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美中相互保證報復的關稅戰

  • 2025-04-14 08:30 作者:吳瑟致
檢視美中相互保證報復的關稅戰
示意圖。(AI生成圖)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祭出「對等關稅」措施,引發全球震盪。不過,截至目前就中國跟多數各國不一致,反而採取「報復關稅」的回應對策,當然美國也不示弱,將對中關稅追加破百,中國也加碼對撞,展開了一場美中兩大國的「膽小鬼賽局」(the Game of Chicken)貿易戰博弈,雙方都表現出「不要命的最大」的態度,最後誰會讓步還很難說,只是,勢必會付出代價,差別在於誰付出的成本最高。然而,從川普的策略來看,恐怕對中國的衝擊最大,倘若習近平持續「硬碰硬」拒絕轉彎,極可能加速中國經濟下滑,甚至崩潰。

川普對等關稅就是要瞄準中國!

就在中國反制美國「對等關稅」提高美國所有進口商品的關稅後,川普隨即再提高中國的關稅,以及放寬對其他國家關稅的措施,形成關稅的「差別對待」,顯然川普這波的對等關稅目標就是中國。多數國家未對美國進行任何形式的報復,並與美國進行協商,因此,除了中國之外,川普對其他國家採取「暫停對等關稅」90天的措施,降低關稅至10%,名單包括台灣,相對於中國「報復性關稅」,切斷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連結,顯然在關稅議題中,當多數國家已經陸續展開與美國進行磋商,中國被孤立,反而增加中國未來單打獨鬥的談判成本。

據悉美方提出與中國談判官員名單,劃定可以接受中國官方代表,進一步限縮了中方與美磋商的空間跟主動權,甚至傳聞中拒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擔任談判代表,顯然美國對王毅的不信任,以及挑起中方決策圈的內部矛盾,習近平得一邊研擬談判籌碼、一邊揀選合適的人選,蠟燭兩頭燒讓習近平更舉棋不定增加。由於這場美中貿易戰未有高層溝通的管道,任何低層級的溝通都會增添雙方談判的困難度,習近平恐怕不會輕易授權官員與美方對話,或許中國駐美外交人員有與川普團隊接觸,但是依舊是「有溝無通」,就連放話試探都綁手綁腳。

習近平困境:經濟衝擊+政治風險

中國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有兩個層面的考量,一是經濟衝擊,另一則是政治風險。由於疫情過後,中國經濟低迷狀況難緩,美國對中高關稅勢必會削弱中國商品的市場競爭力,從中方所採取的報復性動作來看,顯然是為了增加可以談判的籌碼;然而,問題是,如果中國是要證明有相互保證傷害對方經濟的能耐,那麼中國必須先確保國內的承受力,一旦「差別對待」的關稅帶來貿易轉移的作用,那麼勢必會加劇產能過剩的壓力。此外,中國或許對低技術產品的壟斷生產有自信,但也有著被其他國家取代生產的風險,倘若爆發企業出走潮、轉移投資地,拉長貿易戰線的效果勢必遞減。

值得觀察的是,習近平如何看待美中貿易戰升級所引發的政治風險,可以猜測中國的策略之一是要等美國退縮,因此不輕易展開兩國領導人等級的通話,主要是習近平不想背上軟弱的面子問題;換言之,如果中國先讓步,那麼習近平勢必會被看輕為「膽小鬼」,以當前中共內部頻傳出高層人事變動的風聲,一旦向美國低頭,那麼習近平擔心這會招來喪權辱國的批評,習近平會高舉「國家政治安全」的旗子,消弭黨內政敵蠢蠢欲動。對比經濟衝擊的考量,隨著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的時間愈逼近,那麼政治風險的顧慮會更強烈,這場貿易戰可能會繼續拖下去。

持平而論,美中相互堆疊關稅額度已過百,不是理性的兩國博弈賽局,且史無前例!從川普的戰略思維來看,美國應當也精算過相互保證傷害的成本代價,從授權為期90天暫停對其他國家對等關稅的措施來看,也可能會「延長」暫停時效,那麼藉由其他國家進口商品來稀釋通膨程度,這是川普的底氣。相對的,中國是政治風險高於經濟衝擊的判斷邏輯,政治安全的算計難具體,且引發的經濟風險恐怕更難以估計,因此,川普再次上台後推出新關稅計畫的陸續動作,顯示美國已瞄準中國,至於中國準備好了嗎?可能不是習近平表現出的那麼胸有成竹吧!

作者》吳瑟致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台灣智庫諮詢委員、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海基會無給職顧問。