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
-
2021-09-16 09:37:07習近平為何煉成十四億聖人?監管風暴 近數個月中國的監管雷厲風行,對多個不同界別的興趣、群體進行一輪清洗,華爾街日報就曾經發文評論:「中國網遊新規釋放信號:政府將監管私人生活、塑造下一代」。實際上網遊並不是中國要建立新時代年青人的狼煙,相反,這個信號就像房間裡的大象,只是我們現在才察覺到。 我們先約略概括一下近月中國對年青人的監管和塑造包括在那些方面:躺平、LGBTQ、飯圈、遊戲、課外班、電子煙、娘炮、直播、短片…… 共產黨為年青人洗腦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過去是相對較為柔性,中小學生需要上政治課,讀共產黨寫的歷史。然而在中國這個改革開放以來的畸形市場,儘管並非完整的市場經濟,但外來文化相對容易傳入。年青人看著西方的電影、日本的動畫和韓國的偶像長大,特別是互聯網在中國大行其道,年青人捧著手機滑Bilibili、看EXO比看習近平的書籍還要勤奮,共產黨意識到這一代的年青人並沒有如他們設想般走向滿懷共產主義理想的雷鋒青年。 流量與意識形態之爭 吳亦凡事件是相當標誌性的,響起了中國共產黨對於飯圈的警鐘。當公安拘捕吳亦凡後,有大量粉絲商議劫獄,甚至聲稱解放軍僅有二百萬人,而吳亦凡粉絲卻有五千萬人。這件事激發了中共對於這些流量明星的警惕。共產黨治下的中國是唯一權威不容質疑,然而吳亦凡的部份粉絲卻為吳亦凡挑戰共產黨的權威,這是共產黨不可接受的。故黨媒《人民日報》便立即刊出「為『偶像』底線都不要了?如此畸形的『飯圈文化』必須根治」。 講到流量,共產黨正是佼佼者。君不見國共之爭當中共產黨如何用自己的宣傳力量慘透整個農村?一大堆目不識丁、連馬克思都不知道是哪國人的農民工人被洗腦成為共產主義者,從延安整風去到文革,中國第一號流量明星是誰?毛澤東。一堆人看到毛澤東就已經鼻涕如洪,能夠和毛主席握手的人一整個月都不洗手。看到今天吳亦凡的狂熱粉絲,共產黨能夠將這些流量讓出去嗎? 其他文化的傳入更是影響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中共對意識形態是牢牢地控制在手。舉個例,熱門動漫《海賊王》當中便有挑戰世界政府的革命軍,又例如《進擊的巨人》當中隱含的對篡改歷史、民族主義的批評。西方的漫威又刻意塑造美國和英雄的連結,又帶著西方自由主義。這些意識形態正是與當今中共宣傳民族主義乃至仇外思想、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大相徑庭,中共如何不視之為動搖國本的共產主義敵人?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國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強國興邦才是第一號目標。習近平將毛澤東超英趕美的棒接上了,認定中國共產黨在他這一代將領導中國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建立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制度自信,他多次講「東升西降」、「時勢在我」,正是要與這些欺侮中國數千年的西方洋毛鬼子決一死戰。這個時候,自己的國民卻沉迷什麼韓星、動畫、荷李活,如何全國齊心? 習近平需要的,不是一堆吸食精神鴉片的年青人,而是一堆雄心壯志滿懷理想的愛國青年,這些人要強身健體、道德高尚,人人勤奮工作為國家效力,而且心朝共產黨,絕不能有二心;對於復興中華民族更要有死志,對外仇視異族人,對內則要清肅「兩面人」、「恨國公知」。 習近平既然如此愛惜年青人,對中國數億年青人寄予厚望,那我們這些隔岸觀火的群眾,只好為習近平打氣,希望他繼續大殺四方,讓我們看看如此偉大的國家如何煉成十四億的聖人吧。 作者》赤木黑肥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1-09-16 09:35:24石牆花的沒落算一算,原來已經離開香港600多天了, 在疫情底下,台灣停課不停學,就是說去到哪也要上學,電腦絕對不能沒電。不過目前適應的還行。 說到還行,前幾天剛好跟一個台灣女生分享台灣人的“還好、還行、還可以”為什麼跟字面的意思不一樣,原來是因為台灣人的友善,他們不想要隨意傷害到別人,並不是敷衍喔~ 最近的學習程度終於到了中文注音,我想說,為什麼三個不同的音但樣子卻長得幾乎一樣…...「ㄉㄅㄌ」、「ㄇㄈㄩ」、「ㄑㄥㄙㄍ」,到底是要怎麼記……雖然中文比較弱,但英文課卻讓我有點自信,可以與台灣同學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台灣最美的是人,還有常常鼓勵我,帶我到處遊玩,樂半天。 但,人啊,不是每時每刻都這麼樂觀開朗,有時候也會關心香港的新聞,看到一篇又一篇荒謬絕倫,壓迫香港人到絕路的消息,遠走他鄉的港人愈來愈多,看到我心裡在淌淚,我出生長大的地方到底變成了什麼樣子? 最近,香港支援在囚人士團體「石牆花」,自2014年開始至今,一直以社工身分跟進因社運而被的手足,送上物資及信件,並且在立法會替在囚人士發聲。 2021年9月14日「石牆花」正式宣布解散!因日前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無證據底下指控協助在囚人士組織,捏造危害國家安全,不點名地向「石牆花」施壓。「石牆花」創辦人以「花開花落有時盡,相逢相聚本無意」作結束。寄語香港人要留得青山在。 至於在囚的百多名人士後續有什麼支援,我相信這一刻沒有人能給到答案,但「石牆花」會盡最後一點力量,協助家屬及處理物資,並且停止市民一切捐助。 到底還要把這個香港變成怎樣,到底香港的年輕一代還可以做什麼? 已經完完全全落入共產黨手中,文字獄,莫須有,批鬥,這些手段真真正正在破壞香港核心價值,甚至香港富豪界亦要跪地舔共落區拉票選舉,你沒看錯,千億富豪落區向一個沒有投票權利的市民拉票,到底這舉動是演給誰看?我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作為已離開香港的學生,我不希望將來畢業回去,香港已變成殘缺不堪的都市,到底仍然在香港的市民還可以向誰求救?能自救的都已淪落天涯,那不能自救的呢?準備被人治政府繼續折磨?孤立無援的香港,國際對香港的抗爭會逐漸平淡,中共亦會繼續向國際展示牠獨裁者的戲法,時至今日,共黨野心大家有眼可見,下一步會否開始向台灣伸出魔爪?經濟上,台灣已有很多台灣商家選擇中國設廠,政治上,官僚之間處理中國的貿易問題上千絲萬縷。 最後,我絕對明白世界所有角落的人都想盡快回復平靜的生活,但無奈地,這個世界已經不能逆轉,亦無辦法改變已成事實的局面,願大家健康平安!早日戰勝生化武器的威脅! 作者》寂靜無名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1-09-14 18:53:08《一切都會有的》:中國的成年心智障礙者,該何去何從?2020年末,一部以中國大齡心智障礙者為素材的紀錄片《一切都會有的》,通過百度網盤的形式,突破了中國在影像作品的審查限制,一經首發後便迅速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熱議。 紀錄片的導演蔣能傑,此前曾拍過塵肺病、留守兒童、退伍老兵等極具爭議的紀錄片。後從2018年開始,他花了兩年的時間,記錄下兩位心智障礙者在北京豐台利智康復中心的生活現狀。 在利智,成年後的心智障礙者被稱為「心青年」(即「用心生活的青年」),而給予心青年支持的社工則被稱為「助理」。後者不僅在生活中會照顧前者,還會根據個體的差異而給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助他們實現「自主生活」。 截至目前,心智障礙議題在中國得到的關注並不多。對於心智障礙者如何自主決策、獨立生活,如何平等地獲得教育與就業的機會,如何更好地進行社會參與,如何在養老時得到支持等問題,仍然處在艱難的探索階段。 對於普通大眾而言,上述問題只是與心智障礙個體其原生家庭有關;但事實上,這也反映了整個社會在殘障模式與融合程度的落後與不足。 成年後的心智障礙者,無班可上也無處可去 「我自己去買可口可樂。」 在紙上一筆一劃地寫下九個字後,劉浩一邊喃喃自語,一邊思考著接下來要做的計劃。他今年47歲,患有智力障礙和唐氏綜合症,進入利智已經十二年,也是利智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心青年」。 他的好友,是一個患有自閉症伴隨智力障礙的心青年,名為劉斯博。與浩哥一樣,斯博也在利智生活多年。34歲的他,性格就像多變的天氣,時而陰時而晴,平時喜歡聽別人叫他帥哥,但生起氣來就會情緒失控,甚至會突然砸玻璃、砸車。 在利智中,劉浩與斯博被助理稱為「心青年」。但在外界的認知中,他們被統稱為「心智障礙者」。心智障礙,包括了智力發育遲緩、腦癱伴有智力障礙、唐氏綜合症人群、自閉症譜系人群等不同類型人群。 截至2010年,中國殘聯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數據,推算出心智障礙者群體的人口數,約有1200萬到2000萬人。雖然數量聽起來無比龐大,但是在學校、職場等公共空間中,卻難以見到他們的身影。 一方面,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對心智障礙的關注與認識都不足。儘管心智障礙種類很多,但官方沒有對「心智障礙者」進行專門分類,出現了「有心智障礙者拿智力殘疾證,有人卻拿精神殘疾證」的狀況。 且對於普通大眾而言,比起肢體障礙、視力障礙、聽力障礙等相對「直觀分辨」的障別,心智障礙這個說法顯得陌生與遙遠。再加上社會出於殘障的個人模式,很多人仍然會以「傻子」等歧視性言語去稱呼心智障礙者。 哪怕有人關注殘障議題,但他們可能更熟知的是由李連杰主演的《海洋天堂》,通過電影知道自閉症兒童的存在;或是2014年那場火爆全球社交平台的「冰桶挑戰」,因名人效應而意識到漸凍人群體的遭遇。二者之外,與心智障礙的相關討論只是寥寥。 另一方面,中國大部分心智障礙者,仍被家人「圈養」在家里。據《光明日報》在2019年發佈的一篇關於大齡自閉症就業的報道,就指出中國智力及精神殘疾人口眾多,就業比率卻不足一成。 久而久之,礙於個人能力與社會偏見,成年後的心智障礙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無法進行社會參與,只能長期過著被家長照顧、安排的生活,不僅給家庭帶來沈重的照料負擔,而且也困在「無處可去,無事可做」的牢籠中,逐漸老去。 此外,由於中國的輿論環境越發緊縮,心智障礙NGO的對外倡導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更加難以發聲。這就造成了心智障礙議題在中國的困境:障礙者及其家人都有很多訴求,卻無法得到有效支持。 因此,紀錄片中出現的兩位心智障礙青年,無疑是幸運的。他們能夠在利智康復中心慢慢地自主生活,恰恰是因為他們有相對開明、經濟狀況較好的家長,也能在當地找到願意支持心智障礙者的機構,才有了一些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 學習做飯、理財與控制情緒 利智康復中心的出現,是心智障礙者融入社會的一個可貴渠道。 利智創辦於2000年,是一所為15歲以上的心智障礙者提供多元化、專業化服務的非營利組織。其不僅會根據心智障礙者的不同特點,去培養他們的自主生活能力,還會為他們提供支持性就業服務。 在利智,劉浩與斯博要學習的事情有很多,才能慢慢達到「自主生活」的理想狀態。「自主」二字,雖然聽起來很簡單,無非就是具備處理衣食住行的能力;但對於心青年而言,他們卻需要長時間的引導與重複練習。 比如做飯一事。助理會先給班裡的心青年上課,告訴大家注意廚房用火,再提醒大家做好出行計劃,寫下需要的原材料,再買回來機構。之後,心青年們便會在助理的引導下,開始烹飪實踐,慢慢練習,直至真正地掌握做飯的技能。 又比如理財一事。在鏡頭前,浩哥毫不掩飾自己對可樂的迷戀,常常纏著助理買可樂。但在出門前,助理仍會提醒浩哥「先做計劃」。從花多少錢到怎麼前往小賣部,以及一天喝多少瓶,浩哥都要在紙上寫清楚,經過充分準備後再出行。 如此詳細的計劃,也是助理希望藉買可樂一事,讓浩哥慢慢學會理財的過程。每個月,浩哥都需要在機構內通過勞作(如打掃衛生),拿到一點點報酬。但由於癡迷可樂,浩哥即使做了理財計劃,還是因花銷過大成為了一個「月光族」。 不過,考慮到浩哥喝太多可樂會引起肚痛,助理時不時向他提供一些建議,比如購買冰紅茶或者礦泉水。雖然,最後的選擇權還是在浩哥手上。但通過引導,讓心智障礙者對生活中的一切進行自主選擇,卻是利智一直堅持的工作原則。 當然,自主生活不僅要學習生活技巧,也包括學會排解情緒。每次發現斯博的情緒有點不太對勁,可能要產生暴力行為時,助理都會通過長時間的對話,讓他意識到「玻璃是無辜的,不能通過發泄去解決問題,而應該用嘴把話講出來」。 此外,機構也會支持他們「享受生活」。比如斯博一直渴望去旅遊,助理便從「旅遊要花錢」的角度,提醒他學會調整情緒,不要因發脾氣而亂砸東西,並通過在機構中多勞多得,就可以存下一筆旅遊的費用。 後來,心青年需要換宿舍,助理也是讓浩哥與斯博去查看不同的空間,直到他們滿意後,再簽下租賃合同。之後,他們還會在助理的協助下,一起商討出共同生活的規則,比如斯博不能摔門等,讓彼此都能住得舒服與安心。 無論是做計劃,還是設定規則,都是一種支持的方式。這不僅讓心青年慢慢了解如何應對勞作、做飯、理財等事宜,習得更多打理生活的技巧,而且也是讓他們學會遵守與人相處、生活的界限,從而提高對自己的生活的掌控力。 最終的目標,是讓心青年有自主選擇的機會,要讓個體活得有尊嚴。 從「學習自理」到「自主生活」 影片的拍攝從2018年一直進行到2020年,因此也記錄下心青年在疫情下的狀態。 利智的服務從線下變成了線上,開始探索如何通過支持給家長,讓家長在家裏支持孩子的自主生活。據統計,利智自疫情之後,累計為12976名心智障礙者及家人、同行機構工作者提供線上自主生活服務與培訓。 在疫情期間,斯博仍然惦記著機構,常常會隔三差五地跑回來,甚至想在機構裡居住。劉浩的生活過得不錯,平時只需母親幫忙準備飯菜,其他如洗澡等日常事宜都能自理,還能對著鏡頭笑呵呵地說著對可樂的期待。 看著他們精神奕奕的狀態,各自都沒有因為疫情而導致生活失控。這就意味著利智的個性化支持是有效並可行的,讓心智障礙者告別了「終日被家長安排」與「等吃等喝到等死」的階段,協助他們通過做不同的計劃,從而實現自主生活。 正如馮璐在紀錄片提到,「我想我們在很小的時候,也是什麼都不會,在人生這條路上慢慢地嘗試、摸索、犯錯,才長成現在這樣。那我們到底有沒有給他們機會,還是直接說他沒有能力做不了,就把機會剝奪掉?」 是的,對於這群從小就不被主流社會接納的心青年,政府與民間都不能認為「他們活著就行了」或者「有人照顧就夠了」,而應該反思當下環境的不足,開放更多的機會給他們,才能助他們真正在社會上謀得一席之地。 這也是影片帶給我們每個人的反思:心智障礙者不是無能的傻子,也不是被圈養的寵物,更不是家人與社會的負擔。在一個文明的社會中,心智障礙者的權利與尊嚴,更應該得到切實地保障。 只要提供更多的機會支持,他們可以自主決策、獨立生活。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決定,也應得到整個社會的認可。 參考資料: 關於心智障礙者的9個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星星的孩子」長大後怎就業-光明日報 在人間|大齡心智障礙者:90歲母親已經照顧不了他多久-鳳凰網 康復中心李立潔:開展支持性就業服務,幫助心智障礙者走出家門 服務心智障礙者:支持他們自主生活-青島頻道 全國2000萬心智障礙者,你為什麼在大街上見不到,他們去哪了? 作者》馬思 中國公益行業觀察者
-
2021-09-14 13:19:11台駐美辦「正名」 體現台美關係 也符合拜登對台保證的精神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二度通話後,傳出台美之間商討台灣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一事,引起外界關注。 由於正值第76屆「聯合國大會」(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舉辦之際,又有美國國會議員發函給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葛林斐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台灣提升國際空間及地位的聲勢如日中天。不過,中國就相當不滿,官方不但表示反對,官媒更是刊文威脅不惜一戰,當然中國的反應並不意外,一直以來對台灣的打壓也從來沒有少過,唯台灣是否做好了準備?針對各種可能的形勢有無沙盤推演?從這一系列的新聞事件中找出一條務實可行的路,這恐怕才是當前台美中三方該深思熟慮的焦點。 中國鴕鳥心態 外部制衡能力仍無法與美匹敵 中國不樂見台灣拓展國際能見度,原因為何已無需再贅述,倒是中國面對當前的國際情勢,已到了該調整對外戰略的時刻,以當前習近平對政治權力的需求來看,顯然仍在摸著石頭過河,從習近平提出「兩個不能否定」便可窺知,習近平一心想樹立自己跟立國領導毛澤東平起平坐,從新打造中國的國家發展道路,甚至是擦亮社會主義國家的招牌,想要大有所為,但又卡在鄧小平留下的遺緒。理論上,習近平搖擺在「韜光養晦」與「有所作為」的舉棋不定之中,實務上,中國的外交操作也陷入「戰狼」與「形象」的自我矛盾,放任中國網軍攻擊、推《反外國制裁法》、修改《海上交通安全法》等,但又要美化國家形象進行全球大外宣,不但作法牽強且效果不彰。 偏偏美中對峙形勢難有轉圜,且國際圍堵中國已蔚為潮流,這是中國外部制衡能力的罩門,也凸顯出習近平解決國際壓力的能耐不足,也只能搬出「中國夢」的精神鴉片進行大內宣,逞強提出「自力更生」、「共同富裕」等空泛口號,對外事務尤其是對美談判則轉為消極,這套「以不變應萬變」的手法,其實早讓拜登的國安團隊看破手腳。 從今年九月初王毅向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表示「氣變合作不可能脫離中美關係的大環境」開始,這顯示美中之間對於國際事務認知的落差,中國把不同議題進行串連進行包裹談判,對美國來說中國是在「以拖待變」,依此來看「拜習二度通話」,美國強調「控管危機」避免衝突的責任,就有向中國暗示製造衝突麻煩的警告意味。 提高台灣的能見度及代表性可以作為台美中三邊關係的觸媒。圖:Adobe Stock 台美合力更名 符合拜登對台保證與準則精神 從美國的視角來看,加強台美關係是合乎美國的國家利益,甚至也鑲嵌在美國對外的整體布局之中。自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美國對外戰略已從「反恐」(Anti-Terrorism)走向「大國競爭」(Great Power Competition),劍指對象就是中國,這也解釋著為何拜登有退出阿富汗戰場的急迫性,縱然撤軍決定備受批評,且過程倉皇難堪,但這完全不影響美國將戰力集中在「印太地區」的決心。 此外,拜登所採取的策略跟川普完全不同,「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原則下,積極拉攏全球盟友加入圍堵中國的行列,這樣的國際布局絕對不是短期的曇花一現,甚至比2001年開始的「反恐計畫」更長,可能延續到2049年中國建國百年,美中之間持續競爭早是客觀事實。 近期美國對台政策似有「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轉向「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的跡象,從我外交部長吳釗燮與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與拜登政府高層在「蒙特瑞會談」的「特殊管道對話」(Special Channel)中,針對將駐美代表處正名為 「台灣代表處」的討論便可見端倪,提高台灣的能見度及代表性,可以作為台美中三邊關係的觸媒,這不但獲得美方涉台事務官員廣泛的支持,也將會是其他國家與台灣互動時發揮的典範作用,對台、美各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然,駐辦「正名」一事不必然直接涉及台灣主權的承認,畢竟這並不是國與國之間常態性的外交互動,但就美國提及對「台海議題」的重視,「台灣正名」的討論也有其必然意義,絕非只是台灣單方面的要求。 事實上,在2019年5月時,為了紀念《台灣關係法》施行40週年,我外交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雖然這是台灣內部單位的「更名」動作,但因為這是我政府處理台美事務的專責機構,勢必有經過美方的同意;依此來看,我國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是合情合理的安排,只是,對美國而言,必須考量同意執行,那勢必會觸怒中國,是否讓美中關係更為惡化,甚至引發台海出現衝突,是台美現階段必須加以推演的狀況。 持平來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為「台灣經濟文化代表處」,這並不違背拜登政府推出的「對台交往準則」更新版本,同時也可以作為美國務院執行對台相關文件向國會負責的表現,並輔以安全及經貿的合作行動,這會是台美關係堅如磐石的最佳例證。 延伸閱讀 → 美國民調首見 中國若侵台逾半美國人支持防衛台灣 → 習近平扯「共同富裕」的假話 卻揭下中國「完全脫貧」的假面 作者》吳瑟致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
2021-09-13 18:10:33香港教育的滅亡時代2019年的反修例風波到現在都過了2年多了,香港政府仍未停止打壓。他們為了創造一個日後沒有人反對,只會支持「中國」、「中國香港」的城市,已利用政治手段,逼得很多大大小小的民間組織如教協、民陣與新聞媒體停止運作或解散,連悼念活動、集會遊行等都一一取消,原因相信大部份香港人都知道。但面對大權在握的政府,我們真的是有心無力。香港人已經盡力想改變局勢,可惜都是徒勞無功,可以說香港人已經開始感到絕望和無力。 筆者最近與一些依然身在香港的朋友聯絡傾談時,說起一些關於香港的事情,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表示感到絕望。先交待一些背景,他們的職業是老師,其中一個還是任教通識、歷史科目,她非常清楚了解香港和中國的歷史,對共產黨執政後的所作所為更是瞭若指掌。她知道政府會把「教師」這個職業當作洗腦工具,因為對小朋友洗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老師灌輸學生一些支持中國、愛國等思想,讓他們覺得「中國永遠是對的」,從而令他們日後減低反抗機會。這種洗腦教育在中國國內已經行使很多年,結果真的有目共睹-「小粉紅」這詞應該不會陌生,可以說世界各地都有他們的存在,而且盲目地推崇中國,可見洗腦教育十分成功。 政府還強迫老師,在國安教育的內容裡不能持平的說出弊端或者中傷中國,如果老師說錯一句話,同學便可以舉報老師。聽起來真的十分荒謬,首先,老師是專業人士,請問香港政府官員或林鄭月娥女士,有什麼資格可以決定老師說的話是故弄玄虛又或者是錯的?論學識,如果你們這些政府高官知識能力比老師高的話,為什麼不去教育小朋友,還在浪費時間做一些不知所謂、浪費納稅人金錢的政策。說真的,筆者不知道你們憑什麼可以做到這個職位,有利民生的政策不推,只顧著向中共獻媚。 最近又有消息傳出,港府正在研究資助學校教師宣誓或作出聲明擁護《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區的安排。現在除了公務人員與區議員之外,竟然還想強迫老師進行宣誓!老實說,如果政府能獲得支持,根本就不用強迫別人來宣誓效忠。要正常人說出違背良心的話是十分困難的,尤其身為教師,更是左右為難;有的老師因為不想失去傳授下一代正確觀念的機會,而無奈地選擇宣誓,當然也有老師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或者選擇不問世事而宣誓,例如大部份警察都是這樣。 筆者想說的是,有些老師真的不想違背良心去宣誓,寧願放棄工作也不願做政權的洗腦工具;因為老師是一個備受尊敬的職業,除了需有專業知識教導學生,還要有熱忱、並細心聆聽每個學生的需要。「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筆者角度來看,教師這個職業是不可褻瀆的,更遑論要迫使他們成為政府的走狗。 而對於學生來說,老師在他們生命中或許也擔負著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在求學階段,與老師、同學的相處時間比家人還多,老師的影響力說不定比家長還大。但香港政府卻打算利用學生對老師的信任,進行洗腦教育,只能說是人神共憤了! 作者》力斯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1-09-11 14:12:07美國兩黨之爭:《民享法案》和《約翰‧路易斯投票權促進法案》1828年,劇作家湯瑪斯‧萊斯 (Thomas D. Rice) 改編美國黑奴的傳統歌曲《跳!吉姆‧克勞》(Jump Jim Crow) ,並結合流傳於黑奴間的故事──騙子吉姆‧克勞 (Jim Crow) 所創作出來的一個歌舞故事。這是由白人化妝成黑人的著名故事角色,最後成了對黑人的負面刻板印象,並且,「吉姆‧克勞」不只成為貶抑美國黑人的綽號,最後還是讓黑人過著隔離生活的法律名詞。 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 的後期和戰後國家重建時期,為了解放數百萬「黑奴」的權利問題,美國國會反覆進行辯論。最後,於1870年批准一項修正案,並成為憲法的一部分,即憲法第十五修正案 (15th Amendment) :禁止聯邦或州政府根據公民的種族、膚色或以前曾是奴隸而限制其選舉權。15th Amendment - Definition, Date & Summary - HISTORY 歷史頻道(History) 不過,即使憲法有規定,州政府有對策。 掌握了南方各州立法機構的民主黨,制訂有色人種與白人在公共設施、交通與學校之「隔離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 的法律規定。並且,頒布如投票稅、識字測試、白人初選(White primaries)、重罪剝奪公民權法、祖父條款,或以作弊、恐嚇等方法來阻止黑人參與投票。這些限制與剝奪黑人投票權的法律規定被稱為「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 。 而1896年「普萊西訴弗格森案 」(Plessy v. Ferguson,又稱普萊西案) 的最高法院判決:分開隔離並不代表不平等,並不違憲,維護了種族隔離的合法性,於是,「吉姆‧克勞法 」在美國南部各州實施了半個多世紀,即所謂的「吉姆‧克勞的時代」。 直到1954年的「布朗訴托彼卡教育局案」(Oliver Brown et al.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et al.,簡稱布朗案) ,美國最高法院判決:種族隔離的本質就是一種不平等; 1964年通過《1964年民權法案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禁止公民投票中的不平等待遇和在學校、工作場所與公共空間的種族隔離; 1965年通過《選舉法案》(Voting Rights Act of 1965) :禁止在投票過程中的種族歧視;南部各州實施的種族隔離法才徹底消除。1870s - 1950s - A Brief History of Civil Ri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 - Guides at Georgetown Law Library 喬治城大學法律中心圖書館 Georgetown Law Library 第36任美國詹森總統簽署了1965年的投票權法案。圖:公有領域 現在,認為2020年總統選舉有嚴重舞弊問題的共和黨人,在其為多數黨的州,推動修正投票法案。根據「紐約大學法學院的布倫南司法中心」(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 所公布的資料,截至7月14日,至少有18個州已通過新的投票法。Voting Laws Roundup: July 2021 | 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 布倫南司法中心 左派的社會團體、媒體和民主黨人認為,這些新制定的投票法是一種限制性投票法。美國總統喬‧拜登 (Joe Biden) 甚至在喬治亞州 (Georgia) 州長於3月25日簽署《2021選舉誠信法》(Election Integrity Act of 2021) 後,發表聲明批評:「這是對憲法和良知的公然攻擊,是21世紀的『吉姆‧克勞法』。」 拜登還表示,會再次敦促國會通過《民享法案》 (For the People Act,H.R.1) 和《約翰‧路易斯投票權促進法案》(John Lewis Voting Rights Advancement Act,H.R.4),使所有具投票資格的美國人能更方便投票,防止神聖的投票權受到攻擊。。Statement by President Biden on the Attack on the Right to Vote in Georgia | The White House 白宮聲明 喬治亞州州長布萊恩‧肯普 (Brian Kemp) 回擊:「顯然地,總統和他的助手都沒有讀過法案,才會稱這個新投票法為21世紀的『吉姆‧克勞法』。」 他表示,這項法案增加了投票的方法,簡化了計票流程,並確保選舉的誠信。要求申請通訊投票者提供有照片或州政府發給的身分證,不是『吉姆‧克勞』,現在每個喬治亞州的選民在親自投票時就已經必須這樣做了。Kemp fires back at Biden: Nothing 'Jim Crow' about Georgia law | TheHill 國會山莊報 (The Hill) 而在至少有18個州制定類似喬治亞州的新投票法之同時,也至少有25個州頒布擴大投票權的法規,如:更容易的選民登記和投票方法、得來速投票、24小時投票、恢復有前科者的投票權等等。 基本上,右派 (共和黨) 重視投票的誠信,所以制定防止選舉舞弊的法規;左派 (民主黨) 主張要維護人權,讓更多人可以參與投票,所以制定便民的寬鬆法規。這如兩條平行線的觀點,當然沒有協調與妥協的空間,攻防戰火也就猛烈。 認為2020年總統選舉有嚴重舞弊問題的共和黨人,在其為多數黨的州,推動修正投票法案。圖:Unsplash 眼見共和黨為多數黨的州紛紛制定新投票法,掌控國會參眾兩院的民主黨,就想透過提出《民享法案》和《約翰‧路易斯投票權促進法案》之聯邦法來壓制州法。 早在2019年,民主黨已在國會提出了《民享法案》,雖然在眾議院通過,但在參議院受挫。今年,民主黨重提這項法案,但於6月22日的首次表決再因共和黨的反對而未通過。《民享法案》以「消除在投票中的種族歧視」為其道德論述,要統一全美投票的標準,規定內容項目與現在民主黨為多數黨的州所制定的新投票法大致相同。 8月17日,眾議院民主黨黨團再提出《約翰‧路易斯投票權促進法案》,旨在恢復聯邦的批准權:州與地方政府若要修改選舉規定,必須先獲得聯邦司法部的審核同意,並允許法院阻止所有新的選舉政策。 當天,眾議院議長南希‧裴洛西 (Nancy Pelosi) 發表聲明,表示民主黨人要保護每位美國人的投票權。國會不僅有嚴格的憲法授權,而且有道德責任要對抗歧視和壓制選民的反民主風潮,民主黨計畫通過《約翰‧路易斯投票權促進法案》,並要頒布《民享法案》,以確保每位美國人都有發言權。 Pelosi Statement on the Introduction of H.R. 4, the John R. Lewis Voting Rights Advancement Act | Speaker Nancy Pelosi 眾議院議長聲明 今年6月16日,共和黨人、前美國國務卿麥克‧蓬佩奧 (Mike Pompeo) 在「美國法律正義中心」 (American Center for Law & Justice) 發表一篇文章表示,《民享法案》若通過,將授權國會成為最高法院來制定倫理守則,將禁止各州正確核對選民的身分,各州將被剝奪管理州內投票法的權利,這將會徹底改變國家的權力平衡。 他主張,投票權取決於你證明你是美國公民,因此選民身分驗證不是壓制選民,而沒有選民身分驗證的郵寄選票會助長選民舞弊。 蓬佩奧認為,擴大投票權是左派社會主義試圖從根本上改變美國公民的投票方式,這會讓選舉舞弊更為容易發生,也更難證明或起訴。甚至損害選舉的誠信,破壞人民對選舉結果的信任。H.R. 1 Is an Assault on Democracy in America | American Center for Law and Justice (aclj.org) 美國法律正義中心 (American Center for Law & Justice) 總之,這場投票權法案的攻防戰,究竟哪個黨的主張與觀點較能說服人?哪種投票法才真的是保護民主國家裡的公平正義與人民的權利呢?不過,影響更為重大的,恐怕是美國將繼續小政府的傳統,還是走向社會主義的大政府吧?! 延伸閱讀 → 美國社會裡的衝突:重新建構與詮釋美國歷史的「1619計畫」 → 美國社會裡的衝突:批判性種族理論之「公平數學」 作者》蔡嘉凌 專欄作家。現旅居紐約。著有"Our Stories, Our Truths"
-
2021-09-13 13:21:41接毛續鄧打造歷史定位!習近平能透過第三份歷史《決議》讓自己再次偉大?2021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上審議了《關於十九屆中央第七輪巡視情況的綜合報告》,並決定於11月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關於十九屆六中全會,被提及的主要議程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重點研究、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鬥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問題。」 對於「重點研究、全面總結」的名稱與內容,外界不斷討論的是六中全會是否誕生一份新的、也是黨史上第三份、中共建政後第二份《決議》,若再度產生《新決議》,可以銜接毛鄧的歷史定位,進一步鞏固和強化習近平的歷史地位,為中共20大繼任最高領導人掃清思想和理論干擾,奠定歷史合法性。 兩個《決議》產生的時代背景 中共黨史上有兩個重要決議,1945年4月,中共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6月27日,中共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由鄧小平和胡耀邦主持起草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兩個決議的內容,都是在糾正左傾路線,1945年《決議》是在延安整風運動的基礎上形成的,詳述歷次左傾錯誤造成的損害;1981年更不用說,否定文化大革命,但肯定毛澤東發動無產階級運動的初心,對毛澤東的對錯作了七三開評價,重新樹立毛澤東在中國革命中的歷史地位。 習有權力盤算 不會批鄧、江 習近平會提出中共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嗎?習近平的真正企圖,是要藉由《新決議》及應對國際形勢,提出自己的論述。《新決議》又該如何評價毛鄧和面對天安門事件,如何評估中共現況和改革成效,辯證改革開放的後遺症,讓改革重獲民間支持? 如果有《新決議》的產生,相信名稱會很習近平。關鍵在《新決議》想面對哪些問題,針對於毛澤東的文革與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習近平曾提出「兩個不能否定」,「跟黨走」已見端倪。 習近平強勢程度超越了歷屆的中共最高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趙紫陽、胡耀邦、華國鋒。(圖取材自網路) 直言之,不能拿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否定習近平的大有作為,也不行用習近平否定鄧小平。習近平2013年當時說:「如果當時全盤否定了毛澤東同志,那我們黨還能站得住嗎?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還能站得住嗎?」 「六四」無法也不會翻案 由於六四在中國是禁忌話題,中共政權已經說過多次,「六四是場政治動亂,中共採取行動制止,是正確的決定,並讓之後的中國變得更加穩定。」 顯然,《新決議》對六四肯定無法翻案。 而六四之後,江澤民「三個代表」讓改革開放持續推動,卻也加劇腐敗。對照中共現在的監管風暴,文藝整風及電商平台的打擊,中共必須要說清楚對民營企業、對資本家的立場。鄧小平徹底否定文革卻又維護毛,顯然是鄧小平認識到,否定毛就否定了中共的合法性,所以習近平不會否定鄧小平,當然也不會用資本家入黨的危害,用歷史錯誤來批鬥江澤民。 高舉習近平的「新時代」,官方仍在高喊改革,黨建想用強力反腐和從嚴治黨來強調「黨的純潔」。習近平想把改革開放,從經濟層面推進到政治和社會層面,打破當前改革開放不進反退的困境,用「共同富裕」讓民間支持改革。 (六四凌晨6:20)﹕坦克揚長而去﹐毒氣瀰漫。馬路邊有11人死亡。(來源:《觀察家》雜誌Octobre 1989, p.116.) 「反右」是為了「防左」 眾所周知,習近平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賽,兩個《決議》是在重大歷史關頭形成的。中共根本的路線是左的,鄧小平「反右」是為了防「左」;習近平在黨內「反右」容易處理,而防「左」主要是防黨內奪權,《新決議》有利於意識形態鞏固,績效宣傳自己的路線,開啟20大後的隔代指定接班。 習近平認為當前的國際局勢東昇西降,中共要「防右」,國內的走資派問題不大,必須要堅決粉碎國際的右派盲動,國際政治更要避免形成左右對抗。川普吹起全球一股保守主義右派之風,中共利用全球化擴充影響力的時代不再,中共必須警惕帝國主義路線威脅,更要防止拜登多邊主義的民主價值同盟合作。 延伸閱讀 →毛澤東逝世45年 中國評論家:「三低」族群會懷念、但今領導人也崇拜毛 →習近平瞄準富豪 加強統治合法性 →勇敢發聲!只有特權者會反市場經濟 北大教授警告:「共同富裕」恐成「共貧」 作者》吳建忠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副教授
-
2021-09-11 14:14:47印太戰略圍堵中國成全球顯學 多國軍事布局漸往東移「印太戰略」是近年來整個東亞地區最熱門的話題及語彙。中國甚至將其視為「集團對抗、打造地緣爭奪的小圈子,是冷戰思維的復辟,是歷史的倒退,應該被掃進垃圾堆。」而俄羅斯亦認為印太戰略是在「削弱東協在該地區建設性的統一作用、重新劃分亞太地區的格局,以遏制特定國家,並孤立俄羅斯。」 但「印太戰略」是否如中國和俄羅斯所譴責的「反中國運動」,尚且可從整體戰略佈局來做一些觀察。 事實上,目前美中對抗態勢已然非常明顯,雖美國國務卿林肯曾表示「美中有對抗、競爭、合作」,但就目前看來,對抗與競爭的力道遠大過合作的槓桿;再從美國及歐洲國家從阿富汗撤軍的情形來看,除了戰略東移至印太是正在進行中的事實,更確認了中國是主要威脅,俄羅斯、北韓、伊朗等是次要威脅。 印太戰略不僅成了歐美各國經略東亞地區的顯學,日本、美國、印度、澳洲及歐洲眾多國家都陸續公布印太地區的戰略規劃。 QUAD四方安全對話重啟 印太小北約成形? 實際上,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機制的建立始於2007年,但隨後因各方意見及立場不一致進而中斷,直到2018年才因美國印太戰略的提出隨之重啟,更令外界關注此機制是否正朝向「印太小北約」的形成? 「自由與開放的印太策略」是日本總理安倍晉三於2007年時所提出,2012年則又發表了「亞洲民主鑽石同盟」。直至2017年11月前美國總統川普亞洲之行時,則重申「印太區域」的概念,2018年制定《印度太平洋戰略框架》,「印太戰略」就此正式提出。而印度雖然亦是QUAD其中一份子,但其外交政策向秉持「不結盟、維持平衡、獨立自主」的策略,故暫僅可視為與美、日、澳為「戰略夥伴」非「戰略結盟」關係。 而且印度屢屢欲邀俄羅斯加入的情況看來,縱使美國極力拉攏印度,「印太版小北約」短時間內要真正形成,還得看中國與美國之間的互動是否緩和,以及中國鞏固俄羅斯往來、日本十月新總理和眾議員政黨席次的變化是否影響與中國的外交政策,再加上中國與印度這個「鄰居」的關係是否成為印太戰略下的犧牲品?都牽動與影響「印太小北約」的印象是否逐漸清晰。 印度屢邀俄羅斯加入印太戰略。圖為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右)今年4月6日在新德里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左)舉行雙邊會談。圖:印度外交部提供 歐洲國家紛公布「印太地區戰略」 在日本、美國皆公布「印太戰略」、澳洲力挺、印度參與之後,歐洲國家也在印太地區興趣盎然,除了呼應拜登上台後對於歐洲盟國的拉攏及關係修復之外,歐洲國家不願意落單在地緣政治較量下的重要行動,與在美中印太博弈之中擁有「印太話語權」的意圖自是再明顯不過。 繼日、美等國之後,歐洲眾多國家,如:法國、德國、荷蘭及歐盟紛紛提出「印太戰略」,除了有地緣政治的考量外,亞洲更是歐盟出口的第二大地區;再從2015年來歐盟逐漸對印太市場的加大投資、供應鏈自中國向東協國家移動、以及與東北亞及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越南、日本、中國…等陸續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可以看出,經濟戰略價值與地緣政治的價值,對於歐盟來說都是心頭上的一塊肉,也代表著不僅美洲大陸正在東移戰略核心,歐洲國家的對外政策也在逐漸移往印度洋及太平洋,在印太地區的絕不缺席,肯定是歐洲的新戰略核心。 「印太戰略」佈下天羅地網 中國難伸展 中國以加快建構「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及加強對周邊國家的外交合作為基本功,加上在2020年11月中國即已和東協國家和澳紐等十五個國家簽署RCEP,並可能在2022年生效為基礎。此外,中國更極力爭取加入由日本所主導的CPTPP,以突破各國包圍,且在近期積極尋求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的支持;再加上中國從2012年所推動的國家頂層戰略「一帶一路倡議」雖有負評,但仍在持續進行。 除此之外,美中另一個層面的較勁,新疆、香港、南海及台海等議題,亦必然為印太地緣政治中重要的角力題目。從近期美、日、印、澳四國聯合軍演,以及英、法、荷、德均遣軍艦來南海的情況下,印太戰略中軍事前沿的行動已先行展開。但看似順利的同時,阿富汗撤軍的矛盾以及中東、俄羅斯議題上是否分散美國盟國的向心力,仍有待密切觀察。 延伸閱讀 >>阿富汗變天後的啟示:搭乘印太戰略號 台灣應創造更多貢獻、與世界更深連結 >>台海和平已是世界的議題 全球治理模式讓台灣地位重要性增強 >>到處都有中國的影子 中俄烏之間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關係 作者》許慧儀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
2021-09-07 15:48:09只能變城市流浪者!打壓秋雨教會 警察、鄰居輪番騷擾到屋主連給借住都不敢近期共產黨對成都秋雨教會的打擊進一步升級,官方慣用的手法就是逼人搬家。2020年底,在成都屢受騷擾的李英強長老一家被迫搬離成都,他們先去到離成都不遠的樂山小城,樂山正是我的家鄉,當時擔心他們在樂山租房被警方施壓、被房東趕逐,所以我媽媽把空置在老家的房子給他們住。 搬家當天,是成都的國保親自開車送他們一家到樂山,親自檢查過租房合同,原本以為這樣就能安穩一陣子。不曾想,住了幾天以後,樂山的警察上門要求登記他們一家的信息,登記第二天,警察說因為不能電話聯繫房東,要求李英強提供房東一家的網絡聯繫方式。李英強拒絕警察的要求,此前我們通過網絡在租房合同上簽約,合同具有法律效應,警察聯繫我們不外乎就是想讓我們趕走這家人,於是我們並不理會警察。 聯繫不上我們一家的警察,轉而聯繫我們住在樂山的家人,稱我媽媽之前把房門鑰匙寄放在家人手裡,意味這家人成了房子的暫時管理人,要求家人出面趕走李英強一家。警察不僅如此叨擾我外公,並且連夜通知大姨,要大姨隔天就去收回房子和鑰匙,如果李英強一家不配合,大姨可以報警處理。家人在聽到警察對李英強和秋雨教會的刻意抹黑之後,因為擔心我們一家受到非法宗教的蠱惑,所以願意配合警察,對李英強一家施壓,要求他們立刻搬走。 連有法律保障的合約都可以不認 理論上,租房合同是收到法律保護的,就算是房主也不能輕易單方面解約,但官方無視我們的意願,強行要求我家人成為房子的管理人,並且通過哄騙的手段,要求他們違背租房合同,趕走李英強一家。因為警察本身沒有權力阻止李英強一家的行動,也沒有任何證據給他們定罪,只能濫用私刑,用下流的手段,借房東的手讓他們一家飽嘗流離失所之苦。對於我的家人,原本與這件事毫無乾係,卻被警察當做濫用私刑的工具,警察躲在我家人後面發號施令,讓我家人充當違約的惡人。 理論上,租房合同受法律保護,不能輕易單方面解約,然而警察躲在房主後面發號施令,房東和房客都是受害者。圖/Tierra Mallorca 在拒絕搬家後,房子裡被斷網、斷電、斷氣、斷水,一切生活需要的基本管道都被人為切斷。李英強找了一個修水管的師傅來維修,結果剛修好,物業和一個不明身份的人出現,威脅師傅不准修,師傅只能將其恢復破損的樣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李英強一家只能靠礦泉水和應急照明燈生活。最後他們只能遺憾離開樂山,尋找下一個可以安居的城市。 而這段時間,秋雨的會友繼續遭到類似打壓。住在成都武侯小區的幾戶會友,不約而同遭到鄰居的騷擾,鄰居代表全體小區住戶,聲稱「不歡迎你們住在這裡,希望你們搬家」。他們公然帶人攔在大門口,不允許舒姐妹的車輛開進小區,這明顯是惡意擾亂公共秩序,但警察對這樣的惡性毫不作為。一句「不歡迎你們」,就能把人趕走嗎?顯然是不合理法。首先,僅是三五個鄰居,憑什麼代表全體住戶。其次,每個家庭在租房之前,都簽訂了合同,在不違背租房合同的情況下,租客在合約期間就是房子的主人,他們的居住權受到保護,就算是房東要求毀約,也需要付出法律代價,且租客可以拒絕房東單方面毀約,要求繼續履行合同內容。 拒搬家會遭斷水斷電 「鄰居」也來莫名斥責 前來騷擾的鄰居年齡在60歲上下,以長者身份自居,一邊苦口勸告秋雨會友放棄信仰、跟黨走,一邊厲聲斥責他們「非法聚會」。這些鄰居顯然是受到警察的挑撥,為警察奔走。警察知道自己沒有立場脅迫房東,要求房客結束租房協議,所以挑撥一群毫無關聯的鄰居上門騷擾、叫囂。這群鄰居大媽們,自以為在配合警察和政府的工作,實際上是協助濫用私刑、再現文革歪風。 自從2018年的冬天,秋雨聖約教會被打擊以來,有多少人居無定所,在警察和房東的趕逐下,在城市裡流浪。從前我總是不理解那些房東為什麼被警察找上門就要服從。直到我們自己也成為了房東,才知道各種艱辛。不是房東願意配合警察助紂為虐,房東和房客都是受害者,是政府在濫用私刑、株連九族。決定借房給李英強一家住的時候,我們就想過,我們家應該是最不怕被威脅的房東,成都和樂山的警察從頭到尾都沒有正面和我們對話,但是三番五次找我家人,甚至有家人在成都租的房子也會房東退租,不了解詳情的家人被嚇得不輕。 兩年前逼迫剛來的時候,警察的騷擾是從半夜敲門開始,門一打開,一群人直接衝進家門,沒有任何手續,以抄家的姿態把會友的家裡翻底朝天,我們家亦是如此。兩年後的現在,被官方監視了兩年時間,警察拿出一副「隨時都可以傳喚你」的姿態,再也不用半夜來敲門,逼迫變成了斷電、斷水、斷網,變成了外出時貼身跟蹤的不明身份者,變成了房東一次又一次的違約退租,會友在實踐中把租房合同修訂得越來越完善,面對警察的非法騷擾能夠指出更多不合理的地方,可惜的是,中國從來不是講法律的地方。我們不知道這個寒冬會延續多久,只能祈求上帝讓春天早日來到。 延伸閱讀 → 警察反成迫害者!秋雨孩子小小年紀已然體會監控與羞辱是什麼 → 當保護人民的警察成了共黨政權劊子手 受迫害者:不意外但十分可恥 作者》任瑞婷 秋雨聖約教會基督徒,受中國宗教迫害,先暫時在台停留後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