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民退十年 習近平「一貫支持民企」論惹人發笑

  • 2025-03-04 13:30 作者:余知宜
國進民退十年 習近平「一貫支持民企」論惹人發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檔案照片/中國政府網)

中共黨媒《新華社》在北京兩會前夕發文,題為《「我是一貫支持民營企業的」—習近平同志關心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紀實》,文中強調習過去對民企的肯定。早於上月中習近平相隔六年再次接見民企領袖,甚至「被消失」多時的阿里巴巴集團始創人馬雲亦與會,外界已揣測中國經濟嚴峻,面對新一波美中貿易戰爆發,習近平不得不放棄「國進民退」一套,但輕飄飄一句「我是一貫支持民營企業的」便圖抹去近十年對民企的打壓,實在引人發噱。無怪乎人們說在到處詐騙的年頭,甚麼都是假的,只有騙子是真的。

習近平上場後打壓不絕  大型民企「被合營」

中共經常把建國以後一窮二白到「偉大復興」的發跡史掛在嘴邊。眾所周知,奉行社會主義的中國是用資本主義那一套來鞏固政權,1978年中共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成就了往後數十年的中國經濟奇蹟,根據中國官方數據,在1979年至2012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成長9.8%,經濟總量佔世界規模由1979年的1.8%增至2012年的11.5%。改革開放讓私有企業進入市場﹐同時放寬外國企業投資,讓民企佔市場主導地位。這個情況在習近平上場後開始逆轉,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民企借款比例一直遠高於國企,但習近平上台後兩者差距收窄,至2014年國企與民企借款比例已拉開,及至2016年銀行借出款項中逾八成是給國企的,這當然是與「一帶一路」大撒幣政策有關,但數字正反映早於10年前「國進民退」的情況已浮面,中共二十大之後,大型民企「被合營」的情況明顯,阿里巴巴及京東等中國大型民企,分別與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及上海移動等3家大型國企簽署合作協議。

馬雲被消失的啟示

習近平為何要「國進民退」﹖當他打著「共同富裕」的旗號整頓民企時,背後想著如何集大權於一身。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的經典《通往奴役之路》早已預言,當「社會」、「全體的利益」、「大多數人的利益」成為國家行動壓倒一切的標準時,沒有一個人能夠給他自己的生計作出計劃。因為國家「計劃者」必然要竊據能夠佔領經濟體系的任何領域的大權,如果個人的權力成為阻礙,個人的權利就必須去掉。習近平竊據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大權,又怎容得下民企無限擴張,甚至挑戰權威﹗最經典例子是2020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王歧山公開說中國要堅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金融安全永遠排在第一位。話音剛落,馬雲即吐槽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根本沒有系統,也缺乏健康金融系統。結果馬雲用自身測試了中國的金融有沒有系統了,當年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首次公開招股,被譽為「史上最大IPO」,卻在通過所有審批後在上市前夕忽然被叫停,馬雲此後亦轉趨低調。隨後阿里巴巴涉及壟斷被罰182.3億人民幣,及至2023年中國人行(央行)又宣布對螞蟻金服祭出71.23億人民幣罰款。馬雲這一齣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領導層向民企發出強烈信息,不管你生意做到多大,中國首富又如何,只要忘了誰是老大,一樣讓你一夕消失。

當國家「計劃者」可隨心所欲地操控、干預市場運作,隨之而來就是亂象橫生,如2021年中共中央公布一項簡稱為「雙減」政策通知,其中一項重點就是禁止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課外補習,這項政策導致民營補習班全面遭到關閉,知名補教機構新東方甚至因此被迫改做直播帶貨,《華爾街日報》當時估計中國補課備考產業盈利達1000億美元;又例如2021年起中國接連推遊戲禁令,令國內遊戲產業大受打擊,當年7月中國科技巨頭騰訊股價應聲下跌了23%,公司市值蒸發 1,700 億美金。過去中國改革開放數十年積存的經濟成果,讓習近平有足夠底氣拿任何一個產業開刀立威,或是以「人民福祉」為由拍拍腦袋便推新政,反正教培業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原本蓬勃的遊戲產業發展受阻等經濟損失對「厲害了我的中國」而言只是九牛一毛。誰想到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迎來三年疫情,疫後房地產爆雷拖垮中國經濟,現在川普重臨貿易戰第二場又要上演,過去幾年中國GPD年增長不似預期,2024年只有5%,是除新冠疫情時期外中國30年來GDP的最低增長,為所欲為的底氣揮霍沒了,此時不換臉支持民企更待何時﹖

作者》余知宜  在香港從事傳媒工作二十多年,走訪社會各界,目前在台,不忘記者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