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挑起全球關稅大戰,甚至連日韓等亞洲盟友都遭砲擊,日相石破茂甚至稱這是國難,儘管石破茂親自和川普電話協商,但仍遭洗臉。外界都在觀察,川普強勢的關稅攻擊,是否反而會促成中日韓FTA(自貿協定)談判的推進,甚至更多區域經濟的結盟,形成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的對抗局面?
中日韓重啟FTA談判 日態度保留
時間回到3月底,中日韓經貿部長在首爾舉行睽違5年的會談,3國商定擴大經貿領域合作,推進FTA談判,沒想到中國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一篇指稱「3國同意一致對沖美國對等關稅所帶來的衝擊」發文,引來日方的打臉,對外澄清會議中完全沒有這樣的討論,由於時間就在川普4月2日宣佈開徵對等關稅前夕,因此格外引發關注。
川普高舉關稅大刀 砍向日韓不手軟
當時外界解讀日韓兩國對中日韓FTA態度保留,多半是為避免觸怒川普,招致關稅報復,沒想到川普的關稅大刀,對同為亞洲盟友的日、韓絲毫沒有手軟,各課徵了24%及25%的高關稅,震驚日韓高層,日本首相石破茂更稱這是國難,儘管日前和川普通電協商,但仍被川普發文打臉,痛斥「日本在貿易上對美態度惡劣」。
美高關稅攻擊 反促中日韓FTA成形
眼看美日的關稅協商未果,川普又態度強硬,這也讓外界不禁回頭觀察中日韓FTA是否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對此,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何思慎就持正面的態度。
他說:『他們的方向當然一手還是要跟美國繼續去溝通,所謂的相對關稅看可不可以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另外一手基本上他會在亞洲甚至於跟歐盟之間,去維持這種自由貿易的架構,所以其實川普這個政策,美國的保護主義,如果不收起來的話,日本還是會在能力範圍之內,去維持整個區域的多邊自由貿易體制,這裡面當然包括中日韓的FTA是有可能向前推進的。』
中國難取代美國市場 中日韓FTA恐成幻影
不過,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卻分析,美國畢竟還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況且中國目前仍身陷通貨緊縮的泥淖,因此,儘管中日韓聯盟確實會對川普造成一定的壓力,但市場會說話,想進美國市場,中日韓FTA恐怕機會不大。
他說:『最終的問題是你生產出來的產品要賣到哪邊,賣到中國嗎?看起來也不太行,所以到時候你還是要跟美國談,因為東西要賣到美國去,可是你如果跟中國混在一起,那你可能會面臨到更高的關稅,所以我覺得這是北京方面一廂情願的想法,日本跟韓國其實很清楚問題在哪邊,當然另外一方面,因為現在尹錫悅被確定免職了,雖然下一個上來的人稍微親中,可是我覺得他的態度大概也不會完全倒向中國,所以我覺得中日韓峰會不會有太大的結果。』
多極市場vs單極市場 單邊主義vs多邊主義
儘管如此,何思慎仍認為,從WTO的談判受挫之後,整個國際貿易基本上就是變成這種區域多邊的FTA,而川普的關稅戰不但很難中斷這樣的趨勢,甚至還可能形成一種助力,未來是否會形成歐亞與美國的對抗,確實值得做進一步的觀察。
他說:『美國的態度並不影響到其他國家,所以川普的關稅戰不僅不會打斷這樣的一個這個趨勢,而且可能還是會有一種推力,把這個區域的多邊FTA再往前推,所以在未來會不會形成歐亞的一塊,跟美國的一塊,這個當然值得我們日後再繼續觀察。』
中國恐難挑起建構多極市場要角
對於未來是否會形成多邊合作的多極市場?王國臣雖然持正面態度,但他認為。以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來看,不僅很難取代美國市場,而且也很難扮演建構多極市場的重要角色。
他說:『我覺得機率不大,你那可以從最近的驗證看到,當中國率先反制美國的時候,其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尤其是周邊的國家響應中國,甚至越南直接率先跑去跟美國談零關稅,所以從這邊看其實各國,尤其亞洲國家知道消費市場,那個老大在哪邊。』
美國退出全球市場 歐盟崛起指日可待
如果不是中國,那誰能扮演全球未來的領頭羊呢?王國臣預測,歐盟未來的角色應該會上來,因為當美國退出全球市場的時候,最大的消費市場會是歐洲。其次,當美國開始退出國際的消費市場時,美元的影響力也會同步下降,而接下來全球最大的關鍵貨幣就是歐元,這也是他相當看好歐元和歐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