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全世界可說是充滿肅殺之氣,首先是美國眾議院以365比65的壓倒性多數,通過成立「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簡稱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其次是作為今(2023)年G7輪值主席國的日本,也開始走訪五個成員國(法、義、英、加、美);日前美日亦已開啟2+2外交、國防雙長的會談。其三則是美國總統拜登簽署「2022年保護美國智慧財產權法」,以及眾議院以331比97高票通過限制將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售予與中國政府有關的實體等事項,除了裡裡外外瀰漫抗中氣氛外,也實際從法律、外交、軍事和技術的力量大力扼殺中國意圖和所有可能走的路徑。
美國總統拜登(右)13日於白宮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會面並舉辦會談。(FB@The White House)
史上最難產的眾院議長 中國問題成為當選助力
被喻為是美國史上最難產的眾議院議長,歷經四天、15輪的選舉後,終於由共和黨領袖麥卡錫與極右翼成員達成協議;而麥卡錫為了爭取黨內極右翼同儕的支持,同意未來僅需一名眾議員即能提出「罷黜議長」的動議,這對麥卡錫而言有如懸樑刺股,未來在任期內必然得受到這幾名極右翼成員的強大牽制。但也因為麥卡錫反中立場極為鮮明,而中國問題迫在眉睫、亟需解決,才讓同黨成員願意接受協調,改投棄權,否則這場已是美國歷史上拖最久的眾院議長選舉,是否會延宕更久才產生,也是不無可能;另一方面,麥卡錫也須藉由中國問題引領對抗中國的潮流,聚集共和黨、民主黨的抗中力量,讓自己的議長地位更加穩固,力求逐漸脫離「慘勝」的各方牽制。
麥卡錫兌現承諾 成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
成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是麥卡錫在去(2022)年12月初未當選眾院議長前即提出的政見,當選後隨即兌現承諾。事實上,由於去年10月時,美國在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中,已將中國定位為美國「最嚴峻地緣政治挑戰地位挑戰者」,於是各行政部門便可依循此原則,依需求成立處理中國問題的單位或組織,例如,國防部成立「中國研究小組」、國務院也成立「中國協調辦公室」,甚至從2020年開始,司法部、財政部、中情局等即有中國工作小組的成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共有16名成員,9名共和黨人、7名民主黨人,雖無立法權限,但擁有對中國問題的調查權力,而後產生對策,積極針對中國這個唯一有意重塑國際秩序採取更強力的制裁、更強硬的路線。
美國通過多項法律 多管齊下讓中國斃命
除在行政部門、國會成立應對中國問題的單位外,近年來美國也從多個角度對中國供應鏈進行剝離與封鎖。先從立法層面上限制中國,例如,《出口管制改革法》、《晶片與科學法》、《半導體激勵法案》、《2022年保護美國智慧財產權法》、限制將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售予與中國政府有關的實體、成立「晶片四方聯盟」、《國防授權法》、《降低通膨法2022》等;另外,也從加強與盟友間的經濟合作孤立中國,例如,「印太經濟架構(IPEF)」便是呼應上述供應鏈彈性規則,讓與美國友好的盟友國家逐漸擺脫對中國致命的依賴。
日本成美國制中重要盟友 麥卡錫訪台似呼之欲出
日本是美國在這波對抗中國升級行動中印太地區最強有力的支柱。日前日本已通過《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視為「最重大戰略挑戰」,呼應美國去年所提出的戰略訴求,並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 2%,除自衛更需要超越自衛而有反擊能力,透過引進巡弋飛彈(戰斧)來實現;儘管日本有心要與美國合作、提升軍武反擊力量,但礙於憲法所拘束而難以改變現狀,所以接下來日本所要突破的便是和平憲法的問題。此外,美國扮演全球鷹派領柚對抗中國已是事實,在如此地緣政治環境下,台灣絕對擁有無可迴避的角色,眾院議長麥卡錫若在上半年度訪台,似有對美國近期一連串成立抗中單位、通過法案可收風行草偃之效,在目前中國內部疫情、經濟疲軟之際,美國鷹派聯盟若無招招緊接,將可能錯失制中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