中國台北」,不違反協議。按北京的邏輯,這就好比兩個人結婚,只有進了家才是夫妻,一出門就是離婚狀態。 復旦大學這個小女生,完全是一副年輕共產黨幹部的派頭,上來先是「我謹代表OOO」,不由讓人想起中國央視前記者芮成鋼,動不動就喜歡代表別人,在韓國聲稱代表亞洲記者。對岸網民開玩笑說,在中國,中國人隨時隨地被人代表,芮成鋼哪天代表火星人,都有可能。而復旦小女生後面的「中國台北」,讓人大跌眼鏡。 復旦小女生的講話,甚至連起碼的善意模糊都沒有,等於在人家家中隨地拉屎小便,然後揚長而去。如果她說「恭喜台灣的中華棒球健兒」,或者「恭喜台灣的棒球選手」,哪怕是「恭喜他們」,迴避掉代表隊名稱,大家都會善意諒解。結果,一句「中國台北」,讓大家明白,所謂「兩岸一家親」,是皇帝新衣。如果真是「一家親」,說「中華隊」、「台灣隊」,又如何呢?復旦小女生哪怕說一句「中華台北」,台灣人雖不高興,但也不會憤怒,畢竟這是正式名稱。結果,連「中華台北」這個正式卻又令台灣人委屈的名稱都說不出口,更是說明所謂善意模糊、互不否認、九二共識,通通是鬼話。 在台灣土地上,都說不出中華隊、中華台北隊,又哪來的一中各表?至於有人說,中國台北隊的「中國」,是中華民國,那更是自欺欺人。姑且不論國際上都知道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關鍵是「中國台北」這個極為侮辱人的說法,是北京搞出來的,是沒有法律和協議依據的「違章建築」,連1980年代的國民黨都不接受。如今蕭旭岑非但為這個講法背書,還在清華大學拒絕接受台灣學生送上的中華民國國旗,這實在令人遺憾。而陸生們,見到中華民國國旗,像躲瘟神一樣,似乎真是忘了:曾經在這面旗下,中國人打贏了抗日戰爭。事實教育了大家:在北京眼中,只有作為叛亂一省的台灣,完全沒有中華民國的任何空間存在。 最壞的 是訪問團中的「書記們」 我們並非苛責復旦小女生,因為她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她只知道「中國台北」。這當中最壞的,是作為訪問團成員一起來的各個大學的黨委書記。以前中國著名知識分子王若望說,共產黨的書記什麼也不會,只會整人。其實,現在的書記,就是確保中共的政治正確。因為正是這些書記們,充當了訪問團的監軍,讓陸生們不能發表一點越雷池的言論。書記們的背後,就是中共的思想言論體制,是洗腦教育。書記們是中共體制的打手和幫兇,他們隨行,學生們只能發表中規中矩、政治正確的言論,哪會有真實的感受呢。這和交流的本質完全背道而馳。 次壞的,大概就是馬英九基金會。他們不可能不清楚台灣社會無法接受「中國台北」這個極具侮辱性、又沒有法律契約精神的名稱,卻沒有事先為陸生團進行預案教學,事後更為陸生團的失當言行大力背書,甚至引用賴清德總統當年訪問上海的言論,反向引起台灣內部的爭議。筆者必須指出,固然賴清德總統擔任市長時在上海談及台獨議題,但當時的賴清德市長是向中共詮釋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究竟是先有台獨、還是先有民進黨?這才是真正的交流,因為這能夠促使中共從更完整的角度去看待台獨問題。而且,兩岸情境完全不同。今天的台灣不可能反攻大陸,但中共卻隨時要血洗台灣。在這種不對稱背景下,復旦小女生的「中國台北」說,當然會引起憤怒。 不邀白紙青年 國民黨執著體制內精英 看不到對岸公民力量 帥哥美女陸生團來台灣的時刻,恰逢白紙運動兩週年,但卻沒有一個白紙青年成為參訪團成員。 我們多麼希望看到一個白紙運動青年,在台灣的大學禮堂,朗讀出白紙運動中那最動人的一段話: 如果你不願意走在前面,請你跟著隊伍; 如果你不願意跟著隊伍,請你在路邊圍觀; 如果你不願意在路邊圍觀,請你在網上吶喊; 如果你這些都做不到,請默默閉上你的眼,坐下來享受我們為你爭取來的權利; 但是請不要裝作視而不見,更不要冷嘲熱諷; 因為爭取來的陽光,既屬於我,也屬於你。 相信當他(她)讀出上述文字後,台灣學生一定會報以雷鳴般的掌聲,縱使大家對很多問題看法不同。這才是真正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心靈契合。 然而,有條件這麼做的馬英九和國民黨,沒有如此。國民黨不斷高喊中華民族,但其兩岸交流,始終定位和執著在中共體制,普通的中華民族一分子根本進不了國民黨的法眼。這次精心挑選的陸生參訪團,完全是各個學校的中共體制精英,他們未來都是中共當局的支柱。這些人,用中國大陸學者錢理群的話說,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是穿上了西裝的新紅衛兵。馬英九的參訪團,充斥這樣的人,卻沒有邀請一個白紙運動青年人,說明國民黨或是馬前總統的內心深處,充斥著精英主義的心態。他們完全忘了:在茫茫神州大地,有千千萬萬和台灣28K一族一樣的打工族,在內卷中艱難度日。 國民黨和馬總統最大的致命傷,是用兩岸交流的名義,來強化過時和腐朽的民族血緣論,然後再用這種血緣論來綁架所有人。這個精英色彩濃厚的參訪團,不過是一個傀儡和工具。這些帥哥美女,完全無法代表白紙運動青年人,無法代表那個為了10人一間宿舍而發出控訴的楊盼,無法代表夜間騎行的鄭州大學生,無法代表為了言論自由而再度入獄的公民記者張展,無法代表在709大抓捕中遭受壓迫的年輕律師們。馬英九的中華民族,不是這些人的中華民族;就如同他的中華民國,也不是台灣人的中華民國一樣。他的交流,終究只是統戰的工具。馬總統看不到對岸公民力量的崛起和時代巨變轉捩點,這令人非常遺憾。這也是國民黨終究會被歷史淘汰的根源。 作者》戴立文 時事評論人。
-
2025-03-27 14:47:58從言論自由到陰陽文學2025年初,來自中國的配偶「亞亞」在網路上掀起一場文化與政治價值的輿論風暴。身為在台灣的中國籍人士,她在抖音等網路平台多次批評台灣社會,形容民主制度「混亂」、「台灣當歸」,更以各種親中言論博取抖音流量關注。然而,當她準備遣返回中國時,同件事也得罪了中國網民,遭到小粉紅與反諷群體攻擊,再加上原本台灣人的反感,亞亞正處於一個左右做人難的局面。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愛國」言論的脆弱性,也突顯中國網路語言文化中的一大特色——「陰陽文學」。 陰陽文學——審查之下的話語生存術 所謂「陰陽文學」,是中國網民在高壓審查環境下發展出來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它表面上語氣溫和、正面、彷彿在讚美,但實則諷刺、嘲弄與批判,有時也可以被解讀成「低級紅,高級黑。」。例如:官方宣稱食品安全合格率99%,網民則反過來「感謝」政府讓大家學會辨別地溝油,「敬佩」工廠把工業膠做成奶茶粉。這種語言既能避開封號風險,又能傳遞不滿與抗議,形成一種極具諷刺力的「語言自救」行為。 在抖音上,亞亞被小粉紅群起攻擊後,中國網民並未使用直接批評語言,而是大量留言說她「真是有福氣」、「終於回到祖國溫暖的懷抱」、「我們也歡迎你回來」,這些看似溫柔的句子,實則字字見血,成了陰陽文學的活教材。她過去對中國體制的盲目讚美,如今也被網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中國式的語言暴力 亞亞在台灣這個言論自由的社會中享有無限表達權,她卻將其當作表演平台,批評民主制度卻享受民主保護,最終卻回到她口中的「祖國」時,才真正感受到何謂「不能亂講話」。她或許不曾反思自由的可貴,卻在言論自由庇護下胡亂說一通,諷刺的是——在中國,對她最深刻批判的,正是那些懂得陰陽文學、懂得如何在壓抑中講真話的中國人。她可能不懂這些留言其實不是在擁抱她,而是「深淵」的人在以中國式的語言暴力提醒她——言論自由不是想罵就罵,更不是用來作秀。真正沒有自由的地方,連罵妳的方式都只能拐著彎來說。 從陰陽文學回望自由社會 亞亞事件讓人看到,沒有言論自由的中國人在網路上為了批評現實,不得不訓練成語言上的雜技師,習慣用雙層語意與語氣諷刺取代批判。而這種語言形式的存在,正是一種對言論不自由的證明。相較之下,亞亞身在言論自由的台灣,卻選擇站在壓抑自由的一方,最後被迫「回家」,可說是語言與現實的雙重報應。言論自由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理所當然的恩賜,而是一種制度底線。亞亞的故事提醒我們,當一個人不懂自由的珍貴時,就會誤以為「陰陽怪氣」才是正常表達,而那正是自由死去的開始。 作者》關山月 香港青年。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