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
2023-03-20 17:03:10魔鬼交易 獨裁者習近平要跟戰爭犯蒲亭談和平倡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動身前往俄羅斯,這是俄羅斯自去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習近平首次前往莫斯科,也是他在順利連任進入第三任期後,以「黨政軍三位一體」三連霸之姿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會面,正值俄烏戰事邁入第二年之際,中國才剛提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12點「和平倡議」聲明,國際社會關注中俄兩國的夥伴關係,一場猶如魔鬼之間的交易,習近平與蒲亭兩人商議停戰,真的可以為世界帶來和平嗎? 名為促和的魔鬼交易 獨裁者與戰爭犯的陰謀 習近平順利延任第三任期後,便開始展現他的外事處理能耐,一方面修復國際關係,另一方面則是營造中國的國際形象,前者包括與歐美國家進行對話,陸續與西方國家進行大國外交,後者針對國際衝突議題提升影響力及能見度,凸顯中國解決全球問題的能力。具體的動作包括修復世仇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外交關係,以及針對俄烏戰爭提出解方並展開具體的行動,可以說,自習近平全面掌權開始,動作頻頻難掩背後真正目的就是要粉飾太平。 早在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在今年2月時,結束慕尼黑安全會議(MSC)後前往俄羅斯訪問,就可以看出端倪,當時蒲亭就公開表示,中俄雙方已經就習近平到訪一事取得共識,中國一心想撮合俄烏兩國並扮演和事佬,「和平倡議」正式提出前,王毅前往俄羅斯和俄方外交、安全高層會面,更晉見蒲亭本人,倡議提出後,習近平敲定出訪俄羅斯的計畫,他與蒲亭勢必會碰觸到俄烏促談的議題,和平到底是中俄的目標?還是別有目的?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2月22日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會談。(圖:克宮) 當然,中國是不希望俄烏戰爭無止境進行下去,主要的考量在於,一旦俄羅斯戰敗、蒲亭狼狽下台,這樣的結果對習近平來說,是最不好收場,國際壓力勢必會轉至中國身上;同樣的,俄羅斯急於擺脫戰爭泥淖,面對國際制裁持續、軍力明顯受損的壓力,對蒲亭來說,政權地位恐有垮台的危機。所以,當前俄烏情勢對中俄兩國而言,除了是要重申友好關係之外,更需要的是深化夥伴合作,俄羅斯需要中國出手鋪陳台階,中國則希望俄羅斯配合「促談」的畫面,說白的,就是相互利用的魔鬼交易。 習重視中俄夥伴關係 促談是為蒲亭拉長戰線 歐美國家看待習近平出訪俄羅斯的動作,大多是採取觀望的態度,這和中國對於俄烏戰爭的立場有關,畢竟在去年2月蒲亭揮軍攻打烏克蘭開始,中國不但沒有抨擊蒲亭的侵略行為,以及不願配合國際社會對俄羅斯進行制裁,更是替俄羅斯緩頰,認為這是俄羅斯迫於「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下的軍事行動,甚至反批歐美國家對烏克蘭提供援助,西方國家認為,中國這份空洞的促談方案,不但沒有具體內容,更是為俄羅斯留有後路、難以公正。 細看中國所設定的俄烏促談議程,中方所提出12項「和平倡議」的內容中,通篇沒有「侵略」及「戰爭」的字眼,也不指明侵略方就是俄羅斯,顯見中國並不想讓蒲亭難堪,而沒有究責「侵略責任」的方案,俄羅斯從「加害者」成了「受害者」,習近平先親訪蒲亭,再安排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通話,這對「真正的被害者」烏克蘭來說,中國的作法形同「幫助犯」,習普兩人就算相見歡取得共識,都很難被烏克蘭接受。 持平來看,中國提出「和平倡議」只是為了對外宣傳,中共官媒新華社更是在習近平出訪前大力吹捧中俄全面戰略協作的夥伴關係,至於烏克蘭的處境,中方根本完全不在意,習近平重視的是中俄關係的深化,而不是俄烏衝突的解決。對中國來說,俄烏雙方要進入談判階段仍相當冗長,這不是習近平要的立竿見影,尤其國際社會的質疑聲不斷,中國只有深化與俄羅斯的合作,就算之後盤點出具體促談內容,也必然是站在俄羅斯的角度與利益。 那麼中國提出「和平倡議」的短期目標是什麼?說白的,以當前俄羅斯的處境,要和西方國家談判的成本代價太高,對蒲亭相當不利,中國會向俄羅斯建議,表面促談的目的就是要爭取「邊打邊談」的空間來拉長戰線,一方面幫俄羅斯止血,另一方面找尋可以抗衡西方勢力的機會,這是中共在過去國共戰爭中所得到的歷史經驗,再對照前總統馬英九即將前往中國訪問的意涵,掩蓋獨裁政權的侵略野心,縱容並不會帶來真正的「和平」,假藉「促和」之名,只會讓為惡者更軟土深掘,也是人間浩劫的始作俑者。 作者》吳瑟致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
2023-03-15 16:12:59促沙伊兩國復交 習近平「全球安全倡議」亮劍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復交,讓居中斡旋的中國成了另一個關注焦點,也大大提升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國際聲望。學者分析,習近平透過兩國的復交,再次亮出他之前所提的「全球安全倡議」,就是要劍指美國,和美國互別苗頭,而接下來習近平訪問俄羅斯,也會採取相同模式,希望促成俄烏達成停火協議,但學者認為,難度太高。#請聽記者程寬厚的報導# 沙伊復交震驚全球 中國斡旋成功提升習近平國際影響力 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的復交震驚全球,誰都想不到兩個宗教世仇的中東大國居然一夕間關係正常化,尤其是在中國牽線下,兩國在北京進行了4天祕密談判,達成協議,更讓外界跌破眼鏡。因為中東地區過去一向是美國說了算,但這次沙伊的復交,簡直是讓美國挨了一記悶棍,也大大提升了習近平的國際地位及影響力。政大外交系教授李登科說:『那麼這一次中國能夠把伊朗跟這個沙烏地阿拉伯,一般認為說,這兩個可以說是應該是很難的坐在一起的兩個大國,能夠拉在一起而且坐下來,達成復交協議,這個不太容易,剛好我們講說中國大陸有這樣一個條件,所以這兩個國家願意接受中國的斡旋,達成復交協議。就當然提升習近平的國際聲望,同樣也提升了中國大陸對國際事務影響力,就習近平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划算的一個外交投資。』 沙伊復交中國攬功 專家批外界太誇大 不過,華盛頓研究機構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卻認為,外界真的誇大了中國扮演的角色。孫韻分析,這件事得以發生的最可能原因是各方利益彙集到了一起。處境艱難、遭到孤立的伊朗得以喘息;沙烏地阿拉伯則藉機向華盛頓傳遞了一個信息——減少在中東地區的參與是有代價的;而習近平則面對美國越來越大的壓力時,能夠宣布自己作為全球領導人的威望。孫韻說。「這是中國利用了這兩個國家希望改善關係的機會。」 儘管如此,這個意外的進展卻也讓華盛頓注意到,即使美國歷來在中東保有一定影響力,但中國的經濟和外交力量,正在中東崛起。更有分析認為,透過把這次和平協議的達成歸功於自己,習近平抓住美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減弱的機會,告訴世界,中國的領導力足以作為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替代品。 沙伊復交成全球安全倡議典範 中國想與美互別瞄頭 不過,外界更關切的是,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在主持沙伊北京談判的閉幕式上提及,兩國達成協議是「全球安全倡議」中,強調透過對話解決矛盾分歧的典範。外界形容,這個協議為北京過去一再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增添了實質性內容,也將成為北京處理國際關係的新模式,藉此和美國互別瞄頭。李登科說:『所以他的全球安全倡議,主要是要跟美國互背苗頭嘛,而且是我這個比美國行,美國到處去參與戰爭,製造戰爭幹嘛! 當然這是中共的說法,所以他認為說,他們提出來這個世界安全的倡議,比美國要好很多,我們不只在那解決問題,我們是和平談判,彼此互相尊重,不干涉內政等等的,所以我們講說,中國大陸提出了這個所謂的全球安全倡議,他就是根據這個和平共存五原則發展出來的。』 全球安全倡議恐形成以中國為中心集團 挑戰全球新秩序 事實上,自從習近平在2022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包括『安全不可分割』的六個堅持後,就引發各界批評。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資深研究員蘇曼(Michael Schuman)就認為,該倡議可能成為一個以中國為中心、主要由非自由國家和扈從中國意識形態為基礎的國家所組成的集團。 而蘇曼的說法,對比這次沙伊兩國復交就能發現,中國之所以能在沙伊兩國間穿針引線,除了沙伊兩國和中國都有緊密的經貿關係之外,最主要的還是他們都不是民主國家,意識型態相近,而且最重要的是都有一個共同的對手─美國。李登科說:『沙烏地阿伯是不是民主國家,當然不是,伊朗是不是民主國家,不是 ,敘利亞是不是民主國家,不是,俄羅斯是嗎?也不是啊,目前跟中國大陸友好的幾個國家、重要國家,其實都不是民主國家,所以到目前為止中國跟西方國家,不要說從俄烏戰爭,從習近平連任以來,關係是急轉直下,是越來越僵嘛!但是這個時候 中國他要扳回一城,他怎麼辦呢?西方國家現在越來越團結,越來越反對中國大陸,他就在地下世界,或者說跟西方國家對立的關係不好的一些地區或者這些國家下手。伊朗我們知道跟西方國家不好,特別跟美國不好,沙烏地阿拉伯跟美國關係最近很僵化,對美國也有很多的抱怨,所以就給中國大陸一個切入的機會。』 想在俄烏戰爭中複製沙伊經驗 中國難度太高 至於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是否真的會讓世界形成兩大集團對抗?李登科分析,其實並不容易。他以習近平接下來要到俄羅斯訪問為例說,儘管中國仍然會循此『戰略』,希望促成俄烏停火,但就算目前中俄兩國有共同的敵人,中俄本身也仍有包括領土及軍事上的不少矛盾須要解決,在各懷鬼胎的狀況下,難度實在太高。
-
2023-03-17 23:47:58AI能夠取代人類嗎?隨著ChatGPT聊天機器人大行其道,人工智慧(AI)會不會取代人類也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相信大家對AI都不陌生,但其實AI能夠取代人類的工作,都是一些重複性高、需要大量計算和精確度的工作,包括製造業、物流業、銀行業等等。今天我們就先來比較一下人類勝於AI的原因吧! 人類擁有獨特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不同想法、來創造創新之作品。雖然AI也能夠自動化和優化工作流程,但是他們缺乏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再來就是意識和情感,AI只能進行計算和分析,但人類能夠透過感知和理解來感受世界,以不斷的經歷累積來處理情境與問題,並做出適當的決策。人類在經驗和學習中不斷進步和成長,以優化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並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情況。雖然AI能夠進行自我學習和優化,但仍需要依賴人類,進行不斷的訓練和監督,這種靈活的適應能力是需要時間累積的。 最後就是道德和價值觀,雖然AI可基於規則和目標的決策,但人類可對行為和決策進行評價和判斷,做出符合社會和個人價值觀的決策,並避免造成不利後果。以上這些能力和優勢是AI所無法替代的。 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需要慎重考慮其潛在的危害和風險。我們來檢視一下AI可能的潛在危機吧!首先,AI的智能達到超級的水平時,發展出自己的目標和價值觀,可能會導致不可預測的後果,出現不利於人類的情況。 再來,AI的系統可能會因訓練數據的偏見或系統設計的問題,出現歧視性的決策,對少數族裔、女性和其他弱勢群體造成傷害。駭客可能會使用AI來攻擊網路安全,或使用AI來製造病毒和惡意軟體,這也可能會對人類造成危害。 最後我們來講一下這個新技術衍生岀的問題和挑戰吧! AI技術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可能包含個人隱私訊息,例如個人健康記錄、網上瀏覽習慣。而當這些數據落入不良分子手中,可能會對個人造成傷害。雖然現在網路上有一些軟體可保護數據的安全和隱私,但我們還是需要好好注意,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安裝,可能需要讓民眾更關注並了解此嚴重性。 當然,AI技術的發展將導致某些工作的消失,確實會影響到一部分人的收入或者導致失業。此外,也可能會對社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擴大貧富差距、加劇社會分化。因此,我們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和監管措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確保AI的發展和應用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 作者》Anyone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
2023-03-17 23:44:38香港獨居老人問題隨著超高齡化社會來臨以及家庭結構的轉變,不只台灣,「獨居老人」也成為香港社會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這個族群常常被忽視,缺乏陪伴和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更是充滿了困難和挑戰。今天筆者想來探討,究竟香港社會是否有足夠的措施來關心和支持獨居老人。 根據香港政府的統計,截至2021年底,香港獨居老人已經達到22萬人。這群獨居老人的生活狀況十分堪憂,許多人缺乏照顧和支持,甚至連基本的生活需要也難以滿足。例如,有些老人因為缺乏陪伴,不敢外出購物,只能依賴網購;有些老人因為沒有人照顧,只能靠自己處理日常生活,例如做飯、洗衣等等。 除此之外,獨居老人面對的精神健康問題也十分嚴重。根據香港耆康之家的一項調查,超過六成的獨居老人表示感到孤獨,逾四成老人表示感到憂鬱。這些情況都是由於缺乏社交活動和陪伴所導致的。 對於獨居老人而言,他們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支持。香港政府有一些相關的政策和措施,例如提供長者醫療援助金和長者住屋補貼等等。然而,這些措施並不足夠,因為仍然有許多獨居老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和幫助。 除了政府,社會上的組織和團體也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來支持獨居老人。例如,香港耆康之家就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和服務,例如社交活動和長者照顧等等來幫助獨居老人。這些組織和團體的努力,對獨居老人的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和幫助。 此外,由於獨居老人缺乏照顧和支持,他們更容易遭受身體和財務上的壓力。根據香港資深公民協會的一份報告,有高達八成的獨居老人沒有足夠的退休金,甚至有些老人還需要繼續工作賺取收入。而在健康方面,獨居老人也更容易患上各種疾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等等,這是因為他們在平時都缺乏運動和飲食上的指導和支持。 總體而言,獨居老人面對的問題十分複雜和嚴重,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在政府方面,可以進一步加強長者福利和健康政策,提供更多的援助和支持,例如增加長者護理服務、提供更多緊急救助等等。在社會組織和團體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動和服務,幫助獨居老人增加社交和照顧支援。而在個人方面,我們也可以從身邊的家人、朋友和鄰居開始,多關心和支持獨居老人的生活和健康。 最後,讓我們問問自己,我們是否已經盡了自己的努力,去關心和支持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獨居老人?或者,我們是否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去幫助他們度過艱難的日子呢?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生活和周圍開始,做出一些微小的改變,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關心和支持弱勢群體,讓獨居老人也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 作者》NO OFFENSE BUT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