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又如何?
對香港大學學界的攻擊其實並非始於反送中運動後,筆者曾在本網「中共如何毀掉香港各大學學生會?」一文中詳細梳理了雨傘運動後的一些「工作」如何進行。及至反送中運動後,由於中共確實乎意識到香港的大學學界動員能力極為強大,因此在《國安法》全面進場、運動處於低潮時就隨即著手加強整頓大專學界學生會的「工作」。除了在較早的文章中提及到中共施壓之下而推行的國安教育課程之外,另一個重點打擊對象就是學生層面的組織力量——大學學生會。
香港八大大專院校的學生會一直是社會運動的中堅份子,而當中2014年的雨傘運動亦是由學生會聯合組成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簡稱學聯)作為對政府談判的代表,學生組織之力量可謂一時無兩。
2014年香港佔中清場,學生坐前線欲拖延。(資料照片/取自學聯臉書)
當時間到了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進行方式不再是由上而下的傳統動員方式,運動方式的轉變令大學學生會變成一種資源集聚及支援性質的存在,當中主要反映在兩場大學圍城戰——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兩場血腥圍城戰中最受矚目。除了物資支援之後,大專學界另一邊廂開闢了另一條從未打開過的戰線——民間外交與國際遊說。
由於學聯在一連串分分合合之後已進入低度運作狀態,學生組織於是另尋出路。各大大學生會的主要負責人學生會會長或外務副會長組成了新的學生組織——「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簡稱IAD),在反送中運動的國際線中擔當重要角色,包括時任香港教育大學學生會會長梁耀霆、組織發言人張崑陽等曾多次出席美國國會、英國西敏寺等重要場合,為爭取西方國家就反送中運動中進行國際制裁而進行國際遊說的工作,成功把戰線由以往只聚焦於香港本地變成國際等級。
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發言人張崑陽。(鄭翔云 攝)
但隨著《國安法》的實施,反送中運動走向低潮,大學學生會自然也逃不過被打壓的命運。「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率先於《國安法》生效前夕——2020年6月30日宣佈解散的同時,其他八大學生會中有四家學生會被校方拒絕承認,當中更包括作為學界領頭的香港大學學生會及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被理大之戰催殘的理工大學學生會,以及有份進行國際遊說的教育大學學生會,即使是被校方承認,但其學生會會所與本身跟學費系統掛鉤的會費收取系統亦一一被收回或取消,基本上學生會的硬體已經很大程度被嚴重削弱。加上不同大學管理層因應政權的政治壓力在學校內持續對學生會的人士進行清算,或者早就已經成階下之囚,例如「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成員——曾經來台的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會長方仲賢,早前曾因購買鐳射筆遭警方逮捕並被宣判9個月的刑期。
新學年開始之際,不論是中學生、大學生以及大學教職員,都一一被後反送中運動的港版國安法陰影所籠罩,我們或許都只能夠繼續在黑暗中小心前行,等待看到光明走到盡頭的那天,大家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