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尼泊爾總理在訪問北京期間發表的雙方的聯合聲明英文文稿中,以漢語拼音西藏(Xizang)代替英文Tibet。在今年法國和英國有關Tibet的展覽中,相關博物館也在使用Xizang。為什麼中共在對外關係中不使用英文的Tibet,而使用漢語拼音的西藏?
1.བོད(Bod)、Tubbat、Tibet與中文名稱
歷史上,對藏人世代生活的高原有不同的名稱,包括Bod、 Bautai、Baitai、Tubbat、Fa和Tufan。從八世紀開始,藏人自己最普遍使用的詞彙是བོད(Bod)。而Tubbat 這個詞語的語音成為阿拉伯語、波斯語和蒙古語描述藏人生活地域的主要詞彙,這個詞彙後來傳入歐洲,從19世紀初,大部分歐洲語言將這個詞彙轉寫為Tibet。
漢語對藏人生活的高原在歷史上有不同的名稱。「唐曰烏斯(Ü-Tsang)國,明曰烏斯藏; 今曰圖伯特,又曰唐古忒」。漢語也曾用吐(土)蕃(Tufan)命名這片高原。 在當代華文語境中,尊重藏人自決權人士使用藏人詞語的音譯,從歷史名詞語中尋找非歧視漢字,將藏人居住的高原稱為圖博或圖伯特。
在中共歷史教科書中廣泛使用吐蕃指代中古時代藏人居住的區域。中共的歷史觀將中原王朝視為正統,以「和親」敘述試圖建構中華民族,也以此宣稱藏人生活的高原與中共所指稱「中國」之間的密切關係。西藏中文名稱中的「西」源於蒙古帝國和清帝國把藏人居住的高原稱為西域,藏來自Ü-Tsang的語音,西藏詞語在19世紀晚期出現在清帝國的官方記錄中。中華民國也曾使用過「西藏地方」,但這個詞語僅包括衛藏地區,中華民國從未實際統治過這個區域。而中共使用西藏詞語試圖以蒙古帝國和清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同時,以穿越歷史的敘述捏造目前佔領藏人土地和統治圖博「合法性」的來源,偽造「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說法。那麼,中共使用西藏詞語有何意涵?
2.對圖博的分而治之
使用詞語西藏是中共實施對圖博分而治之的主要統治術。中共對西藏的行政區劃不使用圖博三個主要方言區域或歷史曾有劃分的三區—衛藏、安多和康區,而是將整個藏區重新劃分為五個部分:西藏自治區以及四個省甘肅、青海、四川、雲南中的藏族自治州和縣,以此分割藏人政治、經濟和宗教權利,以方便分區域漢化。雖然中國民間也有「五大藏區」的說法,但中共從未在在官方文件中使用過這個詞語,也不承認大藏區。通過這種行政劃分,藏人的自由流動受到極大限制,四個省藏區中居住的藏人 進入西藏自治區極度困難。
中共在不同時期調整對圖博的意識形態。1922年至1949年奪取政權期間,中共以自決和民主這兩個詞作為主要宣傳詞,以獲得藏人和其他族裔的支持,推翻國民黨政權。然而,在佔領圖博後,中共使用「區域自治」代替了「民族自決」,區域自治被納入黨國體系。這種黨國「自治」體制下所有官員都由中共高層任命,而不是由藏人通過自由和定期的選舉產生。
3.「西藏」詞語中的國際政治
過去的20多年中,中共一直推動英文中使用西藏拼音代替Tibet,這是它全球擴張戰略的一部分。對中共而言,以西藏自治區指代整個藏區議題,以這種策略應對其他國家提出圖博問題,或主導與達賴喇嘛的對話。例如,如果圖博流亡政府公佈中共在整個藏區從1950年代到1960年代中鎮壓和其他非正常死亡人數約120萬,中共反駁西藏人口才100萬。 中共狡辯提出的數據是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西藏地方人口大約是一百萬,由此推斷不可能死亡人數超過一百萬。另兩個最新案例是崗托水庫大壩相關的問題可以包含在四川省維穩網格中,吉美堅讚民族職業學校的關閉也在青海維穩網格中。中共的分而治之導致了國際上對圖博東北的安多和東部的康區關注度的匱乏,這個區域也是大部分藏人自焚的地點。
中共也將圖博問題納入其國際話語體系,使用「主權高於人權」使其他國家政府背書中共立場。例如,在這種話語下,英國政府聲稱「承認藏人生活地域(Tibet)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並表態「不支持獨立」。中共所說的主權實際上是指政權,而不是人民主權。事實上,中共否認人民主權,並過濾流亡藏人社區民主化資訊。此外,中共以穩定和發展為口號,攫取圖博的土地和資源。這與代議制民主國家中一些政治人物強調法律、秩序以及持續發展話語有相當部分的重合。
對藏人世代生活的高原有不同的名稱轉譯成為漢語的演變,可以觀察中共與尊重藏人自決權的民間人士對圖博截然不同的觀念,也可以測量中共對外影響。從政治和經濟方面,中共使用西藏詞語體現了中其極權體制在藏區實行的分而治之和漢化過程。從國際戰略出發,中共利用聯合國機構改造國際詞彙和重新釋法,創造話語權是為了操縱圖博文化,維持和擴大控制圖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