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倫敦新中國大使館選址看中共的全球戰略

  • 2025-04-11 16:27 作者:邵江
從倫敦新中國大使館選址看中共的全球戰略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舊址。(資料照/ Chmee2, CC BY-SA 3.0)

今年以來,中國使館遷址再次成為英國熱門話題。那麼,中共以新中使館作為棉花象徵以及背後的戰略意義是什麼?英國的血糖反應是什麼問題?上述問題將分為兩篇文章討論。

2018年,中共駐英國大使館以2.55億英鎊收購了德蘭西公司(Delancey)和LRC集團共同擁有的不動產。該地產是英國皇家鑄幣廠舊址,位於倫敦塔東北部,距離僅幾百米,隔在成為塔丘(Tower Hill)交通樞紐的東側。新中使館即將成為中共全球最大的使館之一。皇家鑄幣廠舊址是由德蘭西公司八年前(2010年) 年)以5.1千萬英鎊從英國皇家地產皇家公司以場外交易方式購買得了永久產權,它在向中使館出售該地產的聲明中,特意強調該舊址同時也是16世紀曾為英國海軍補給站,默認這裡是大英帝國邁向的起點。

,德蘭西公司隱去皇家鑄幣廠舊址更早(14世紀早期)曾是黑死病墓地。原英國皇家鑄幣廠位於倫敦哈姆雷特塔區(倫敦塔哈姆萊茨區),佔地約5.4引腳,內部和周圍地點仍屬於考古遺址,最早溯源十一世紀諾曼征服英格蘭,在這個區域建立了倫敦塔,作為其宮殿,從而加固了倫敦作為英格蘭政治中心的地位。 14世紀晚期,農民起義軍曾攻占倫敦塔,而塔丘也曾作為決選。 1810年,造幣廠從倫敦塔的第二層圍牆內鑄幣坊遷至塔丘地區內專門的鑄幣建築。由於工業革命,塔丘鑄幣廠開始使用新機器和電力技術,為英國和英聯邦國家大規模鑄幣; 同時也為參與滑鐵盧戰役和其他戰爭的英軍鑄造獎章和紀念章。 1960年代末,塔丘鑄幣廠的主要設施遷往巴勒斯坦。

塔丘原英國皇家鑄幣廠隱喻了從絕對君主制轉型到腐敗和英鎊霸權及曾的全球帝國,也標識了對權力的統治、絕對君主的腐敗、死亡以及大英帝國的衰亡過程。 這個地段比鄰倫敦金融城(也稱為四分之一英里),金融城是英國重要的交易和金融的服務業中心,也是自19世紀以來全球佈局的商業和金融中心之一。藉由2008-9年全球金融危機,尤其是英國脫歐後地產大幅下跌,中共開始以金融和貨幣作為國家跨境拓展的手段,眾多中資或黨國控股金融機構陸續在金融城設立,包括國家級的五家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平安銀行和交通銀行,以及上海浦東開發這些中資金融機構在金融城的位置形成了對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的「包圍」之勢

2021年3月,哈姆雷特塔區議員投票如在原英國皇家鑄幣廠舊址峽谷新的中使館,週邊道路和建築決定將天安門廣場、維吾爾園、香港路和圖博山命名,以支持本地區的「自由和多樣性」。同年6月,中共在倫敦申請新地址進入有效程序階段。由於英國持續走廊中共對維吾爾其他突厥穆斯林犯下的反罪行,曼徹斯特中領館幾名官員圍毆一名香港抗議者,導致抗議者受損,中使館新址立即成為哈姆雷特塔區居民、英國媒體和國會討論的熱點問題。 2022年12月,哈姆雷特塔議會戰略發展委員會提出了評估意見,新的中使館減少了周邊民眾的日照時間,由於未來居車輛增多,環境噪音和污染水平指標將遠超過限制; 新使館建築可能成為秘密警局,擔心抗議者遭到類似在大教堂中領館的暴力襲擊; 使館的歷史性建築可能會成為秘密警局,擔心抗議者遭到類似在大教堂中領館的暴力襲擊;使館的歷史和社區數量使館接近英國電信電話交換樞紐地段,相關所有電話和光纖電纜都可能會被監聽。 2022年12月,哈姆雷特塔區地方議會投票,3票投票,5票反對投票,否決了中使館在本地瀑布的計畫。而倫敦大都會員警局也反對中使館新址,認為新中使館的抗議示威者數量不超過100人,超過這一數量的抗議者將會湧入附近交通中心的公路,或轉移到倫敦塔旁的公共區域,影響出行。根據警方統計,2023-24年目前中使館前的抗議活動共有47起,其中14起超過100人以上。

中使館公開抗議是由於舊使館已於週一但仍恐襲。然而,這種「擁擠」是指接近抗議者。從過去的記錄期間看,中使館多次攻擊抗議者,在中共領導人訪問英國要求英國政府確保驅離抗議者足夠遠,引發抗議聲浪並看到抗議標語,甚至中英共同對英國警方施加壓力,逮捕抗議者。新遷移的中使館更容易撤離空間,遮蓋抗議者的原皇家鑄幣廠舊址已經考慮了相關的防護措施,新使館可以藉機如貝爾法斯特中領館一樣,增加更多遮擋建築和監視設備,並使用多個通道和出口。此外,在新使館舉行的活動更容易集中一個地點的歡迎人群,聚集了類似溫家寶訪問英國在前往中使館時,分散抗議者與歡迎人群的區域接近,導致隨後出訪的官方正面遭遇了滑鐵盧。

請讀續篇《倫敦中使館遷入了日落帝國的墓地》

作者》邵江  1966年出生。北大數學系期間,是北大「民主沙龍」主要成員,八九民運爆發後成為北高聯常委,「六四」後陷入十七個月。 1997年輪調流亡海外。為英國威斯斯特敏大學倫敦政治學博士,現英國居居。 2017年曾來台在中研院訪問學者。是“華維藏團結會”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