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紅供應鏈趨勢下 中國十五五計畫所面臨的挑戰

  • 2025-02-27 17:09 作者:蔡明芳
非紅供應鏈趨勢下 中國十五五計畫所面臨的挑戰
中國兩會即將登場,面對美國川普政府的管制措施,中國經濟衰退期恐將延長,「十五五計畫」目標會如何制定,備受關注。圖為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大會堂。(資料照片:中央社)

中國即將於3月4日和5日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中國在十四五計畫後的下個五年計畫(十五五計畫)目標會如何制定,仍受到關注。在川普今年就任美國總統後,除了立即對中國進口品加徵10%進口關稅外,美國總統川普也於2月21日簽署《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America First Investment Policy),將重點針對中國對美國科技、能源等領域的投資會有進一步的限制,川普政府的管制措施將讓中國經濟衰退的期間進一步延長,這也會讓中國的十五五規畫更加困難。

十四五計畫期間的中國投資環境惡化

在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經濟已面對美國加徵關稅與科技出口管制的挑戰,美國政府對中貿易政策與科技政策也帶動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重組。此一國際供應鏈的重組趨勢也使得中國的外人直接投資(FDI)金額持續降低,同時,在螞蟻金服的上市計畫於2020年11月被中國政府終止後,中國「國進民退」的政策也使得中國自身的民間投資進一步降低。就中國的FDI金額而言,根據中國外匯管理局2月14日公布2024年的國際收支情況,2024年一年流入中國的FDI金額共計45億美元。相較於2021年中國FDI金額達到3,441億美元的歷史最高記錄,2022年和2023年分別大幅減少至1,902億美元和427億美元,2024年的FDI金額已與1992年的FDI金額45億美元相當。由中國FDI金額從2021年以來大幅降低可以知道,中國市場對於外國廠商已無吸引力。就廠商的投資誘因而言,只要市場有利可圖,無論國內與國外廠商均會吸引廠商投資;反之,若市場的獲利空間大幅減少,則廠商的投資誘因也會降低。因此,中國經濟的衰退是為何中國推出17條促進民間投資措施與吸引外資24條措施沒有效果的原因。

十四五計畫的內循環僅剩「內捲」

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近日邀集民營企業舉辦座談會,也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但是,這些都無法提高企業投資中國的誘因。這是因為,中國投資的下滑已使得國內需求不足的問題更為嚴重。中國在2024年所設定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目標為3%,但中國2024年的CPI年增率僅為0.2%與2023年相同。此外,中國CPI自2023年4月開始至今年1月,已連續22個月低於1%,這顯示中國內需面對通貨緊縮的問題並未消失。至今年1月為止,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也已呈現連續28個月衰退,表示中國內需不足與生產過剩的問題使得中國廠商面臨國內市場的殺價競爭更為激烈,即俗稱的「內捲」嚴重。

若我們進一步考慮美國關稅政策以及美國政府使用包括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 (CFIUS)審查的諸多必要法律手段,進一步限制與中國有關的人士投資美國技術、關鍵基礎設施或能源等重要展略產業,則中國廠商未來想藉由洗產地的方式來繞過美國管制的可能性已愈來愈低;此時,更多的中國廠商僅能在中國國內競爭,中國市場更無利可圖,也無法提供廠商投資誘因,這樣的情況將會從十四五計畫延續到十五五計畫。

最後,在美國關稅政策與管制政策確定加嚴的情況下,中國廠商要加入美國品牌供應鏈或到美國投資的機會也會持續減少,換言之,無中國廠商參與的非紅供應鏈(China-Free Supply Chain)趨勢將更為確立。在此趨勢下,中共能否找出十四五計畫中內循環與外循環同時呈現惡性循環的原因,並提出改善方法,將是檢視中共第十五個五年計畫可行性的重要參考指標。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