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長期以來面對中國軍事威脅,早已不是新鮮事,無論台海情勢、國際情勢、國內情勢如何變化,中國未曾放棄過武力犯台的選項,這在歷任中共領導人都一再強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延任成功後,在中共二十大的政治報告中也提到「武力犯台」,可以說,中國就是台灣戰爭風險的主要來源,甚至是破壞台海情勢穩定的唯一製造者。
中國極權主義對國際局勢的挑戰
近年來,中國對外動作愈來愈多,尤其是挾其崛起後的國家影響力,試圖改變當前的國際秩序,甚至進一步挑戰美國的國際地位,對內強化極權專制的統治模式,對外利用各種手段對其他國家軟硬兼施,一手經濟利誘弱勢國家,另一手則經濟脅迫中小型國家,不只是如此,中國也採取非和平手段企圖改變國際權力結構,包括南海島嶼軍事化、對台軍事恫嚇等等。
中國的擴張主義,不但挑戰了美國霸權,更意圖影響及滲透其他民主國家,導致許多西方民主國家開始意識到中國威脅,不再以綏靖主義看待中國與世界的連結,經濟開放並無法帶來民主改變中國,反而因為經濟崛起強化了中國極權的銳實力;特別是俄烏衝突爆發至今已屆滿三年之久,國際社會憂心中國有樣學樣,破壞地緣政治的秩序,頻頻在台海地區進行軍事威脅。
習近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上提出「中國夢」,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強化對內控制的力道,使中共統治更加專制獨裁,中國已是「數位極權主義」的全控國家,甚至揚棄鄧小平以來的「韜光養晦」策略,進一步將「貿易武器化」,甚至透過「補貼與傾銷」、「一帶一路倡議」,對外力行經貿脅迫,企圖挑戰現有的國際秩序,並透過「南南合作」輸出其價值觀,對民主國家形成巨大的威脅,在安全、經濟、數位等方面,對國際形勢帶來挑戰。
台灣要對接美國的印太戰略
過去一年,許多民主國家完成了重要的選舉,台灣也在2024年頭進行了總統大選,美國也在11月總統大選,結果由川普贏得選舉,順利重返白宮展開他的第二任期,川普總統推動的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是未來四年美國國家發展主流路線,其中意義呈現在內政、經濟、外交及軍事上,包括管理移民、能源自主、公平貿易、自由印太及責任分擔等,這都扣緊了「美國優先」的思維,可以說,「川普2.0」已儼然成形。
川普總統在今年2月正式上任後,便立即展開他的「新關稅計畫」,以及致力於解決俄烏戰爭的停戰對話,與此同時,美國新政府也提及「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重要性,其中,「圍堵中國」的戰略不變,以及過去所成立的「小多邊機制」仍會持續運作,包括QUAD、AUKUS等印太合作,這顯示美國對外政策的延續性,以及共和、民主兩黨之間對印太地區的跨黨派共識。此外,美國也舉行了雙邊領導人對話,包括美日、美俄、美烏等,這除了展現川普總統積極主導的一面,也是「川普2.0」務實策略的特性。
圖為去年美國第七艦隊勃克級導向飛彈驅逐艦海西號(USS Halsey)例行性通過台灣海峽。 (圖:第七艦隊)
當然,川普總統在第二任期的領導思維,會和過去首任主政時期有所連結及延續;不過,近年來國際情勢丕變,過去四年已和八年前所有不同,包括2022年2月開打的俄烏戰爭、2024年中東地區爆發衝突、全球去風險的意識等全球性變化,都會對「川普2.0」施政帶來影響及變化,這都取決於川普政府對當前情勢的認知與判斷。從川普政府整理戰略來看,美國印太戰略的重心仍是因應中國崛起的挑戰,中國依舊被美國列為體制性競爭對手,包括經濟、貿易、軍事及外交等方面,川普任內,美中之間在「競爭大於合作」的趨勢下,對抗的局勢恐將會加劇。
台灣位於東亞第一島鏈的核心位置,一旦中國冒進攻打台灣,周邊國家恐怕無法倖免受到波及,所產生的蝴蝶效應,也會蔓延對國際政經秩序的穩定,因此,台灣面對全球地緣政治的變化,以及「川普2.0」的新情勢,需要強化與美國及區域盟友的合作關係,從民主價值來奠定印太區域的穩定及繁榮,從強化防衛合作來展現自我防衛的的決心,以及善用經濟優勢打造「非紅供應鏈」來連結世界,這是「Taiwan Can Help 2.0」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